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

点赞:5645 浏览:187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应当是教育的主题,也是广大教师尽心和尽力之所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居多,学生心理、行为习惯的不良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心里脆弱、孤僻,体现在行动上为:不讲卫生、缺乏爱心、缺少等

针对此现状,我们能成立了研究小组,经过一学年的专题研究,现已结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对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矫正.

一、注重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村由于场地有限,学生人数多,课间追打疯玩现象严重,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是一个难题.为此,一方面,我村开展了“礼仪之星”活动,课间派两名班干部协助老师管理学生,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参与疯打的学生根据班规一次扣操行分1到2分,每周操行分100分.如果被扣10分,本周就取消评选“礼仪之星”的资格.这一活动开展后,课间追打疯玩现象少多了.另一方面,利用课间,放学或其它时间,在教室里和操场上到处走走,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然后利用星期五的德育课时间进行总结.对文明休息,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的学生予以表扬,对大声吵闹或野跑野玩,做剧烈运动的予以制止,久而久之,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就逐渐增强了.

二、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终身有益.我要求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作业要认真完成,错了要及时订正.我有一个作业情况记录本,把当天作业优秀的学生记录下来及时表扬,每次作业工整无错就奖励一颗五角星并加操行分1分,作业不能及时订正的,我也记录下来,督促学生订正.现在,我村学生基本上养成了有错就及时改正的好习惯.我村还经常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及终生学习提供文化底蕴.

三、以评价激励督促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加强班级管理.有效的管理,是控制学生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保证.班主任多跟踪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

(二)以爱心感化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一位好的老师首先要爱学生,关心学生.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多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理想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大胆畅谈理想,憧憬未来,为明天绘制蓝图;并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督促学生实施.


(四)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课堂上借助有利的教具:图片、卡片等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五)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当.以适宜学生知识基础对学生进行要求,不要过高要求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坚持性,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耐心和耐力;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六)加强班级纪律监督,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班级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室、图书室必须保证干净、安静.

(七)注意一些细节上对学生的明确要求.要求学生穿戴整洁、干净,勤洗手脸、勤洗头、勤洗澡、勤漱口;出门要说“再见”,见人要问好,看电视不与长辈、客人争遥控板,过路不走人面前,常常使用文明语言等

(八)进行一些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训练.多找学生谈心,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多与学生游戏,让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

(九)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生活的习惯.成立学习互助组、课外兴趣小组,经常举行小组游戏、小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让大家在合作当中愉快的生活.

(十)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习惯,并把它作为一贯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出好的习惯.平时要求学生注重作业本的整洁,书柜要有序摆放,教室角落的扫帚要有序堆放,桌凳要排列成一条线,作业的书写要求美观、大方等

(十一)对学生的日常表现,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认同一些不是很过分的行为,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十二)在教学和管理中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要懂得换位思考,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检测如自己是基础这样的学生,自己的心理状况、心情是怎样的、表现又是怎么的,自己应该怎么学,有的放矢,适时调整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

(十三)对学生要严而有度.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心平气和的交流而不是对抗,才有利于学生的改进.

总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引导和长时间培养、监督,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单位:四川巴中市平昌县元山小学)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