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点赞:6439 浏览:223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前身是理财学,是从会计学、金融学等相近学科中独立出来的一门新型学科.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并于同年在上海财经大学率先试点.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200多所高校陆续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上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市场对财务人员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各高校的学科背景、历史沉淀不同,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有限,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落后,导致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知识结构单一、应用能力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因此,当前急需加强财务管理教学改革力度,优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符合社会与市场需求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一、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现状与改进思路

为了揭示国内财务管理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笔者就该学科必备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当前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以及需要强化的重点环节等5个方面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向成都地区6所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院校(包括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财务与审计系)发放了300份问卷.为了确保调研信息的合理性与公正度,每所高校发放的问卷均为50份,其中,任课教师10份,在读学生40份,并在6所高校各实地访谈了1名教师与4名学生.本次调研最终共回收289份问卷调查表与30份访谈记录表,全部有效.此外,其他的数据资料来源于6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

(一)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表并经统计整理,财务管理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现状如表1所示:

财务管理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财务管理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公司理财、会计、审计、金融投资是财务管理师生最为看重的专业技能,而解决问题能力、专业知识、创新思维是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但当前财务管理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普遍不合理,传统教学仍然依赖于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模式”,缺少双向信息交流,轻视学习环境创造,束缚了能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无法保证学生拥有合格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根据表1的调研结果,笔者将财务管理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定位不准确;课程密度不合理,课程交叉重复多;教学手段太单一,教学方法较落后;理论课程比重大,实践环节太薄弱;教学评价不科学,信息技术未重视.其中较突出的是,尽管我国高校的培养方案中也安排了校内外实践环节,但校内实训由于现实条件匮乏、教学过程简单等原因,仅设置会计手工操作、财务方案设计等,难以实现培养目标;校外实习则并没有落到实处,不仅需要学生自行联系企业,而且在企业里很难接触到财务核心领域,大部分实习仅限于会计、出纳或与专业无关的岗位.因此,针对当前财务管理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各高校需要全方位地改革课程体系、优化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满足社会与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更高层次需求.

(二)KAQ人才培养模式的嵌入 高等教育司2010年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对财务管理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在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时有着较强的适应性,能够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我国财务管理本科教育起步较晚,基本实行较为狭窄的专才教育模式,这种过于刚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特质和创造性潜能.因此,建立起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协调发展的综合型通才教育模式,已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共同趋势.对于财务管理本科教学来说,这既是对其教育思想认识的深化,也是更接近教育本质的观念性变革,更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性选择.KAQ由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在1995年首倡并于次年逐步实施,是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三位一体全面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今已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在KAQ模式中,知识、能力、素质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并且分别处于不同的层面,通过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构成人才全面发展的整体.其中,知识是基础,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素质则促使知识和能力更为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体而言,KAQ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学生构建符合市场需求与个性发展的结构体系和培养体系,即通过有计划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积累、整合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并基于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内化为自身素质,进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以KAQ作为目标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形成的有效途径.

(三)财务管理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化的KAQ理念,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关键在于实现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这涉及到教学运行机制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各个环节.从教学过程来看,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基本要素;从教学环节来看,包含培养方案、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教材选择、教学手段、评价方式、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诸多环节;从人才培养来看,包含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素质教育三大构面.因此,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全局性地思考与变革.笔者根据理论探索和实际调研的结果,基于KAQ目标导向,构建了财务管理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具体的构成要素如表2所示:


基于表2的构成要素,笔者设计了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框架和实践技术路径,如图1所示:

通过图1人才培养框架和实践技术路径的设计与运行,笔者构建了财务管理专业“六面一体”的多维立体化教学模式,作为具体实施的支撑系统,如图2所示: 二、财务管理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策略机制

(一)“厚基础、宽口径、活模块”理论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主要满足财务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课程体系设计应该遵循“厚基础、宽口径、活模块”的思路,将课程组合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4大模块,搭建立体多元的课程体系平台,形成实现培养目标的整体合力.

通识教育课程是“厚基础”的体现,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让学生至少掌握一门外语,熟练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操作软件,拥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及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操守,具有“通才”的深厚功底.通识教育课程一般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信息检索、思政类等.

