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新闻真实性增强社会责任心

点赞:10971 浏览:454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新闻真实是新闻的本质性要求,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们的主观认识的产物,与人们认识过程中的种种因素有关.新闻真实性的实现是非常困难的,克服影响新闻真实性实现的障碍,最大程度的实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要更好地维护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必须做到五个“W”和一个“H”,即:What,何事;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如何.这五个“W”和一个“H”,我们要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而不是作者自己说话.

[关 键 词 ]新闻真实性;社会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8 — 0102 — 02

在我国新闻界,陆定一1943年提出了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因此,真实与新鲜,是新闻与生俱来的两个基本特点,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的、最为核心的规律.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础,是力量的所在.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既是新闻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新闻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真实就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同客观事实相符合,比如新闻来源必须真实可靠,报道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其内容包括新闻事实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过程、原因、结果,以及新闻中引用的数字、选择的资料和描写的细节在内都准确无误,都必须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不得加以任何主观想象、拔高、夸张或隐瞒. 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将众多问题表现出来,而“诚信”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词.无论是食品、药品需要用良心来生产,新闻报道也同样需要良心和诚信.“新闻报道一旦失实,必定会给受众生活和社会带来大大小小的影响.为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无论在何时何种情况下,新闻从业者都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以高度的责任心,着力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要更好地维护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必须做到五个“W”和一个“H”,即:What,何事;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如何.这五个“W”和一个“H”,我们要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而不是作者自己说话.一、客观真实与新闻真实

彰显新闻真实性增强社会责任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闻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客观真实与新闻真实

(一)客观真实

所谓客观真实,就是客观世界确实存在过的事实.人类通过无穷尽时间和精力不断地探索真相,可以不断地接近客观真实.

客观报道就是客观真实的体现,而所谓“客观报道”,是指新闻报道要忠实于客观事实,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地反映它和报道它,切忌将对客观事物的观点和意见与其相混同.

(二) 新闻真实

真实性最简单的定义为,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新闻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前提条件,因而在事实和新闻之间,一定是先有真实后有新闻的.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对事实的报道.

(三) 新闻真实是对客观真实的反映

新闻报道除了报道某一具体事件外,相当多的时候还要对涉及某一事实的大量相关事实进行整体的综合、概括与分析.这个概括与分析是使新闻更深入的部分,虽然这部分所包含的主观成份多一些,但也要符合客观实际,这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对新闻真实性所提出的要求.

二、影响新闻真实性实现的因素

(一)个人主观认识反映能力的局限

新闻工作者一定要铭记“记者要当第三者”的客观原则, 应尽可能地避免受主观因素影响, 远离采写情绪化,千万不要当执法者、仲裁者、代言人,应把报道客体置于全局考虑, 看问题辩证.但个别记者的作法却背道而驰,如单纯追求发稿量,却不愿花费时间、精力深入采访,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跑农业的不愿到农村; 跑工业的不熟悉车间; 跑商业的不了解商家;跑教育的不掌握学校.更有甚者,习惯跑领导办公室听汇报, 喜欢躺在沙发上看材料, 偶尔到基层看看,那也是走马观花,信奉“一听二信三写四沙发”, 结果只能使采访浅尝辄止, 使报道语缺乏真实性.


(二)人们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

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并行的多媒体技术时代中,人们收集、筛选多方面的信息变得容易了.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媒体视角下的新闻作品也提供了不同方面的新闻事实的信息.受众在此基础上,极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对新闻事实的把握.随着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对媒介的了解,受众的媒介素养越来越高,总会带着自己的主观想法去看新闻,去思考新闻,去评论新闻.受众越来越明显地参与到新闻生产中,所以会造成报道有的过分强调新闻事实,有的却严重失实.一味追求轰动效应,以此作为竞争手段,但凡是“民间”流传着的小道消息就会匆忙写稿,有捕风捉影而胡编乱造,更有凭空虚构而哗众取宠的.如上面“纸馅包子”、“熊掌风波”一类的报道,这种“愚人节”式的新闻常常使人真伪莫辩.这些虚伪报道甚至为许多新闻媒体争相

1论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