当代都市报新闻的分类写作

点赞:18275 浏览:823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其社会媒介资源的空前繁荣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困境.当下,在以人为本的平民化理念驱动下,为了在激烈的受众资源竞争中生存,都市报的新闻也呈现出越来越细致的分类方式和与时俱进的写作要求.

【关 键 词 】都市报 新闻 写作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报业轨迹分化以来,当今中国大陆报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分为三个方向——以机关报、日报为主的党报系统,以早报、晚报为支柱的都市报系统和以行业报为补充的专业报系统.

在市场化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受众的不同需求直接推动报业系统的改革,其中,都市报系统内容的阅读功能细化最具有代表性.最初的都市报的分野在于实用新闻类和生活消费类,其后由都市报分化形成的市民报纸市场,构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结构——日报和周报、综合和专门、新闻与资讯,高、中、低三个层次都已成雏形.都市报的分化也给记者和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避免同质化的竞争中争取主动是摆在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面前的课题,而解决这一课题的首要目标就是新闻写作的分类化.本文就都市报时政新闻、社会新闻、财经和法制新闻的写作方面在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两方面作浅析探讨.

一、时政新闻——回归平民、平视权力

对党报来说,时政新闻立足党报的根本,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是非常重要的新闻产品.对都市报来说,时政新闻的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都市报的核心竞争力和高度.

因其政治性强、影响力大、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时政新闻的写作思路上首先重点要抓住“三政”.即政府、政要和政策:重点关注权力运行的公开性、公平性,做好舆论监督,做到正面宣扬;重点关注政治领域的重要人物的观点、动态;重点关注政策的及时发布、权威解释和民生追问.


但是由于时政新闻肩负着宣传政策、指导工作的重大任务,往往忽略了新闻传播的规律,不论党报还是都市报在时政新闻的写作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如正面宣传、突出政府、言之无物、文风死板.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多数停留在会议新闻和成就通讯上,对于时政事件缺少主动性思考,对于政策的发布没有作深入挖掘,报道的重点在人不在事.“领导指出,领导强调,领导要求”的范式僵化,几乎一成不变,时政新闻价值因此受到影响.

对于都市报的时政新闻报道,记者要把握住做时政新闻的原则.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第一时间传递信息,以追问质疑的态度守卫公权,敢于挑战权威讲真话,坚持群众路线,立足百姓怎么写作民生、不仰视权力.实现时政新闻的创新从新闻线索开始.记者要在浩如烟海的政策材料和政要讲话中迅速作出判断,选取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兴奋点”的报道角度,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追求大众视角.在考虑新闻价值的基础上做出主题判断.将会议内容联系到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善于联想、深入思考、推此即彼.

当代都市报新闻的分类写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财经新闻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时政新闻在大众心目中往往被扣上一顶“八股文风”的帽子.其实,时政新闻虽然是硬新闻,但语言若多一些质朴和灵动,同样能够吸引老百姓阅读.对于都市报时政新闻可读性差和同质化的问题,各家都市报在不断摸索解决的办法.如《新安晚报》就提出了将时政新闻晚报化,硬新闻要软做,要追求独家独特,等等.

除此之外,时政新闻同样可以像社会新闻般通过大型的策划来完成深度报道.如《南方周末》的时政新闻通常采用深度报道的形式予以展现.通过剖析事件背后隐藏的事实,在消息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核心事实清楚、相关事实全面,思维具有深度,这要求记者拥有很强的挖掘能力.

拥有以人为本的特色才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才能提升报纸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公信力.如《新安晚报》开设“新安时评”一版,不失为时政新闻走平民化之路的一个良好典范,通过策划时政新闻,将深度报道贯穿其中,有的更进一步将深度报道做成系列的新闻专题,这也将是未来都市报时政新闻发展的趋势.

二、社会新闻——“一花一世界”

社会新闻包罗大千世界万千气象,可谓“一花一世界”.社会新闻涉及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包括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尤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反映社会风尚的新闻为主,具有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趣味性,富有人情味等特点.

然而,随着媒体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新闻低俗化的趋势渐渐扩大,如在报道中充斥猎奇夸大的报道,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后果;大肆渲染犯罪和暴力的描写,营造一种偏离真实的“拟态环境”;某些社会新闻报道时机不当误导受众认知;报道题材过于琐碎和生活化,新闻价值大打折扣.

