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用语的特点

点赞:4112 浏览:146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王宁,女,西安广播电视台编辑,主要从事电视节目创意制作研究;姚蓉,女,西安广播电视台编辑,主要从事电视宣传管理研究. ]

(西安广播电视台,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使全民关注体育的热情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专业化、多变化、具有鲜明特点的体育用语,集中出现在各种形式的体育新闻中,广泛被体育记者们所运用.而在各种类型的体育新闻中,专业性﹑多变性的词汇层出不穷,了解并掌握它们的特点,对于把握最新国际体育方向和了解最新体育赛事都有着很实用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体育新闻;体育新闻编译;体育新闻用语;语言特色;用语多变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7-0134-03

作为新闻大家族中的特殊一员,体育新闻除具有一般新闻所有的共性外,本身还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总括起来说,体育新闻用语除大量使用自己的专业术语(Professional terms)外,还将其他领域的专业语言、通俗性的社会语言,广泛借鉴引用到体育新闻报道中来.从而使体育新闻具有词语多变(Changeful words ),语言通俗(Popular anguage),标题创意(Originality titles),表达时尚(Stylish expressions)等新闻语言特点.总体来说就是:用语生动性﹑口语流行性﹑风格娱乐性.

一、用语生动性

体育本身是集游戏性﹑表演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竞技活动.体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新闻轻松娱乐、活泼俏皮的报道形式.而在这种报道形式下,语言生动活泼﹑亦庄亦谐,专业性、娱乐性语言并举,是体育新闻用语惯常采用的手法.

(一)通俗用语、雅俗共赏

汉语是拥有俗语、歇后语最多的语言之一.那么在体育新闻中,用一些耳熟能详的俗语﹑惯用语、歇后语来激发老百姓的共鸣,往往是体育新闻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如:用 “老马识途”来形容一位成绩卓越却仍然奋战体坛的老将.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来形容竞技双方达成默契、操控比赛.用“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来形容竞技一方突然改变战术战法,把握主动.用“坐冷板凳”来形容重要选手因故不能参加比赛.此外、“单刀直入”、“吃不了兜着走”、“定心丸”、“死马当活马医”等等,不一而足.大量俗语、惯用语、歇后语的运用,对于体育新闻报道寻找独特的报道角度、确立个性化的诉说方式,贴近普通百姓的欣赏习惯,都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二)亦庄亦谐、相得益彰

体育新闻中,专业术语与其他领域术语或惯常用语的“混搭”,甚至一些半白半文交杂的表述方式,往往在报道中新颖独特、先声夺人.如题为“弧圈扩大朋友圈”的新闻、 “弧圈”是乒乓球术语,朋友圈则为惯用语.文章围绕一个“圈”字做文章,将本不关联的两个范畴巧妙牵引,使之发生关联.颇有轻松诙谐、信手拈来之妙趣.再如“王皓轻取佩尔森进决赛”、“刘翔劲敌以个人名义复出”等,“轻取”、“劲敌”都是古汉语的文法,但恰当引用甚至稍带夸张的借用,充分表达了情绪,激发了媒体受众的好奇心.在体育新闻标题上,或者在新闻报道十分口语化的报道中,间或掺入少许文言或正式的书面语,可使体育新闻标题和内容相映成趣.

(三)用词灵活、避免单调

就像一则笑话中所说: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中国队赢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赢的还是中国队.那美国队什么时候才能赢呢?其实在体育新闻用语中,“故意”对同一事物或同一行为采用多种说法,这些不同的指称看似违背了新闻语言的真实原则,实则大大丰富了体育新闻的表现力,避免了语言新闻的枯燥﹑贫乏﹑干瘪,使读者感到异彩纷呈﹑目不暇接.如前所述的“大胜”、“打败”,完全相反的字面表达的却是同一个含义.再如战争结局词语引入,“人仰马翻”、“临阵脱逃”、“溃不成军”、“全军覆没”等,虽然用词的分量和程度稍有差别,但都阐述了对失利的竞技结果的感受和体会;而对夺冠者语义同义替换的多种说法,“夺得桂冠”“登上宝座”“称雄”“问鼎”“加冕”“卫冕”“夺金”“捧杯”“拔旗易帜”“夺标”“拔头筹”等等,则充分利用了喜闻乐见的传统中国语汇魅力,来吸引媒体受众.

