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学能力的指导

点赞:7730 浏览:321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一个人一辈子自学的时间总是比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长,没有老师的时候总是比有老师的时候多.”这就说明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自学能力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如何使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自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整体提高,我对其做以下经验总结:一、课前自学,培养习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提高自学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各学科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是要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自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篇新课文,在老师教之前,就要布置学生预习,我们常常在回家作业一栏中留着预习第几课的要求,但是往往在上第一课时中,发现学生没有做到预想中的要求,不是课文读不通,就是字音读错,词语的解释也要等老师上课提起,才发现不清楚意思.可见没有明确要求,孩子的预习将是空谈,更不可能落到实处,学生的学习还处于被动.所以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学生才会按老师的规定有序的进入自学状态.在这一环节中教给学生具体的自学方法是很重要的,我将这要求概括为口到、手到,脑到.即“三读二查一问号”.三读,就是要求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课文至少要读三遍.三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读法:第一遍默读.即最初读课文,要手脑并用,圈点字词,勾画语句,这样对于学生词语的积累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第二遍朗读.学生可以大声朗读,最新医学证明,人在大声朗读时,副交感神经会加强工作,大脑得到放松,心情也就爽快了.第三遍精读赏读.这是更高层次的读,要把握课文要点,推敲文章概括主旨,知道某个部分的写法.这对于中年级的学生,要求较高,学生可以试着找找比喻、拟人句;而高年级的学生在找到写作手法后,还可以试着自己仿写等等,把老师要求的预习真正变成我想预习、我要预习.二查,就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生僻字、陌生词、不熟悉的内容:“一查”即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的音义,这是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的.“二查”即要求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对作者,写作背景等作粗略了解.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和交流,学生如有不同看法,只要有理即可给予肯定.这样能增强孩子对文章的理解.也能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一问号就是要求学生在自学中把遇到的疑难问题在书上标上大大的问号.“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这是叶圣陶先生的观点.可见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是我们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途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言: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就说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这个过程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更有现实意义.在学生的学习中,他们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发问,才能将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课前自学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课前自学时学生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主体自觉参与学习,就能积极获得新知识,良好的课前自学习惯和初步的自学能力就被培养出来了.二、课内指导,能力提高通过课前的有针对性的预习,学生对一篇新课文的内容已熟悉,但这并不能说剩下的由老师填进去或者单纯的一问一答就可以了.在课堂内,依然要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上,要想让学生自学得好,教师就要善于引导.1.以检查促自学:就是在课堂上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这样,既可以对学生起督促作用,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2.讨论解疑:即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这样的讨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新鲜感和兴趣最浓厚,所以讨论的效果最好.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明辨是非,寻找结论.在课堂自学指导中,老师要做到有张有弛,有放有收.只有教师参与了学生的讨论,教师才能对讨论作出正确评价和调控.3.深化知识:这不仅挖掘了教材,同时又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在课堂自学指导中,要让全班每个学生都参与自学活动中,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不能只局限十个二十个“像样”的学生.课堂教学还要注意全程性.在每个环节上都留给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而不是某个环节让学生参与,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提问、争论、质疑、这样才能保证自学的质量,才能将心中的问号真正解答.三、课后指导,巩固运用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堂学习毕竟只有40分钟,课后的学习才是学生消化、巩固的重要环节,利用课堂上学生掌握的新知识,设计出新颖和较有深度练习,将触角伸向更深、更广,将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对于课后指导还要求有效性,在课外指导上,可以进行个别指导,重点放在学困生的个别指导上,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入手,耐心具体的辅导,使其“学得进,听得懂”,对中等学生主要教会学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对好的学生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主要培养其动手动脑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这样通过科学指导以及结合心理辅导,不仅提高了学习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排除和矫正各种心理障碍,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总之,让学生主体参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自学方法和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主要切入点.通过正确恰当的自学、讨论、深化,这样,才能做到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在,学习热情高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就养成了吗?

学生自学能力的指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