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我国新闻语言的语体渐进变化

点赞:30901 浏览:1435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21世纪可以称为新闻的世纪.而当论及新闻语言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撇开新闻语体.因为新闻语体是新闻语言的抽象体系,它能够指导新闻语言实践,更好地传达新闻信息,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怎么写作.

【关 键 词 】新闻语言 新闻语体 衍变

一、新闻语体的内涵

所谓新闻语体是记者在采写、编辑新闻时,为了达到传播新闻的目的,为了满足读者对新闻的欲知心理,形成的语言表达手段的特点的体系①.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定义新闻语体,即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为了适应新闻交际领域、目的、任务等的需要,运用全民语言传播新闻信息而形成的语言特点体系②.新闻语体并非一开始就是一种独立的语体,它是随着社会进步、新闻业的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的.它曾归属于事务语体,但成熟后的新闻语体却综合了事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口头语体等语体的一些特征.新闻语体的特征具体表现在词汇、语法方面,这些特征都是由新闻业的特性决定的.

二、新闻语体的衍变

新闻并非一开始就有自己成熟、独立的语体特征.同其它语言现象一样,新闻语体也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静”与“动”的辩证统一.新闻语体萌芽在古代,生成在近代,发展在现当代.

1.“公文体”的初创时期

我国古代报纸的职能和读者群,决定了古代报纸的语体特征.新闻语体最早从事务语体(也称应用语体)脱胎而来.我国新闻语体的最早形式是唐朝的《邸报》中所呈现的语言体式.这一时期的新闻语体表现,主要是以为传者(或者是主要信源提供者)为主的时期,发布的信息主要以朝廷(皇帝)的谕旨及相关机构公布的信息为主,多数是以朝廷的公文方式发布,我们称之为“公文”语体或“官文体”.宋朝以后,《邸报》一词经常出现于公私文献,已成为朝野人士获知朝政的重要媒介.当然,它只能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发行,读者是分封各地的皇族成员和各级政府官吏,及少数尚无官职的读书人.一般的庶民百姓是看不到的.此后,也有不同名目的报纸形式出现,都不同于现代意义的报纸,它们没有一般的新闻言论,只刊登皇帝的诏书和起居言行、朝廷的政策法令,官吏的升黜和赏罚褒贬,各级臣僚的奏章疏表,各地的灾祸战况等重大事件.古代社会没有专门从事新闻采集和报道的机构,新闻活动尚未从事务活动中独立出来,只能算作各类公私事务的附属品,新闻语体也就只能算作事务语体的附属品.最早的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第一卷第二期上刊登了“月食”,是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条消息,其内容是:“照查天文,推算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该有月食,始蚀于酉时约六刻,复原于亥时约初刻之间.若此晚天色晴明,呷地诸人俱可见之.”③这条消息连标题在内仅56个字,预示一次天象,新闻诸要素齐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已初步具备了报纸新闻语体的特征,这说明公文语体已经融入了新闻语体.

古代新闻语体与事务语体相携这一现象是由古代没有独立的新闻业及其活动所决定的.邸报的读者群以皇族、政府官吏、封建士大夫和地方上的豪绅巨贾为主,所以新闻用语不是平民语言,而是语言,即所谓的“公文”体.

2.过渡型的“报章体”时期

新闻业的产生标志着专业化的新闻活动产生,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分离,从而也就开始了新闻语体与事务语体的分离,出现了新闻特有的语言形态――新闻语体.近代“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以及戏剧改良运动等文学艺术领域变革的要求,即包括语言的通俗化和大众化的内容,这势必影响到新闻语体的通俗化和大众化.如1899年,陈荣哀著《论报章宜改用浅说》一文,明确提出报章语体宜用浅显的白话文.有识之士不仅在理论上提倡白话文,而且不少人还通过办报等实际行动推进白话文运动,如裘廷梁就认为,要人人都能读报,必须从白话报着手.

随着近代中国报刊的出版发行,汉语书面语出现了一种被称做“新文体”(即“报章体”)的报纸语言,谭嗣同就著有《报章文体说》一文,这种文体的出现及广泛使用与梁启超的倡导分不开.梁启超以其文章革新家的气度与胆识,从古体文中解放出来,又无所顾忌地采择于他有用的古文、史传文、辟赋、骈文、佛典、语录、八股文、西学译文、日文词法、句式、腔调、体制,打破古今中外各种文体的界限,形成了最便于当时用的“新文体”.尽管这种文体常出现铺张过度、重叠冗赘的毛病,仅它表里一新的文风仍具有新奇可喜、奔放激荡、扣人心弦的魔力,征服过当时及稍后所有向往新思想、新知识的爱国知识分子的心灵.

尽管当时改良派创办的报刊以刊登政论文体为主,但既然属于报刊语体,随着“五四”后白话文运动的推动,必然会影响当时及后来的报纸语言走向通俗化、大众化.从此,事务语体不直接用于大众传播的新闻.新闻语体一旦从事务语体中分离出来,就失去了事务语体的固定格式和惯用语,失去了传者与受者之间明确的、直接的对应关系,成为传者与受众共同感兴趣的新闻信息的语言形式,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特征和风格.

