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策划对社会舆的引导

点赞:23090 浏览:1066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1年9月底,广州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新闻睇》报道了11岁女童小碧心患上白血病,生命垂危却苦于没钱治病的窘况.由此,小碧心一家走入了公众的视线.电视、报纸、网络媒体围绕小碧心的报道亦由此展开,从单篇报道发展为系列报道,并通过新闻报道的策划去呼吁社会关注小碧心.

小碧心事件的新闻策划

2011年9月29日,《新闻睇》报道了小碧心患上白血病,碧心妈妈患有重度颠痫,碧心爸爸要照顾妻女无法工作,一家人只能靠1300多元的低保金生活.而碧心做骨髓移植的手术费就需要三四十万元,家里根本负担不起.节目对小碧心病情的严重、家境的困难以及碧心爸爸迫切想救妻女却又无能为力的焦虑和彷徨进行了真实报道,令观者动容.

报道播出后,不少热心人联系记者和节目组,要为小碧心捐出善款.2011年10月5日,《新闻睇》再次对小碧心事件进行追踪,报道了热心人的捐赠情况,选取了几个捐赠者进行采访,希望通过他们的想法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同时呼吁更多公众向小碧心伸出援手.

2012年的1月31日,时隔近4个月后,《新闻睇》再次对小碧心病情的进展情况进行报道.报道中先是提及小碧心找到了合适的骨髓的好消息,继而摆出了残酷的现实——手术费需要60万,这对小碧心一家来说根本是一个天文数字,又一次引起公众对小碧心命运的关注.但这次的报道并没有单纯呼吁人们捐钱,施以援手,而是突出了碧心爸爸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女儿赚取手术费,有尊严地接受帮助.记者在报道中提到,准备帮碧心爸爸办一次义剪筹款活动,并以节目为平台,向全社会发出呼吁,征集场地,召募想加入义剪的发型师以及想剪发的热心市民,希望通过义剪活动为小碧心筹款.

从一开始的单篇报道,到后来的后续追踪报道,再到筹备义剪活动,充分体现了媒体在这个新闻策划中的积极性.媒体对新闻事件从报道到参与其中,形成了报道思路,并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映,充分发挥了报道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掘出新闻的价值.新闻工作者通过报道为民分忧,也增强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小碧心报道策划

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电视媒体对小碧心事件的追踪报道,对网络、报纸等其他媒体,对公众行为甚至政府行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是对媒体行为的引导.就在《新闻睇》发起全城义剪活动的号召后不久,当地网民“巴索风云”就通过微博,呼吁媒体合力帮助宣传义剪.随后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新快报》《信息时报》等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体纷纷对小碧心的情况进行报道,媒体合力报道的态势初见端倪.2012年2月7日,《新闻睇》公布了2月26日广州爱心义剪活动的相关信息.媒体人刘颖婷认为挽救碧心时间紧迫,于是联合各方力量,发起2月12日“爱从头开始 十万火急救碧心”的全城媒体联动的爱心义剪活动.在义剪活动开始前几天,广州电视台、广东电台、广州电台、金羊网、大洋网、《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都开始报道相关信息,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的报道铺天盖地.义剪前一天,“中国广州发布”公布了第二天的活动信息,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广州地铁等微博跟着转发,舆论势头到达高峰.义剪行动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单纯的公益个案.关于小碧心报道的策划,对各媒体的行为起到了引导作用,把广州全城媒体之力聚于一处,共同为挽救白血病女孩的生命作出努力.

其次是对公众行为的引导.自从《新闻睇》播出了小碧心的报道后,很多热心市民纷纷向小碧心一家伸出援手.在义剪行动开始前,小碧心就收到了三万多元的捐款.自从《新闻睇》播出了碧心爸爸希望通过剪发赚钱为女儿治病后,很多市民就选择了找碧心爸爸剪发这种令他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短短几天,碧心爸爸就靠剪发赚了四千多元.另一方面,名为“剪·爱”的网络募捐也在进行,销售爱心剪发卡.姚晨、文章等名人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认购剪发卡的影响迅速蔓延,为小碧心筹得30万元善款.在2012年2月12日全城义剪当天,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半,超过两千名爱心人士进场捐款或剪发,参加义剪的发型师接近200人,共筹集款项39万多元,加上其他善款,已经筹够了小碧心的医疗费用.义剪行动从前期的策划报道造势,到后期的执行实施,对公众援助小碧心的行动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第三是对政府行为的影响.小碧心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大病儿童救助制度的反思.在义剪活动现场,另一位白血病患儿的爸爸哭得撕心裂肺,责备自己无能力挽救女儿,只能看着女儿离去.还有不少像小碧心一样的重病儿童,却没有小碧心幸运,能够得到全城媒体的倾力相助,而只能听天由命.小碧心是个例,这个典型难以复制,但是患重病等待救治的儿童却有很多.义剪活动后,各大媒体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对大病救助制度的反思.《新闻睇》通过报道碧心爸爸当初向相关部门求助的困难经历,对现行救助机制的不完善、流程的繁琐提出质疑.报媒也发表了相关文章.如《广州日报》的《如何让“小碧心”们永远放心?》、羊城晚报的《媒体救得了几个小碧心?》等,呼吁政府建立完善的救助制度.

新闻策划对社会舆的引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媒体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012年2月25日,有民间组织牵头,举行了“为了千万个小碧心——儿童重疾救助机制研讨会”,市民政局有三位官员出席,并透露了年内广州将出台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专项制度.3月17日,由社会慈善公益机构天涯公益、微基金联合本地多家媒体共同举办的“儿童大病救助,路在何方”公益沙龙在广州召开,沙龙再次以“小碧心事件”为线索,探讨儿童大病救助问题,致力推动医疗保障体系的制定和建立,广东省民政厅社会福利慈善处也参与了讨论.

媒体议程在某些方面影响公众观念,或者与之发生相互作用,而公众议程在某些方面影响政策制定者所重视的事物,或者与之发生相互作用.从媒体对小碧心事件的新闻报道和活动策划中,可以看到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从“感知”到“重视”,从媒体、公众到政府,都在这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和活动策划中,作出相应的反应和行动,越往后效果越大,影响越深.

小碧心事件体现出媒体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

新闻媒体应当对社会公众担负起公正、客观、真实地传播信息、传承文明、沟通社会的责任.而热心公益、体现人文关怀、动员社会力量对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就是媒体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人文精神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关怀.有学者认为,要大力提倡传媒的人文精神,就要更实际地关注实实在在的生命.全城媒体合力策划,推动了小碧心的系列报道,推动了全民公益,体现出媒体的社会责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在这次新闻策划中,也尽显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精神.而媒体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与价值取向,也对社会人群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影响,发挥了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2012年8月29日晚,小碧心带着大家的爱,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留给社会的还有很多很多.在报道小碧心事件的过程中,另一名出身于番禺农村家庭的22岁白血病女孩阿梅,也得到了关注,并在《新闻睇》发起的义剪活动中筹到30多万的医疗费用.而阿梅把多出来的善款,转赠给家里同样有重病病人的街坊,碧心爸爸也将女儿善款结余的9万多元转捐至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碧心行动”专项基金,用于救助有需要的重病儿童.幼小的生命虽然逝去,但媒体为挽救小碧心所作的努力影响深远,爱的能量仍在延续.

(作者单位:广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