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点赞:5120 浏览:195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现在多数中学生把写作看成是难以应付的苦差使,每逢作文,颇有大难临头之感,苦不胜言.究其实,那千篇一律的作文,脱离实际的指导,不厌其烦的八股文式的批改,怎能不令学生兴趣索然,望而生畏呢?

孔子曰:“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写作亦然.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和发展能力的原动力.笔者认为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年的心理特征、不同写作水平下的不同的写做心理激发其其写作兴趣,才能使其“由畏而好”,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1.中学生写作活动的心理及作文现状

作文即写话.由简单写话到学会构思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中学生的写作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构思能力随其变化而逐步形成.根据中学生不同阶段的写作心理,初中生的作文大致可分为如下三个不同水平的写作阶段.

模仿改动期.初一的学生写作文多属此类.初一学生喜欢模仿而尤其重视其形式上的模仿,表现在作文时,他们满足于小学阶段的简单、单调的儿童语言和思维方式,追求更成熟更完善的表现形式.但又不善于独立思考、选择材料、概括中心,组织语言,因此往往是根据文题选找与其相适应的文章,用范文的“谱”填上自己的“词”.例如:在一次命题“我的第一次等”的作文中,初一两个班的128人中有96名同学防写了学过课文、读过的范文.取材构思、表现形式大同小异.但这一时期的模仿和小学的机械抄录不同,不再或很少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直接写话期.将口语直接转为文字,形成书面的口语.初二学生作文多半属于这种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增强,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文体选择相应的材料,能够较清楚地原原本本地叙述事物,但往往是就事物的表面现象平铺直述.例如:描写人物就会只会直接描写,不善于通过环境的烘托、人物的对比、群众的褒贬、事件的铺垫等方面去表现人物,突出主题.语言形式上则表现为词语贫乏或生造词、滥形容语句简略或重复啰嗦.教师给予的评语多半是中心明确而不突出,叙事清楚而不生动.

突破创新期.初二下学期到初三学年是学生作文的突破飞跃期.学生逐步进入第二学期模仿期,但这时的模仿脱离了形式上的模仿,而注重思考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在作文中表现为构思能力加强,更加上有意的注意段落的过渡.层次的按排,首尾的照应及各种表现方法的运用.在主题表现上也刻意求新,语汇较初二时更丰富,文章常常在平淡中露出精彩的一笔.相对的,这一时期的作文语言比较繁杂,语病也较多,特别是逻辑语法毛病尤甚.

总之,初中各年级学生的作文在中心思想、组织结构以及文字表达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确切掌握不同年龄、不同学年、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因势利导地引起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因其年级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写作心理及写作水平,因此作文教学应根据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培养其写作能力,这里从“命题”、“指导”、“批改”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导”.

2.1 命题.

命题作文是写作训练中常用的重要形式.好的文题往往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作用,所以要重视作文的命题.

2.1.1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好的作文题目应考虑到学生的生活源泉和知识经验,英国十九世纪教育家约翰珞克说:“一个人在对于任何题目发挥意见之前他应该是先熟悉那个题目,否则叫他去说,就等于叫一个瞎子去谈颜色或叫一个聋子去听音乐一样愚蠢.”可见出好作文题目必须考虑使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 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2.1.2 利用和激发积极.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从初一到初三,千篇一律“我最熟悉的人”、“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冬天的早晨”等等老生常谈式的命题状况.丝毫没有新鲜感,不能激发兴趣,岂能写出好的作文?因此作文命题应探求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初一、初二的学生稚气,喜欢敞开思想,具有开放少年的特点.因此,文题既要注意具体,避免成人化,又要符合儿童的心理,激发其想象.例如:写《他是我学习的榜样》就不如《我要向他那样》更符合儿童心理.写《参观历史博物馆》就不如《啊!我开了眼界》更能引起兴趣,开启思路,把握中心.写《植树》就不如《让祖国披上绿装》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

初三学生已向成熟过度,具备了从本质上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喜欢儿童化的文题,追求写些较深刻的东西,来表达思想.文章应避免重复单调,公式化,以免造成写作心理障碍,挫伤写作的积极性.这一时期可以多写一些哲理性散文,如:《镜子》、《荷花与藕》、《孔雀》等等.记叙文的文题要适应学生追求情节的曲折和构思奇巧的特点,要有新意,例如《班主任笑了》、《在惭愧之余》、《雷锋在我们中间》、《没有党籍的一个员》等等,文题取材范围广,要求明确,使学生学习运用选取典型的材料,从特定角度或一个侧面表现人物、记叙事件的方法.

总之,作文命题应有层次分类型地研究心理特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

2.2 作文指导.

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往往喜欢模仿,作文内容空洞,主要原因一是无从下笔不善构思,二是材料不充实,无话可谈.对此教者可指导其先准备谈话后然后再动笔.拿记叙文的写作来说,初一的学生观察事物往往不精确,容易忽略主要东西,加上遗忘的影响,印象往往模糊,如果只聘自己的感知阴象写,势必会空洞,无内容,产生脱漏、含糊,甚至错误.互相口头谈论,可以帮助他们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是感知印象更明确完善,补充感知不清或遗忘的东西,加上教者相机点拨,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会由感性上升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写出来的东西会比以前丰富正确的多.有一次作文,动笔前只讲了简单的要求,结果80%的学生作文不是材料堆砌,没有重点,就是内容空洞,简单叙述.后来,教者从不同的立意角度抄了谈话题令其讨论,学生们争先恐后、各抒己见,然后再一次动笔,结果绝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材料充实,重点突出,描写也较生动了.通过谈论,学生对事物获得了较为完整的印象,提高了书写语言的数量和质量,然后动笔写作,绝大部分同学就能心中有材料,落笔有词汇,文章有理有解了.

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初三学生不喜欢轻易发表看法,而是长于深思,其观察力、思维能力较之初一都加强了,谈论对写作的作用减弱,作文指导的重点应放在他们打开思路上.如给学生一起获得的材料归类,帮助学生找出事物的现象和本质间的联系.另外,在打开思路时,不可忽视范文的作用,优秀的范文不仅可以给学生构思时以启示,同一文题不同构思的作文还可以激发学生另辟蹊径的创造心理.

2.3 作文的批改.

作文批改的原则即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中的不足和缺陷,又应该注意避免挫伤其写作的积极性.至于作文批改的方法,目前还是个探讨的问题.就目前学生的作文现状看,语句欠妥,尚可评议,思路不清,实属大病,务比指出.而构思的毛病是简短的评语可使写生领悟的,所以单纯地精批、细改则事倍功半.况且,学生在作文中如果能获得并提高自我修改的能力,那么也就标志着写作能了的提高了,这个目的的依靠传统的批改方式是难以达到的.因此从培养学生自我修改能力着眼,需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

初一学生的作文,因为教师指导具体,作文结构单一,构思中存在的问题不会太多、太复杂,教师可书面批改,然后由学生写出阅后小结.文字语言方面的毛病可用符号标出,学生自己修改,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关心学习成果,培养学习责任心,逐步克服学生轻率对待自己作文的不良倾向,提高学生自修能力.

初三学生的作文,因教师指导概括,学生思维活跃,构思错误多样,教者可先行归类,按类找出典型作文通病有了大体了解,在此基础上,对照自己的作文,有那些相同的不足之处,自己写出修改意见,然后老师提出具体要求,组织继续练习,巩固已有的成绩.

收稿日期:201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