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点赞:15278 浏览:688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朗读作为语言训练的重要形式和方法已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文章对朗读的问题分析和指导意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 键 词 :加强;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56-02

什么是朗读?所谓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我国南宋思想家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样,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其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可见朗读是多么重要!可是在我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发现我们的下一代的朗读不容乐观,大致存在着以下问题:

1.语音不标准,尤其是前鼻音和后鼻音分不清,h和f,n和l,平翘舌音不分的问题比较普遍.这主要是因为地方因素和一些家长教育导致的,当然,也不排除个别老师的语音不够标准.

2.朗读时多字、漏字.这个问题普遍存在着朗读时“唱读”.特别是读到文章的题目时,这种现象显得格外突出,如在教古诗《春日》时,我听到过孩子这样读:“春——日”;“争——吵”第一个字要读出至少4拍才读第二个字.

3.“一字一顿”,速度过慢.如读“这个小伙子真棒”会读成“这—个—小—伙—子—真—棒”.

4.速度过快,缺乏感情.学生读书如快刀斩乱麻,干净利落,你只知道他读完了,乱麻斩断了,究竟是怎么斩的,你看不清楚,也就是说你看不到那个过程,听不出他读什么了.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从一年级开始,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正确的朗读习惯.首先,老师要多给孩子朗读的时间和机会,并且要坚持随时随地纠正学生的读音.很多老师在拼音的教学阶段,对正音比较重视,一旦开始学习生字和课文时,就慢慢忽视了对学生读音的纠正.其实,拼音的教学只是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而且,孩子们刚刚进入小学,再加上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学生容易遗忘.所以正音不能只停留在拼音的教学上,要时时处处给予重视!因为读准字音就是最基本的朗读指导.其次,老师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断句.刚开始认识句子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用符号在断句处做记号.如“山坡上,小牛和小羊/吃青草”老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只要在标点和记号的地方才可以停顿.从需要老师帮忙断句到学生自己断句,再到学生能随时流畅地朗读,良好的语感便在无形中形成了.

二、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时,最常见的问题是朗读的目的性不明确.有些老师喜欢让学生大段大段地反复读,每读一遍就要花去好几分钟的时间,而教师指导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两个词语或一句话.这样的指导眉毛胡子一把抓,既费时又低效.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指导,如有语言积累价值的词句,表现人物、动物性格的句子,富有深刻内涵的句子等等.所以教师要懂得取舍,而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三、加强朗读评价语言的指导性

经常有教师在分析、理解课文之后请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某一自然段或课文,或是让学生读出怎样的语气来,这样的指导过于空泛,缺乏具体,没有实效.有的老师听出学生读得不够好,可又不知道不好在那里,于是,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而学生始终没有进步,这也是无效的指导.学生朗读后,教师应该敏锐地分析出其读得好还是读得不好,不好在哪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如三年级下册的教材《太阳是大家的》第二节:太阳把金光往鲜花上洒,把小树往高处拔,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等学生开始读时,一词一顿地读.我马上发现问题所在:读得不好,是受“唱读”习惯的影响.于是,我引导学生在“扬起”之后停顿,再放声读“欢乐的浪花”,并且辅以手势进行指导.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有了明显的进步.

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四、利用范读为学生树立榜样

要恰当地发挥范读的作用.作为农村小学生,他们可能不会创造性的读,但他们的模仿力很强,他们的朗读大部分都是模仿老师的,教师的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能把学生引入课本的情境之中.范读时机依具体情况而定,可在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范读,在学生要求范读时再范读,教师要做到语言准确,表情到位,感情到位,真正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范读的内容主要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范读时教师可根据教材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读时给学生以提示、暗示.如对古诗的朗读指导,学生对古人的朗诵方式不了解,教师可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范读古诗二至三遍,提示学生注意并用符号标注出停顿和重音,让学生体会什么叫“吟诗”.

有些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情感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或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较大的时空差距,致使学生朗读时总是无法正确表达课文情感.此时,教师的范读就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引导方式.范读既可以在学生读课文前进行,起到帮助体感知课文或将学生引入课文情境的作用;也可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以达到深化学生的理解、感悟,或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的目的;还可以在学生学习课文后进行,通过教师与学生“比赛读”,让学生在欣赏教师的范读过程中提升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