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状

点赞:33454 浏览:15614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新闻发言人是党和政府最直接的耳目喉舌.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从1983年正式确立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虽较之国外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确立晚了一个多世纪,但是其发展速度相当迅速.本文通过对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着重分析其在当下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及完善对策.

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互联网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 】政府新闻发言人 政务公开 媒体 公众

随着对外开放脚步的不断加快,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外形象的树立及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2008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更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日趋完善,已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和开展宣传等重要作用.

一、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983年2月,、对外宣传领导小组联合下发《关于实施“设立新闻发言制度”和加强对外国记者工作的意见》.要求对外交往较多的国务院各部门建立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发布新闻.同年,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出现在外交部的记者招待会上,外交部也成为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最早的国家部委.同年6月4日,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六届政协一次会议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任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曾涛和时任政协副秘书长孙起孟作为新闻发言人,联合发布“”新闻.“”新闻发布制度由此开始.

1987年,、对外宣传小组等部门联合发文,规定:“国务院会议作出的可以公开报道的重要决定,由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定期(每月1次或2次)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加以介绍,还可以就一个时期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发表新闻并答记者问.并建议在转折关头举行的一些重要会议和作出的一些重要决定,可由领导人举行记者招待会,就主要问题作介绍.也可以考虑就一个时期国内外读者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选择适当时机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由领导同志或有关部门负责人作权威性解答,电台、电视台播发实况或录音、录像剪辑.”

1988年,转发《新闻改革座谈会纪要》,对政治局和国务院会议消息发布工作的制度化,健全和国家机关各部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提出积极建议.

1989年,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

2003年的“非典”事件是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随后,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国内各级政府机构得到大规模的推开,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也朝着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化的方向迈进.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国务院与四川省政府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为及时高效传播信息、有序引导救灾行动、遏止谣言流传、稳定团结人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让国内外第一时间了解了地震灾情,是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步入成熟的标志.

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筹备与胜利举办,是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又一个里程碑.在整个奥运筹备举办过程中,中国政府对待中外媒体采取了全方位的开放策略,彰显了中国以更加开放的胸怀面对世界公众.

2010年2月24日,澳门特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正式成立.新任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谭俊荣及新闻办的其他成员与媒体见面.新闻发言人办公室的职责包括:制定特区政府的信息策略,统筹和协调其执行情况,以统一、有效和综合的方式确保特区政府的沟通,针对特区政府的政策、措施和工作,促进特区政府与传媒和市民之间的关系.

二、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新闻发言人的职业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建立和健全.政府也开始注重对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和专业指导.一大批专职新闻发言人随之涌现,他们大多具有丰富的经验,较高的承受力,形象大方端庄,并且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与媒体沟通.从这些优秀的新闻发言人身上我们不难看到,他们除了准确发布政府的信息以外,还具备随机应变能力及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发布形式的多样化

记者招待会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新闻发言人发布信息的手段.随着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断完善,新闻发言人发布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根据不同的会议内容会选择不同的方式.例如,新闻发布会,背景吹风会,通过政府网站发布新闻,通过、传真和电子邮件来答复记者询问等等.

2009年中国新闻发布形式更加多样化,除新闻发布会外,吹风会、白皮书、集体采访、个别采访,受理记者的问询等都成为大众通过媒体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


(三)从“信息抑制”到“信息疏导”

纵观20多年的演变,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各级政府通过新闻发言人向传媒,并通过传媒向公众介绍政府的政策,通报真实情况,说明政府所持的立场和采取的措施,并回答传媒的提问的重要途径.这与以往有些地方对公共信息的封锁堵塞、对传媒所持的回避做法相比,无疑是开放进步的体现.

2003年的“非典”事件是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从“信息抑制”到“信息疏导”的转折点.SARS流行期间,前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前北京市市长孟学农面对新闻媒体时没有实事求是地通报我国SARS蔓延情况,给中国国际信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失.2003年5月11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国家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制度上的优化与完善在之后爆发的汶川地震中起到了巨大作用.面对灾难,政府的应急反应和新闻发布工作都高效及时,形成了政府与公众的良好互动.此后,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朝着越来越成熟的方向迈进.

(四)新闻发言人的“普及化”

从部委制度建设,到省市制度建设,甚至到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出台,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不断发展.目前,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都推行了政务公开.全国的乡镇政府和县级政府所属部门已普遍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县级以上政府定期发布政府公报.全国80%的县级以上政府或政府部门建立了政府网站,大多数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和部分国家机关建立了行政怎么写作中心,全国已建立综合行政怎么写作中心2100多个.

2009年,各部门和各地方新闻发言人和发布工作的效果日渐明显.各地的新闻发言人都积极开展自主新闻发布,及时介绍政府工作,回应社会热点,主动应对突发事件,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综合一些学者的观点,目前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主要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法制保障不健全.其次,发言人素质有待提高.第三,新闻发言人与媒体都存在诸多不适.对于这些不足,有些正在逐步完善中.在互联网时代,政府新闻发言人也应重视利用网络渠道,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互联网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执政环境.因此,执政环境的变化对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断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