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课程纲要的“六度”

点赞:2796 浏览:70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一切教学的最低标准是有效”,但我们的课堂在很多时候恰恰是由于没有科学的规划而低效甚至负效的,有了课程纲要,在目标、评价、内容和实施这四要素的指导下,显然学科的有效性就有了先期的保障,有了实现高效的前提.编制课程纲要是走理性教学、科学教学的必经之路.

关 键 词 :课程纲要;目标;评价;内容;实施;理性教学

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华东师大的崔允教授在有效教学理论里提到关于编制课程纲要的重要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体会到课程纲要编制对教学有效的重大意义,略作梳理,以启思考.

尝试编写课程纲要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从迷茫、未知到钻研、探究,这个历程收获良多.当它的雏形展现,试用其指导教学时,反观课堂,才发现它使得课堂的空间大变.在此,就本学期编写课程纲要所得到的体会和启发总结如下.

一、四要素指导――保证课堂的有效度

目标、评价、内容和实施是课程纲要的四个基本要素,用预设的四要素来划定课程的规矩,显然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期、一门课程,抑或是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最强有力的有效性保障.“一切教学的最低标准是有效”,但我们的课堂在很多时候恰恰是由于没有科学的规划而低效甚至负效的,有了课程纲要,在这四要素的指导下,显然学科的有效性就有了先期的保障,有了实现高效的前提.

编制课程纲要的“六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程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课程目标――科学界定课堂空间的宽度

纲要的入手点即目标的确定,所有教学的实施和评价选择都是基于标准而确定的.

课程目标决定了课堂的指向,“有的放矢”才是有效课堂的前提.在对课程标准精心分解、细化,用具体、明确的表述来规划课程的目标,这是课程纲要所起到的第一个重要作用.把学科的规划分解至学年、学期,用以指导老师的教,明确学生的学,这是对课堂空间科学的界定,方方圆圆,规规矩矩,这个宽度是科学的、理性的.

三、课程评价――强化课堂空间的自由度

最初我认为,评价是对老师的约束,是挡在老师前面的羁绊――因为无数老师抱怨考试等评价形式的弊病,对学生创造力的限制.但当我面对课程纲要,思索评价建议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基于标准的评价科学制定后,纸笔测试的评价形式,仅仅成为教学的“副产品”,它是诸多检验课堂教学成果的方式之一.

课程评价应该是一个指导师生行进的路标,它应该是一个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学习评价、教学评过程或结果评价.评价任务应包括表现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不同的形式和标准.

如此看来,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指导下,课堂空间被拓宽了,自由度激增,因为目标既定,而方式方法就成了自由展现的活跃分子.

四、课程内容――延伸课堂空间的长度

在原来的学科计划,或是称之为“教学进度表”上,是“只见进度,不见教学;只见课文,不见课程;只见教师,不见学生”.没有学,只有内容,没有实施的,只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罗列,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没有在贴近师生实际的层面做任何的文章,显然是被动的接受型教育.

但在课程纲要中依据目标和评价而确定的课程内容就大不相同了,它应该是依据学科特点对学科内容进行的整体设计;应该是对学科各模块内容的合理安排;应该是基于学情,对教材的分析和改进.

站在最贴近学生现在的起点,智慧地使用教材,带领学生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通过课程内容的变化来延伸课堂空间的长度.

五、课程实施――增加课堂空间的厚度

课程纲要的编写中,课程实施里包含学习方式和活动安排,即思考“什么方法和策略才能最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样也包括对所能利用的“学材”进行资源整理和利用.这是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的重要环节.

我思考了三句箴言,用以表达我对课程实施的感悟.(1)以最轻松的形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这是关于教师教的方式的问题;(2)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是教学理念的问题;(3)教师最大限度地闲下来,学生最大限度地忙起来,这是课堂模式的问题.

我们能如此去考量教学实施的预设,定会使“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六、让学科有魅力――学科思想在课程纲要中的热度

不同的学科应该有其最突出的特点,它决定着我们每个学科的精彩和魅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可能关注得还不够,但在编写课程纲要过程中,有许多次我们都停下来思考和争执,这些都是处处体现学科特点、学科思想的关键,诸如,四要素的表述方式以及四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一一对应这好办,但评价形式、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的特点,不同学科的实施和评价都该如何展现,这些都应该有学科的独特性,评价先于实施还是实施先于评价?课程内容安排中,怎样才能实现用教材教转变为教教材?课程实施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如何实现?等

诸如此类,问题接踵而来,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一次研究的结果,这些学科思想的体现,表现在课程编写的方方面面,我经历了凡此种种的尝试后,才真正地想说:“编制课程纲要是走理性教学、科学教学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