社会新闻如何健康的发展,成为媒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成为媒体重视的问题.作为记者,首要任务就是改变对社会新闻的标签认识.从多维去理解新闻角度,用“一花一世界”的禅悟来展现新闻真实.角度的选择是主观的,但客观真实不应被歪曲.

在小突发事件中挖掘并展现宏观,形成舆论热点,引导社会正向舆论走势是社会新闻的责任.社会新闻在做人物报道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基本点:1、在采访人物的时候要注意因势利导、抓住时机,对待不同阶层的人物,记者要与人物平起平坐,同时不要被采访对象介入情感,要懂得在用情与质疑中把握人物的脉搏.2、让被采访者相信记者,这是人物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点.3、人物的背景材料的收集很重要,不论是采访前还是写作中,背景资料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另外,提升社会新闻高度在于深度报道,即在监督报道和深度调查中做好文章.监督报道,即针对组织或个人的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将违法、违规等不良现象及行为进行揭露,起到惩恶扬善的作用,我们不乏看到《南方周末》里记者卧底写就的富士康十连跳事件,省内主流媒体同样会以类似手法某些地方企业.社会新闻的深度报道写作中,记者主观倾向和全盘否定的现象往往比其他新闻出现的可能性更高.所以,在写作中赋予每个当事人说话的权利十分必要.总体来说,记者应保持清醒意识和敏感性,以质疑的眼光看待事情. 三、财经、法制新闻——以人为本

除了社会新闻以外,财经类新闻和法制类新闻也是决定都市报整体素质的重要衡量因素.

1、财经新闻,其目标是为大众提供实时、专业、全方位的财经金融新闻资讯、事件报道及财经深度分析,其因为对大众的经济行为具有参考及指导作用,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具有较高的严肃性.

但是随着新闻泛娱乐化现象的出现,财经新闻的娱乐化趋势也越来越突出.财经新闻娱乐化,典型如《21世纪经济报道》,其区别于《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等最鲜明的个性就是将财经新闻娱乐化,该报报道的财经新闻给读者的几个关 键 词 是内幕、丑闻、传闻、公司争斗,财经领域的人、事、矛盾、纠纷、变革可能是《21世纪经济报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许多财经新闻娱乐化的结果就直接导致媚俗化和商业化的极端,最终造成信息不对称,给受众带来莫大困扰的同时也间接地影响了所在媒体的公信力.

从读者角度入手,要力求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问题、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叙述枯燥乏味的商业活动.《华尔街日报》的财经新闻语言生动活泼,大多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经济事件.术语向大众化语言的转变,方是使财经类新闻更出色的正途.这就要求财经类记者能够既能够看清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又能够通过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向老百姓阐述,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切不可存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心理.

2、法制新闻,法律作为行为规范体系,在国家、政府与公民之间展开有效互动非常必要,公民对于法律信息的知情权和话语权,不仅仅对个体而言是重要的权利,而且也是国家、政府建构法律秩序的重要保障.大众传媒介入法律传播,则应该对法律信息进行大众化的解读和翻译,发挥自身的传播与放大作用.

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现有的法律体系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法制新闻的舆论监督使一些社会问题能够进入公众的视野,从而加速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改革进程,加速法律体系的完善.记者在写作时要带着对目前整个社会制度体系完善的态度来选取新闻角度.

另外,法制新闻在宣制、推动进程方面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法制新闻报道要及时准确地将最新的法制信息记录下来并如实传播给受众,在此期间,记者要赶在受众解读之前对最新出台的法律条文进行解读,并与之前或国外类似可供借鉴的法律条文进行对比,找到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地方.

财经和法制新闻是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新闻类别,在写作时不免会存在各种问题.作为都市报的记者,在通识的基础上能够站在普通大众的立场和角度解读社会问题,积极对各种经济、法律政策进行解码和转码,使之成为老百姓爱读、必读之文字,才能达到传播的目的.

分类新闻写作在学界和业界存在巨大差异,这是应然跟实然的问题.作为记者,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充实自己,更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