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决定新闻摄影报道影响力

点赞:4929 浏览:161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三个跨5年度的报道,终于在最近结束了.2011年初,襄阳市博物馆从陈坡墓葬出土的文物中精选了30多件在市博物馆陈列展出,并且正在指定方案,对这个墓葬出土的360多件文物进行专题陈列展览,这个从2005年开始跟踪的采访圆满结束:2011年9月23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了我的一篇关于南宋彩绘墓葬壁画修复的稿子,国家文物局也划拨专款对这个稿件所写到的文物进行深层次保护,准备到外省展出;从2004年开始保护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襄阳王府绿影壁,开始进入外部环境整治阶段,关闭了7年的景点将对市民开放.这些,都是几篇深度报道所促成的.

摄影记者的眼光决定作品所站的高度,仅有高度,只是一个单纯的新闻,站在全国的高度来看待新闻事件,其报道的影响力大,收到的效果也好.作为一名在地市级党报工作的摄影记者来说,报纸的性质决定了我们首先要为地方政府怎么写作,那么,在怎么写作地方的同时,我们如何扩大新闻的影响力呢这里,我想说,采访报道的深度决定稿件的影响力,地市级报纸的摄影记者,因为更加贴近基层,对当地的情况更加熟悉,对有高度的稿件可以从深层次上发掘,不论是正面宣传还是舆论监督稿件,只有作深作透,影响力才会更大一些,也会取得相应的效果.

深度报道是对某新闻事实或新闻现象所进行的集中而专门的报道.具体讲,深度报道指的是新闻传媒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板块中,努力运用广视角、大容量、深层次、多手法的思想视域与报道方式对某新闻事件、新闻现象所进行的专门话题报道或问题研究报道.20世纪20年代,在电视、广播的夹击下,深度报道让报纸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脱颖而出,使其立在传统媒体之列,后来虽有电视、广播都借鉴报纸的深度报道,发展了有自己特色的深度报道样式,对报纸深度报道产生强烈的冲击.但并没有撼动报纸深度报道的地位.90年代,互联网迅速崛起,网络技术带给人们眼花缭乱、迅速变化的世界,随着网上冲浪的人数不断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网民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报纸的深度报道面临挑战.报纸深度报道的选题大都集中在国内外大事、有关方针政策、形势的变化、突出的社会问题等硬新闻方面,即使有富有人情味、富有趣味的软新闻,也是相对严肃正规的社会问题.

舆论监督一直是很有影响力的一种报道方式.但是现在有一种情况是,报纸刊发了舆论监督报道后,被报道的单位并不在乎,报道并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如何才能超越品牌来提高影响力,实现影响力的良性发展呢我的三组报道,就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2005年和2010年,在文物保护和文物发掘中,我的三次监督报道,不仅促使了问题的全面解决,还为襄阳市争取到了大量资金及珍贵文物.同时也让读者认识到.新闻报道的功能是其他手段所无法实现的.

襄阳王府绿影壁是目前中国现存的四大照壁之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修复绿影壁,市文物局、博物馆请专家,拿方案,实施保护,可是方案一直在旅游,绿影壁壁面破损日益严重,如果不抓紧维修,国宝可能将不复存在.2005年3月22日,我来到了绿影壁,拍摄了绿影壁壁面破损的一组新闻照片,《襄樊日报》在3月23日一版以《国宝告急

襄阳王府绿影壁破损严重亟待维修》的图片组稿,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经新华社、《光明日报》、《湖北日报》刊播以后,引起国家文物局的高度关注.国家文物局局长到现场考察绿影壁,当年5月,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新淼也专程查看绿影壁现状,市文体局、市博物馆也派出专人赴国家文物局汇报.最终由国家文物局推介由中国文物研究所制定修复方案.国家文物局也将建国以来用于单体文物维修经费190万元下拨到襄阳市用于绿影壁的维修与保护.由于这个文物在修复中没有可以借鉴的资料,全国各地的专家反复论证,直到2008年才开工修复,在这个过程中,我跟踪采访,新华社、人民日报、湖北日报都多次采用了我跟踪拍摄的图片,写的消息稿,由于在采写过程中,我把深度与高度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该工程于2010年底,国家级专家组验收过关,在验收汇报材料中,就用了媒体刊发的大量资料.

