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点赞:22654 浏览:1055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今年参加了 “国培计划(2013)”——广西农村骨干教师学科远程培训的辅导教师工作,班上的许多学员都提出自己心中的困惑,现在的学生有些行为让我们感到束手无策,该如何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一些途径入手.

一、导之以行,及时讲评

把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成道德行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他们接触的新生事物太多,太复杂.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心理因素:

(1)道德动机的激发.道德动机是推动人们产生和完成道德行为的内在原因或动力.据调查研究,学生的行为,由于他们的道德动机不同,就具有不同的道德意义.要给学生的行为给予正确评价,就应该调查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因此,在道德行为的训练中,激发他们由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转化而来的道德动机,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当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便转化为道德动机了.

(2)道德行为方式的指导.我们教师要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方式进行指导.一般地说,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效果是一致的.但一些事实表明,学生常常有良好的动机,但由于缺乏知识经验,缺乏完成任务的技能,或不善于组织自己的行为去完成任务,有时会出现动机与效果不一致的情况.有的学生某些行为动机是好的,却可能收到坏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教师,应该首先肯定积极的、正确的动机,还要具体指导,教给学生方式方法.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道德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学生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能使某些行为方式得到巩固,而且还会在新的情境中发生迁移.因此,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的正确引导.

(4)道德意志的培养.首先,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明确概念和学习的榜样,产生意志锻炼的愿望.如,利用一些名人的感人故事,特别是现在每年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人物,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教材来激发学生学习.其次,组织学生行为练习,提高意志力.如完成学习任务,遵守学校和课堂的纪律,执行某一任务.在行为练习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要求,必须是深思熟虑的、合理的,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完成可以做到的.要求一经提出,便不轻易改变,要持之以恒,前后一致,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最后,针对学生意志类型,采取不同措施.学生的意志有各种差异.对于非常软弱而易受暗示的学生应从目的性、原则性方面来培养.对于十分执拗、顽固的学生应从自觉性方面培养;对于怕这怕那,犹豫不决的学生则要培养他们果断、沉着和大胆的品质,对于十分冒失和轻率的学生要培养他们镇定的情绪或提高控制行动的能力,对于萎靡不振,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要不断激励他们奋发与坚韧的精神.

二、摸准需要,动之以情

(1)动之以情什么意思?动之以情就是指教育者怀着热爱接班人的感情,精心培养,增强了或者改变了受教育者的态度,激发了受教育者的自尊心、自爱心.换句话说,就是人的道德感是否得到实现所引起的态度的内心体验,产生道德的情感.道德情感的内容相当丰富.如,对政治问题的情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情感.国际主义的情感.对敌人憎恶的情感,对集体主义的情感.人与人的交往方面,同学感,友谊感,同情心.对自己,自尊感、责任感、义务感.对学习对劳动,贡献感等等.所谓动之以情,就是指的道德情感.

(2)为什么要动之以情?首先,动之以情是普遍行之有效的教育经验,不仅是正常学校,而且对其他特殊学校都有动之以情的问题.其次,动之以情是我党教育的优秀传统之一,如阶级教育,传统教育,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新旧教育,前途教育,对比教育等等.最后,从德育心理学来看,品德的情感心理结构的重要方面,特别是与需要的中心问题有关.品德教育有调节、信号的功能.从表情上看,有调节功能,对自我意识形成有自我调节作用.

(3)怎样动之以情?先要掌握情感发展变化的规律,摸准最佳环节.了解情感与需要的关系,需要伴随着认识的发生发展而发生发展,随时间活动的变化而发展,情感形态的变化等.

最佳环节是摸准需要,及时满足合理需要.从情感的定义上讲,是否符合道德的需要,符合就满意,不符合就愤怒,无关就无动于衷.怎样摸准最佳环节?

从多种需要中去掌握基本需要,才能真正动情;从需要者的挫折中去寻找迫切要求;分清需要的事物与客观条件的意义.

(4)晓之以理.所谓的晓之以理就是道理、真理,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动机,满足精神需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讲清楚对一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对一个人的成长道路有什么关系.其次是正确地组织社会调查和观察,丰富正确的感性经验,培养观察能力.同时引导积极思考,培养理论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训练迁移,引导运,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还要及时评定,增强反馈的信息,培养创造性能力.同时,还要强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教育学生说和做一个样,不能说的和做的不一样,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实事求是.

(5)正确使用谈心法.谈心法有个别谈心,座谈等.它的好处有:一是富有交流性,交流思想明显,做好了这个工作就会心心相印,受启发者深感温暖,深受鼓舞.二是有针对性.三是有方便性,不受时间、地点、空间条件的限制.

教师对学生进行谈话教育,要取得最佳效果的条件是:准备.调查对方的心理状态,周围的环境,人们的反映,应该达到什么目的,什么时间结束等都要有所准备.平等待人.要以诚恳的态度,做到将心比己.五忌:一是见面揭短,先下马威;二忌严肃指斥,不给人下马的机会;三忌使用讽刺语言;四忌不让申述;五忌当面表示不信任.如果做到了这五忌,谈话的效果就一定很好.真诚爱护.主要是以情动情,遇难同情,如果是幸灾乐祸就办不好事情.热情期待,启发自觉.

选择最佳时机也很重要,什么时间谈话的效果最好?一是共同欢乐的时候,心情舒畅,谈话效果好;二是合理需要满足后,有感激之情时;三是精神好,有所求时;四是干劲足时,谈话的效果好;五是迫切要求进步时,谈话的效果好;六是有过失,愿意悔改的时候,谈话的效果好.


总的来说,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采用导之以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