3.新闻语体的渐趋成熟时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使中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大为改观,中国的新闻语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特征与风格.“从1919年到1949年,报纸创造了目前还流行的绝大多数的文体.”④在“五四”前后(这一时期的“文体”和“语体”具有很大的共通性),新闻文体敞开胸怀,吸收了古典文学中的优良传统,接纳了与新闻学邻近学科的长处,改革新闻的写作模式,逐渐形成了一批文体交融的新品种.到20世纪30年代时,原有的体裁不断改进完善,体裁间的融合进一步加强,发展成为今天仍然运用的一大批常规品种.交融品种的形成,是后来新兴文体生成的一种主要类型.像今天仍在使用的新闻特写、新闻述评、调查报告、杂文、报告文学等多种新闻文体大多源于那时.

此后新闻文体的发展,基本上是在30年代以前发展出来类型的基础上有一些小的增补或小的变体.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仿照文学的“微型小说”而来的“微型调查”;采用摄影、电视拍摄特查重复率法而来的“新闻特写”及下列类型“本报专访”“本报特写”“文艺通讯”;还有“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口述实录”“新闻速写”“新闻述评”“简讯”等纷至沓来,令人应接不暇的体式,都是新发展出来的文体.最终,着眼于传播信息为主要功能还是以发表意见为主要功能,新闻报道体和新闻时评体成为今天新闻语体的主要两大语体.

4.多元语体的交融时期

当下的新闻语体依托现代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介,已经具备传播各种新信息的物质能力,可是,还缺乏承载各种信息内容的完善的语言结构体系.为了跟上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满足新闻大众传播的目的,新闻语体采取了跨越到其他语体功能域的言语行为,借用、吸收他体为我所用的语文体式和功能手段,以丰富新闻语体的结构表达系统,拓展新闻语体传播的功能域,这种跨越往往是以不同语体功能域中语文体式和功能手段的交融作为实现手段,以体制创新为目的.

从新闻语体发展的纵向角度来考察,新闻语体的形成历史,就是一部新闻语体为适应交际需求,主动自觉地拓展自体的功能域,与其它语体建立跨功能域的交融,以获取超常的言语功能效应的历史.现代新闻语体以不同标准可作不同划分,如,按照传播媒介可分为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等.广播新闻随着广播电台的建立应运而生,从它一出现就受到政治家及民众欢迎,它也在日益扩大增多的广播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语体.电视与报纸、广播一样,成为各国大力发展的―种重要的新闻传播工具.电视新闻语体指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用于表述、传播新闻事实所使用的新闻语体.电视新闻语体诞生的时间并不长,与电视新闻相伴相生,并在传播新闻信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闻改革进程逐步加快的形势下,新时期的电视新闻语体呈现出与以往更加显著不同的特点,表述和传播新闻事实浅显易懂,更加通俗化、口语化;传播最主要的信息,压缩材料、缩短句子、压缩每条新闻篇幅长度;增加体验式表述;与画面、音响协调统一.网络新闻集报纸、广播、电视三者之长于一体,是兼具数据、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的超文本结构,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报道手段的有机结合,因而是立体的、网状的、多维的,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亦动亦静.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报纸使用文字语言和图片语言,广播使用声音语言,电视主要是使用图像语言和声音语言,而网络新闻则三者皆用,它融合了纸质新闻、广播和电视新闻的报道手段,使受众在网上同时拥有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诸般方便和乐趣.

略我国新闻语言的语体渐进变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体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由上可知,新闻语体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最初的报刊新闻是印刷技术的产物,到广播新闻是无线电技术的产物,再到电视新闻是电视、卫星技术的产物.人类这几百年的历史使过去延续几千年的通讯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类的交际方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更新.


三、小结

新闻语体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稳定到稳定,由无一定之规到有一定之规的过程,形成了有自身的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特征的体式.它是伴随着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大众传播为依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体系.它继往开来,凭借着勃勃生机的电子媒体,在诸多语体类型中脱颖而出,现在已成为在社会生活中渗透力最强、影响最大的语体.

新闻语体的形成发展走过了一条与社会交际互动共生的道路.新闻语体有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它能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述很多社会大众关心的各种消息、各种知识及各种意见,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新闻语体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在运动中不断自我完善,其间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新闻语体的形成.新闻语体不是凝固不变的,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现代新闻语体是近代新闻语体的沿革,将来的新闻语体则将是现代新闻语体的发展.

注释

①郝会丽:《论新闻语体》,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论文,2001年版,第9页.

②祝克懿:新闻语体的交融功能,《复旦学报》2005年第3期.

③转引自李元授、白丁:《新闻语言学》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④李良荣《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版,第63页.

(作者冯广圣系硕士,讲师,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