体育新闻用语的特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新闻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此外,利用汉语音形义上的灵活变化,一字多义﹑一词多义,双关妙语、别解运用等手法,也能使体育新闻报道夺人耳目、妙趣横生.例如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王义夫射击的照片解说词是“义夫当关,万敌难开.”第一句妙用谐音,第二句又将原话“万夫莫开”改为“万敌难开”.幽默的解说与照片形象浑然一体,既形象又生动.再如《星条旗决战太极旗》、《“麦”不过五秒考验》,都是运用双关、别解等手法,对美国队、韩国队的交锋,职业篮球运动员麦迪的竞技状态下降,做出了诙谐而又直观的陈述.

(四)“战争语言”、夺人心魄

对抗性的事件总能引起公众的瞩目,如战争,对抗性最激烈.报道战争的新闻也随之拥有众多的读者,虽然体育与战争的对抗性截然不同,但两者在对抗上是共同的.在和平的环境中,体育的对抗性能激发人们爱国﹑激奋向上的情感和对勇敢﹑强悍的共鸣.这正是体育和体育新闻的魅力所在.优秀的体育新闻报道将竞技体育两军对垒的场景绘声绘色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弘扬对抗性的主旋律,展示运动员的顽强拼搏﹑不断奋进的精神风貌.

在体育新闻报道中, “破釜沉舟”,“运筹帷幄”“背水一战”等“战争语言”不时出现,成为体育新闻报道最值得瞩目的一个语言特点.

1.“战争语言”是一种修辞手法

在体育报道中使用“战争语言”,是一种修辞手法,是借“战争语言”比喻体育比赛的激烈残酷,以此烘托气氛,增强文字的感染力.媒体用“战争语言”进行赛事报道,形象而生动,充满,更容易吸引读者.赛场如战场、参赛如对阵,在体育报道中经常使用“战争语言”,是竞技体育新闻特点使然.

2.“战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共识

在常规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对于报道中经常使用“战争语言”,媒体与受众往往在表达和接受过程中,自然而然达成了某种“共识”.例如说某某队“破釜沉舟”,受众很容易就能明白此条新闻要表达的真正涵义——某某队已入绝境,必须横下一条心孤注一掷才有胜算.

3.“战争语言”描述赛事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竞技体育虽不同于战争,但其残酷性人所共知,“和平、友谊与团结”并不是体育运动的惟一宗旨,竞技体育也不仅仅是“一种高水平的游戏”.过去我们总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殊不知,如果没有激烈的竞争、残酷的胜败,团结和友谊也就无从谈起.有人将竞技体育形容成“和平年代的战争”、“没有硝烟的战争”,说明体育比赛和战争确实有很多相通之处,用“战争语言”来描述体育赛事,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4.“战争语言”的文学化表达

从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中吸取营养,在词汇﹑句式等方面形成自身语言的独特审美特征.常用军事术语和描写战争的词语,如“避实击虚”“攻其不备”“全场紧逼”“中路突破”“连下三城”“龙虎争斗”等,这样更能突出气氛,增强体育新闻的生动性.

二、流行性词汇、口语化的使用

作为最新、最快的新闻内容之一,体育新闻不仅有自己的专业用语,也必然会快速广泛吸纳和借鉴当时社会各专业、各层面的语言时尚,用社会大众雅俗共赏,便于理解的流行语,以各自的新闻视角和不同的表述方式,来传达体坛的流行理念,传播最新最快的体育新闻.这种体育报道流行语主要以词、短语和特定的格式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