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

点赞:4879 浏览:175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教程,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的魅力.

下面是笔者就《有理数的乘法》所听到的两节课,谈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点思考.

第1节课

一、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在小学学习了正有理数及0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这节课我们仍借助数轴来研究有理数的乘法.

二、新授

1.教师出示课本蜗牛在直线上运动的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问题,教师结合数轴来验证学生回答结果的正确性与否.

3.教师:请观察所列式子,根据你对有理数的乘法的思考,完成课本第29页填空,由此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

4.师生一起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师举例说明法则的应用.

5.讲解例题,巩固练习课本第30页.

第2节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写出三个不同类型的小学学过的两数相乘的式子.

2.教师在学生所写的式子中选择6个不同类型的式子,然后在每个式子中的一个或两个因数前添上负号,问:你会计算这些式子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有理数的乘法.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乘法法则的探究

(1)教师出示人在直线上跑步的例子(把蜗牛以每分钟2厘米改为人以每秒3米跑步),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当然可以.(学生兴趣盎然,个个跃跃欲试)

师:很好!请大家分组合作讨论.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全部都江堰市融入到和谐交流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等

(2)小组代表展示思维过程,两人上台表演情景,教师给予赞许.

(3)教师:观察所列式子,积的符号和两个因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积的绝对值和两个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由此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

(4)师生一起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知识的应用:

(1)学生解决引入时教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编题给同桌做.

反思:

1.从学习方式看,第1节课主要是接受式学习,以认可和记忆,重复练习,再现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这种学习方式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第2节课主要是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探究式合作学习为主,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从师生互动上看,第1节课教师是主角,是“控制者”,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众”,虽然乘法法则是在教师引导下“发现”的,但只是少数尖子生“发现”的,大多数学生是听尖子生“说”.第2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组织者”、“促进者”、“顾问”,教师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识、共享、共进,师生之间互动、互惠,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

让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从教材观看,第1节课教师是教材的“复印者”,完全按照教科书按部就班把规定的内容教给学生,没有确立“课程意识”.第2节课教师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人在直线上跑步和熟悉的小学两数相乘)引入学习主题,给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的学习素材,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很好的发展.

布鲁纳说过:“自主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这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创设情境,自学生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是思维的方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的支点.此步骤是整个自主学习训练的第一步.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

第二、探索尝试,合作质疑.

学生通过自学,发现自己能力范围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质疑.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操作、猜想、实验、模拟、交流、反思等探索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但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部分学生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尤其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方法多种多样,而且结果也不唯一,不同的学生常常发现不同的结果.因此,在学生自学完了以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留一定时间让学生针对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互通“有无”.


第三、深入分析,探究释疑.

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有了“疑难”就要想方设法解决.如何解决?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个数学老师要树立新的课程意识,以新的课程理念(包括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观、师生观、课程资源观)来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实践、审视学生、审视教学设计和审视教学效果,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去发现数学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