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是“宽口径”的需要,课程体系应该根据财务管理的学科范畴来设计,需要将相邻学科的交叉课程有效整合,突出学术特色与执业特色,使学生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应对复杂多变的理财环境.其中,学科基础课程一般包括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统计学、税法、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等,使学生融入不同的学科领域;专业主干课程是整个理论课程体系的核心,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初级阶段一般包括初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原理、金融学基础等;中级阶段一般包括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成本管理学、财务分析、计算机理财学、资产评估学、审计学等;高级阶段一般包括高级会计学、高级财务管理、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学、税收筹划、战略管理学等.此外,还需要有效衔接初级、中级、高级课程之间承上启下的逻辑关系,总体规划培养方案,充分协调教学大纲,尽量避免交叉重复.

专业选修课程是“活模块”的途径,实质是针对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学习兴趣来设定专业培养方向,目的是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根据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动态跟踪,小部分学生选择读研继续深造,大部分学生则进入企业、银行、证券、保险、事务所等单位从事财务工作,因此专业选修课程可以细分为研究型选修课和应用型选修课,专业培养方向可以设置为公司理财、金融投资、会计、审计、风险管理等方向.差异化的选修课程体系,既能适应社会发展对财务人才的不同需求,又能满足各类学生对职业生涯的特殊需要.

(二)“3+1”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实现路径,主要满足财务管理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财务管理永远是一门实践的艺术,财务决策常常是相机抉择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深刻地理解与应用专业知识,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3+1”实践教学体系是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即财务管理本科学生在校4年期间,前3个学年接受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习,最后1个学年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到相关单位顶岗实习,进行实务技能的训练和执业经验的积累.可将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课堂情境实验”、“校内仿真实训”、“校外专业实习”三个层次,实践环节应该充分渗透于理论课程之中,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课堂情境实验”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途径设计理财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运用财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模拟企业的财务决策程序.这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手段,可以划分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搜集资料-提出检测设-检验检测设”5步教学环节,需要任课教师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针对性的典型素材,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实践演练启发学生寻找财务情境中的关键论点,促使学生通过探索交流获取相关专业技能,总结企业理财策略,并对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证实、驳斥或反证.

“校内仿真实训”是在模拟实际情景的实验室环境中,要求学生利用手工操作或软件系统,生成基本财务数据,运用财务决策模型对企业理财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ERP沙盘模拟对抗训练可以作为新型的仿真实训工具,通过独特直观的“沙盘”来模拟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采用角色扮演、情景仿真、教师点评等形式,让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从事筹资、投资、营运、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克服传统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内容固化、观点片面等缺点,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感知与创新思维.

“校外专业实习”是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就某一个特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到现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实地考察,参与财务活动,撰写实习报告.校外实习最好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需要学校精心选择经营管理规范、财务制度齐全、理财环境良好的企业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建立专业实习基地,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此外,实习基地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学年实习基地和毕业实习基地,前者满足前3个学年进行认识实习、财务实习、金融实习的要求;后者满足最后1个学年进行毕业综合实习的要求.

(三)“三结合”教学运行体系 教学运行体系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保障条件,主要满足财务管理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财务管理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渗透到教学运行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质量评价是最为重要的三大环节,由此构建了“三结合”教学运行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应为教师建设知识共享平台,并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机制,如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安排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参与实践,鼓励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实行轮岗制,聘请经验丰富的财务经理担任教师,从而实现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与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优化.

财务管理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离不开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强教师之间、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的一种双赢模式.学校应以教育部启动的“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为契机,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纸介质、光磁介质和网络介质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体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

财务管理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需要改变传统的质量评价机制,从卷面成绩转化到综合素质测评,从强调共性转化到肯定个性发展,从追求结果转化到教学过程考核,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通过设计科学的评价标准,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构建以评教(教师教风)、评学(学生学风)、评管(教学管理)为核心的监控系统,全方位、多角度地实行教师、学生、企业的三维度评价体系.

[本文系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度教改课题《基于KAQ目标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