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新闻采访技巧

点赞:4770 浏览:180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有人把采访说成“是沙里淘金,是蜜蜂采花酿蜜”,也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的短兵相接的战斗”.不管怎样说,在新闻活动中,采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段存章曾说过,采访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的文章.

进入21世纪以来,三农新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新闻报道中,三农新闻所占的比例逐日提高,这从客观上对记者在三农方面的采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浅谈一下在三农新闻采访中的一些技巧.

一、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任何性质的采访,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都必不可少,特别是进行一些重大策划报道、技术性强的报道以及名人访谈时,采访前一定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要找相关资料,通过上网搜索等途径,找到与采访对象有关的大量资料,并判断哪些资料有价值.接着要拟订好采访提纲,根据已掌握的材料,结合自己需要,制作采访提纲,这样才能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如果准备不充分,则会直接影响采访效果,有时甚至会造成尴尬的局面.

有些记者觉得,进行与三农相关的采访,采访对象大多是农民,即便是与领导或者专家直面交流,也没有过于难以把握的语言,只要心里有个大框,临时发挥也完全能应付.其实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不可否认,进行与三农相关的采访时,由于采访对象和采访事情的独特性,语言上尽量简单朴实、通俗易懂,但如果提前没有做好准备,一旦出现思路混乱,且不说记者这时候会忘记采访中的一些重要情节,那些想象中的“简单朴实、通俗易懂”的语言,也会出现无法驾驭的局面.

笔者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次采访中,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当时觉得,采访粮食产量,不就是问一下今年产量如何,与往年相比增收了多少等数字问题.结果在采访中发现,自己所想的问题过于肤浅和简单,当农民说到虽然高产,但由于投资大、低,其实农民收入相对降低,由于自己对此了解不足,无法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只能充当了半个小时的“倾听者”.此后,笔者引以为戒,无论多匆忙,采访前一定充分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二、注意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提问的技巧是对话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提问得当会使采访活动事半功倍,还可融洽双方感情,创造一种良好的采访氛围.相反,如果记者东拉西扯,不着边际,不仅令采访对象无所适从,甚至可能产生反感.因此,采访提问是对新闻记者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知识储备、社交能力的综合体现.

记者在提问时,应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环境采取灵活多变的采访技巧.就采访对象而言,有的人比较健谈,而且思路清晰,只要记者提出问题,对方就会进行相应的回答.这种采访比较简单,记者只需把准备好的问题告诉采访对象即可.相反,有的采访对象则比较拘谨,不善言谈.特别是对农民采访时,由于部分农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面相对较低,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唯恐回答不当,他们往往只做简单的回答或干脆不吭声.这时就需要记者首先要同采访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让采访对象彻底放松,并逐渐进入记者所营造的采访氛围,然后记者再逐一提出问题.

三、要善于观察和倾听

观察,就是记者用自己的眼睛采访.采访过程中记者不仅要善于观察采访现场,通过一些细节获取信息,丰富写作内容,同时还要善于观察被采访者的情绪和状态,及时调整谈话内容,学会捕捉细节,采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倾听,也是记者采访中常用的方法.善于倾听者,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采访对象的信任,让其打开话匣子,并从其叙述中找到新闻亮点.当对方显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记者可适时地说几句安慰、鼓励的话,当对方由于愤怒、悲痛等原因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时,可用温和话语疏导对方焦虑的情绪,当叙述不清又急切想让记者理解他的意图时,可帮助他梳理思路,使谈话顺畅.采访不到第一主角时,可以采访周边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邻居等熟悉他的人.通过多渠道、多方面了解第一主角,只有掌握大量的事例材料,才能在随后的写作过程中有所分析、选择,让新闻作品更真实、丰满.

三农新闻采访技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采访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作为记者职业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采访一定要讲究技巧、方式、方法.一名优秀的记者,要运用好采访的技巧和方法,必须加强学习,关心政策,视野开阔,眼光远大,知识广博,阅历丰富,并具备纵横驰骋的思考能力和敏锐的新闻捕捉能力.这就要求记者深入生活实际,深入到群众中去,对于三农新闻采访,更应如此,只有时时将自己处于采访的

环境中,事事留心,勤于积累.只有这样才能采访到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材料,写出真实感人的新闻作品.

四、要多记录好材料,积累“记”的经验

记者采访要做记录,或是脑记、手记,或是用录音机采录.采访用录音机具有很多优越性,但也有一些不适应性,全凭脑记不用本,那是不可想象的.

笔记的内容要选择,笔记的方法要讲究.比如交谈时笔要简记,侧重于心记,既可多听多想,又不至于影响谈话的气氛.交谈后要追记,侧重于把谈话的情况补充上,以免忘掉.其中值得借鉴的经验,一是机械地“记”,要记“实”,真实准确.在新闻采访中,首先要记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不要漏掉这新闻五要素.二是理解地“记”,要记“情”,真情实感.包括记基本情况,脑要记全貌,笔要记概况,记住重点人物的身世.脑要记印象,笔要记特长,记故事梗概,脑要记情节,笔要记主线,记特色,如至理名言、风土人情、秘闻轶事,脑要先记,笔要补记等.三是分析地“记”,要记“点”,观点明确.着重记好要点、难点、疑点,上级精神和群众情绪的交汇点,采访者容易忘掉的易忘点.

笔记是采访的记录,是积累资料的重要方法,灵活运用各种笔记的技巧,把采访本变成“活档案”,对于提高记者采访业务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五、要学会营造和谐的采访氛围

营造和谐的采访氛围是记者采访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记者在采访时,要想方设法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

三农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多数是平民百姓,记者与采访对象本来是不熟悉的,甚至很多时候和采访对象是第一次见面.陌生人交谈不可避免地有所保留,而采访任务又要求采访对象无所保留,这就要求记者和新闻当事人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营造和谐的采访氛围.

采访时,记者应怀着一颗平常心和平等意识,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灵沟通,在较短时间内消除陌生,建立起融洽的采访氛围.要注意把问答变为交谈,一问一答的采访方式容易使气氛紧张,如果设法把问答变为交谈、聊天,在和谐的氛围中将会收到更好的采访效果.

遇到采访对象紧张时,要学会从侧面入手,比如先从天气、共同兴趣等谈起,聊聊题外话,以缓和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遇到其难言之处,更要巧妙地进行引导.

六、语言要有“农”味

作为采访农民的记者要多点“农”味,采访时,要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专业术语、华丽辞藻.比如“果树萌芽”,农民听起来,可能就不大顺口,如果用“果树发芽”,听起来就比较朴实自然.记者不应该把问话看成自己表现能力的机会,应该少用或者不用长句,多用短句,既简明扼要,也便于理解.所以,采访农民的问题要给对方一种浅显的感觉,以浅显的提问方式来挖掘表现新闻主旨的材料,应该是记者采访农民时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者单位 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