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偷工减料”损人不利己

点赞:30921 浏览:1441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今年第8期《半月谈》杂志以“职业教育缩水伤及未来蓝领梦”为题,以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为例,详细列举了职业教育“高投入、高缩水”的种种怪象.文章指出,当前职教“缩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缩水”,学校随意更改计划.很多职校从5月底或6月初就开始放暑检测,直到9月上中旬才开学;有些学校因为生源危机,招生结束晚,新生入学迟,老生也都顺便“沾光”.然而,尽管秋学期开学很晚,放起寒检测来却从不“含糊”,自春节前一个月就开始放,直到过完元宵节才开学,因而学年学时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二是课程内容“缩水”,随意改变课时和课型.比较典型的是以自习课代替理论课,以讲解课代替实训课,以大班课代替小班课.三是教师的授课内容“缩水”,授课质量差.教师专业水平能力欠缺、教学内容随意删减,在校大学生代课或外聘资质不够的“”教师“顶课”等现象时有发生.

职教“偷工减料”损人不利己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职教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通览上述现象,职教的“偷工减料”似乎并非西部地区特有,即便在我省很多职业院校,也常常见怪不怪,是确需引起高度重视的共性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不外乎三点:首先是学校主观上希望通过“偷工减料”来节约办学成本.主要出现在肩负“开源节流”重任的民办院校,以学校少“开门”来节省公共怎么写作性支出.其次是学校因为师资条件不足而“糊弄”学生.这一现象无论是在公办还是民办院校中都广泛存在.目前,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专业师资都普遍缺乏企业经历和工程经验,客观上无法胜任“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学,为了完成授课计划,学校或赶鸭子上架让外行老师“现炒现卖”,或依赖于外教“顶大梁”应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三是学校制度设计方面造成的缺陷.如中职生实习的岗位普遍不太“对口”,“顶岗”实习又普遍成了“顶班”打工,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基本处于“放羊”状态,学生不仅浪费了青春时光,还没有学到应有的技能.此外,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没能完全履行职责,也是造成教育“缩水”的一个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偷工减料”现象由来已久,很多专家学者以及办学者和管理者都心知肚明,见怪不怪.这一怪象何以长期存在?没能充分认识其危害是听任放纵的根源.即便是《半月谈》杂志上这篇揭露职教“偷工减料”的报道,对其认识也只停留在“伤及未来蓝领梦”的层面.似乎职教“缩水”的受害者只是学生和家长,他们付了学费(中职还享受了免费)、耗了青春而没有学到真实本领.记者却完全没有认识到这种主动或被动的“偷工减料”对学校产生的负面影响.

其实,职教长期“缩水”,职业院校也是受害者,而且是最终、最大的受害者.


最显性的危害是降低了学校的育人质量,影响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制约了就业品质提升,最终祸及招生进口,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近几年,很多职业院校出现生源危机,甚至因难以为继而不得不关门大吉.生源总量的绝对减少固然是一个主要方面,但办学声誉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道理很简单,同样的生源市场,不同的学校会出现“两重天”,门庭冷落与门庭若市并存,品牌与声誉自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认识危害的终极目的在于及时纠正.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的要务.只有专业师资有了保证,专业教学才能落到实处,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才能名副其实,职教“缩水”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治.一方面,学校应当加大专业师资的终身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更应当积极向政府争取人事政策,吸引行业企业人才和社会上的能工巧匠、名家大师充实专业师资队伍.同时,学校还应当加强工学交替育人模式的“校本化”设计,使教学与实习的时间分配和日程安排更加合理,实习内容更加充实而有针对性,使学生能在有限的学制时间内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在此方面,江苏省教育厅从今年起对中职的教学计划进行了科学调整,全面推行“2.5+0.5”育人模式,堪称是积极纠正职教“缩水”的一项务实举措,各地各学校当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对其进行修订和完善,让每一个职校生都能圆“未来蓝领梦”.人才培养是百年大计,为了确保育人质量,教育纪检和督导部门应该加强对职教教学常规的检查和监督,切实防范和杜绝“缩水”现象的再次发生与蔓延.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