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点亮学生的心灵

点赞:10028 浏览:429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我们应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题―阅读教学,应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我们熟悉“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现就初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探讨如下:

让阅读点亮学生的心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学生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朗读――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另外,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也主要是靠读,而不是靠参考书,那么,把这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是义不容辞的.对于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所学课文篇幅加长、内容加深、难度加大,都影响了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这时,快速默读只能粗略提取信息;而朗读,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诸多因素,对课文的体会、理解、记忆会更有利.由此看来,朗读不仅不会耽误时间,反而会提高阅读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质疑――阅读教学的“敲门砖”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疑”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它是大脑思考、分析的产物.一个学生如能在阅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说明他一直在积极思考,对课文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就能不断有所提高.

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我们不妨教会学生运用求异质疑法、发散质疑法、添加质疑法等质疑的方法,摆出自己在钻研课文中所发现的问题.接下来我鼓励学生质疑,可以从文章的每一个段落中挖掘问题,也可以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想内涵上挖掘问题.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预留较多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释疑提供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对于学生的质疑,无论是课始预习性质疑、课中探究性质疑,还是课尾延伸性质疑,教师的态度都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

三、创新――阅读教学的“领奖台”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在阅读课文后,我常常让学生结合所读的内容,陈述自己的思想感受,说说自己对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态度.通过讨论,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新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给我们提供了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的好机会.

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们不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篇一律.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可以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总是对教参给予的只有唯一答案的内容不讲或少讲,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针对课文的特点,设计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能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乐趣.总之,阅读教学是开发创造力培养的广阔天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用创新搭建阅读教学的“领奖台”,收获阅读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