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了解学生、更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点赞:31757 浏览:1458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尊重学生,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

一、上课前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而这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却恰恰是我们教师平时最容易忽略的.

在一次区教学比武时,有两位老师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两位教师对“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点探明的情况不同,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第一节 课上,刘老师刚投影出圆明园的图片时,学生中许多人就开始小声说出课文内容,老师很严肃地请大家坐好,保持安静,然后组织教学.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里是哪儿吗?

学生回答:圆明园.

老师:你们知道圆明园在哪儿吗?

学生:北京.

老师:你们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学生无序的回答.

教学课文内容时,整个课堂教学使人感到无序、不舒服.

第二节 课上,陈教师也是先出示图片,但是当学生口中随便发出声音时,教师并没有指责,而是鼓励学生说:“我知道许多同学课前预习了,我要找最守纪律的同学当小老师来教大家.”学生们立刻把腰杆挺的直直的,嘴巴闭的紧紧的.这时陈教师找了一名学生站到前面并提升大家:“注意听,他说的对不对.谁听得清看得认真就请他也来当小老师.”当老师了解了学生对课文的预习程度之后,再开始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整个课堂就显得活泼而又有序.


为什么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师的处理下,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却有如此大的差别呢?究其原因就是两位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了解的程度不同.陈教师在课前就对本班学生进行了了解.根据课前对学生知识方面的了解,又结合小学生表现强烈的年龄特点,把传统教学中的“听老师讲”变为“听同学讲”,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同时老师又适时的提醒学生注意,真正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这样既保护、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教会了其他的学生,做到个性和共性共存.而刘教师呢,由于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始终把自己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迫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无论学生是否预习过,一律从零开始,因此课堂上就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声音.

由此可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花些功夫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并据此进行针对性更强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来,学生也才能在语文课上得到切实的收获.

二、要了解学生在阅读时的兴趣点、疑问点

教师与学生在看待课文的角度上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教师一般偏重于教材的语言形式、文章结构,而学生则侧重于课文的内容.如教学 《鸡毛信》时,我根据教材的要求,把朗读课文、通过抓住海娃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来体会他的机智勇敢的教学作为重点,在教案中设计重点是学生找出描写海娃神态、动作等方面的句子,反复读、体会.但后来我发现学生对文章中的六个独立小故事更感兴趣.

另外,因为学生和教师在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看完一篇课文后,教师认为的难点甚至教参写明的教学难点和学生的疑问点有时不吻合.如教学《抓阄》一课,教参写明的教学难点是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那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学生在课堂上却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抓阄决定谁上学呢?现在不是义务教育吗?”从学生的这个疑问点,我了解到学生并没有把写作背景联系起来,没有真正了解父子三人所处的环境,没有体会到他们无奈的境地.因此上课时我就以学生的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同学们上堂课提的问题很好,我也有这样的疑问,检测如我们到了上学年龄,直接去上就行了,为什么要抓阄呢?大家认真读读课文,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 ,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看谁能够告诉大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正是学生此时不懂而想懂的,因此学习起来极其认真,讨论也非常热烈,最后学生从他的家境,外貌描写以及生活方式的情形中明白了:他们太穷了,生在农村,没有钱.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沉重的气氛中,同情他们,想去帮助那些农村需要帮助的人.

更多了解学生、更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社会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不同的.如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外向,表达能力强,就让他表述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课文意思虽然明白,但就是语言表达的不太清楚,这时可以让他们“以读代析”;还有一类学生,既不爱说,也不爱读,只是独自默默的画、听.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并在课堂上尽量根据其特点使其扬长避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对学生的了解放到与对教材的了解同样的高度,尽可能地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了解他们的需要、动机、思想、感情和愿望,善于把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动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特点及效果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对学习活动的实际操作进行控制和调节,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单位:湖南常德市鼎城区浦沅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