深度决定新闻摄影报道影响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影壁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组新闻摄影图片报道,促成了文物修复的快速进行,既促成了问题的解决,又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

媒体影响力的高低是有新闻规律在发生作用,回顾这些年报纸的发展,媒体的影响力造势经过了这些阶段:社会新闻一特稿一批评性报道.周末报异军突起后,各家报纸纷纷运用特稿来吸引读者的目光;周末高峰期后,批评性报道成了媒体爱用的武器,但现在批评性报道往往没有结果,使这把闪着光芒的武器暗淡了许多.

在瞬息万变的当代,以追求时效追求到达率为特征和优势的新闻传播媒介,要做到四平八稳,必然缺乏竞争性和影响力.舆论监督是提高报纸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是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理论上的“舆论监督”分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既包括揭露和批评,又包括评价和建议.“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公众,而新闻媒介通常是公众实施舆论监督的代表和喉舌.舆论监督的矛头既可以对上(监督政府),也可以对下(监督社会各界,包括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其主要指向是政府和各级权力部门.

2006年5月,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在襄阳市襄阳区东津镇陈坡村发掘战国楚墓,因为襄阳市不是发掘主体,我在拍摄了墓葬发掘的图片报道后,感触很深,经过详细的采访之后再进行反思,我以图文并重的形式发出了《三次重大考古发掘的缺憾》的新闻稿件,稿件见报后,社会反响非常强烈,用省专家的话说是:“上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仅是你们市长,连省长都关注,下引发了市民的关注!”最终,经过襄阳市与湖北省文化厅共同协商.出土的300多件文物全部留在襄阳修复、整理和研究.目前,在襄阳市博物馆陈列展览.湖北省文物局一位领导私下说,你们襄阳市几十年不敢说的话,记者给你们说出来了,一篇稿件,为你们争得了大量财富.

我们也做过大量的舆论监督报道,但为什么影响没有预期的大我认为我们做舆论监督报道时存在一个误区,一般的情况是,把被监督的人视作报道的主体,而我们是报道的客体,那么报道的过程就是从客体到主体,中间的有强制能力的有关管理部门则被省略了,因此事件往往没有结果.长此以往,舆论监督就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由于舆论监督本身没有强制力.它施加的只是影响,重在引导,引导舆论朝着有利于事情解决的方向发展,而影响力的最终升华是事情得到解决.因此,舆论监督报道操作得成功与否决定着报纸的影响力.

《三次重大考古发掘的缺憾》之所以能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了一个好的切入点与时机,采访与刊发的时机把握的都非常好,既对上,又对下,这样才促成了问题的圆满解决.后来,这批文物在襄阳市经过2年多的修复后,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2007年8月15日,市考古研究所在襄城区檀溪“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设用地进行考古发掘时,在一座南宋时期的墓葬中发现该壁画.这一消息经过、省级媒体的多次发布,文物保护下来了,从2008年到2009年底,专家组对文物进行了保护,可由于资金的原因,文物无法展出.在一次采访过程中,市委副书记给我说,就资金问题,你写个内参稿,我来解决.后来,这个内参稿件,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同时,申报国家级的保护资金也于2011年8月到位.

在我们国家,媒体不是哪个人的媒体,也不单纯是一个营利机构,它属于社会,属于社会公众,它必须对它的受众负责,必须对社会对国家、对党对人民负责!记者的行为则同这种社会责任密切相关,这种责任是直接与其影响相关的,有多大的影响力就有多大的责任.

正视自己的责任,为报纸负责,舆论监督并不是要一味地捅漏子,把问题引向相反的方面,而是要解决问题.诚然,报道的成功还与被报道单位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只有找到了切入点,能够相互对话,才能促使问题的圆满解决.

摄影报道要作深,我认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立地,选择自己熟悉并深入思考后的新闻来做,上面谈到的两组报道,都是选择的我非常熟悉的领域,并且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也就是我们说的:“立土,放眼四方”的问题,对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做深入的了解,然后在采访中深入、沉下去,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实现宏观定位、微观取景,把自己报道的漏洞减少到最小.

(襄阳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