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学生质疑的思维火花

点赞:10422 浏览:442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国教育界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提出要在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教师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已一改以往的“满堂灌”、“一言堂”式教学,但课堂教学中较多呈现的教学模式依然是教师问,学生答.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很少主动提出问题来.

如何让学生在质疑、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的勇气、学会提问、自觉善问,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呢?

一、创设有效氛围,帮学生鼓起问的勇气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问题意识的心理基础――提问的勇气.课堂上,学生往往羞于质疑,耻于生疑,造成不敢问、不爱问的心理障碍.为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教学中,教师要把“爱”请进课堂,伴着“耐心、细心、童心”,赏识每一个学生,及时肯定敢于提问的学生.鼓励学生提问,哪怕是说错了,也要给予真诚的谅解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有好的感觉,让“情感教学”之花在课堂中绽放.这样,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增加了提问的勇气.只要经常这样做,学生怕问的心理障碍就会逐步消除.

激活学生质疑的思维火花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设计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掌握问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总是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时,我在新授阶段安排了使学生感兴趣的摸球活动,让三位学生分别到三个口袋摸完球后,教师针对摸球的三种不同结果提问:“他们三次分别摸到什么球?”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正浓,抢着回答,教师趁势提出:“看到这样的结果是不是觉得很奇怪,你们有什么想法吗?”学生小组讨论后说:为什么有人每次都能摸出红球?为什么有人一个红球也摸不到?为什么有人既摸出了红球,又摸出了黄球?我很想知道,这三个口袋里到底各装了什么颜色的球?学生主动地根据出现的各种摸球现象进行推想,直到我揭开谜底,验证学生的推想.就这样,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摸球活动,随之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又主动展开推理,化解疑问.学生的学习思考性变深了,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高了.在新课结束后,又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从而来激励学生再次深入思考,提出自己还想知道的问题.

培养学生学会提问的能力,是促进学生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作为教师,应该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宗旨,坚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三、引导质疑探索,促学生养成自觉善问的习惯

南宋理学家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乐于质疑问难的学生说明正积极参与新知学习,这样的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等,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创造.

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进程中,思维始终处于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要使学生善于提问,教师就要为学生做如何提问的示范,并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质疑或向教师提问,准许学生有疑就问,就是在教师讲授过程中也允许学生插话、提问,不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创新个性的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例如,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安排学生进行分铅笔活动.让学生把10枝铅笔先按每人2枝去分,再按每人3枝、4枝等去分.从开始的“没有剩余”,“到有剩余”,学生经历了一次发现问题的过程,有的学生提问:怎么刚才正好分完,现在不能全部分完?多出来的部分怎么办?这时,我引导学生把分铅笔的情况按“正好分完”和“还有剩余”分成两种情况,填在表格里,再配合阅读课本,使学生感受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会出现“没有剩余”和“有剩余”两种情况.学生在操作中产生疑问,进而在对比中找到答案并完成了新旧知识的整合,切实体会到“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其实际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不断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同时也只有真正的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自觉学习,进而才能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