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土司制度的学术力作

点赞:7872 浏览:317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蓝武博士研究土司制度的学术力作《从设土到改流:元明时期广西土司制度研究》一书,2011年8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蓝武博士十多年来从事广西民族历史调查和研究的丰硕成果,因而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该书出版的意义在于:2000多年来,广西各民族对开发建设祖国美丽的南疆,建设和保卫伟大的祖国,建设各民族美好的家园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广西是祖国民族团结的模范、实现社会稳定的模范、巩固祖国统一的模范、实现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广西民族关系的“四个模范”是中国英明领导的结果,是广西各族人民劳动创造的结果,然而和千百年来广西各民族历史上的创造也是分不开的.在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存在了近千年的土司制度,究竟对广西古代社会的发展、对广西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形成带来了什么影响,自然是今天研究广西民族历史和民族关系头等重要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研究广西土司土官制度的论著不乏,但是,正如本书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中所言,有的只是论文集,虽对个别问题作了探讨,但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有的只是一部通史著述中论到的一部分内容,亦未就土司制度的形成、发展及与其他社会制度的关系作全面探讨;有的只是论到某一地区、某一短时期的土司制度,未就整个广西的全面情况作系统研究;还有受时代条件的限制,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点指导下,侧重从批判否定的角度去研究土司制度.蓝武博士此书,从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坚持求真求实的科学原则,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的科学观点出发,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广西土司制度发展鼎盛的元明两代近400年属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区范围内的土司制度的发生发展演变衰亡的全过程和规律,并对土司制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了科学的评价.因此,这是一部广西土司制度研究的学术力作.具体来说,本书的贡献和价值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全书结构和研究内容系统、完整、全面.

作为迄今仅见的一部全面研究古代广西土司制度的学术著作,该书论述了广西土司制度的发生、发展、演变、全盛到开始衰落的全过程,论述了土司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这可以从全书章节结构的谋篇布局上反映出来.该书前有蓝武博士在暨南大学读博时的导师郭声波教授写的《序》和作者自己写的《导论》,郭《序》指出本书“是从多角度研究广西土司制度的首部断代专著”,“他作为当地壮族知识分子,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研究成绩,实属难能可贵”,对该书的开拓创新的成就作了高度评价.作者写的《导论》包含五节:第一节,广西土司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该节详细介绍了国内和国外关于广西土司制度研究的状况,这些研究成果的成就和缺失,今后研究的前景.第二节,进一步研究元明时期广西土司制度的目的和意义.该节强调研究元明土司制度不仅对完善广西土司制度的研究,推动对广西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入有积极意义,而且对当今广西民族关系“四个模范”的实现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第三节,全书的基本框架.这一节介绍的全书七章研究内容,可谓全面、完整、系统,既论述了元明时期土司制度的发展演变的规律,又论述土司制度与各种社会制度及政治、经济、文化形态的关系;既论述土司制度的积极面,又论述了它的消极面;既论述了土司制度的内部关系,又论述了地方土司与王朝的关系.第四节,研究范围、思路与方法,对该书研究涉及的地域范围、基本思路和方法作了必要的说明.第五节,相关概念的界定,对“土司”、“土官”的定义作了注释.在“导论”之后是全书的正文,即“导论”所介绍的七章的具体内容,是全书的核心部分.全书之后,有“结语”,强调要从历史条件出发,从辩证的角度来评价元明时代的广西土司制度.“结语”后附有“参考文献”和“后记”.

从本书的篇章结构来看,此书确实是广西古代土司制度研究中填补空白的力作,因为迄今还未见过论述范围如此全面周到、辩证系统的研究广西古代土司制度的断代研究的力作.

第二,引证资料详赡、辩证和丰富.

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要求在史学研究中做到史论结合,也就是作出的结论必须能为引证的史料所证明,引证的史料能够证明所要作出的结论.这是治史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中国古代史学优良传统的总结和创新.早在清代,我国学者就提倡“无证不立,无据不信”,使清代的学术达到了中国古代的高峰.蓝武博士此书,既继承了传统史学的优点,又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要求.全书资料详尽丰富,以史求论,做到论必有据,以理服人.

首先,在《导论》相似度检测绍国内外关于广西土司制度的研究状况时,全面详尽地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进行评述.其注释不单是注明出处,也是内容丰富的对史料的说明和探讨.《导论》是介绍全书的结构和写作宗旨的纲要,所有观点必须有根据而发,才能做到令人信服,并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创新.本书做到了这一点,实在不易.其次,该书后面引证参考文献丰富,其中古籍类165种,方志谱牒类55种,今人著作类164种,共384种.引证资料丰富,亦为我所见研究广西土司诸书中所仅见.第三,全书附有各种表13幅.这些表是作者对资料广泛收集、认真整理和研究后制作出来的,是对资料的浓缩和概括,更简明和清楚地说明了问题.其中的一些表格如“明代广西朝贡土官简表”、“明代广西土司土兵应调额数一览表”、“明代广西土司统治区集市分布一览表”等等,不仅为过去类似著述中所未见,而且资料丰富,简单明瞭,对书中观点是有力的说明.第四,本书的论证,力求做到无据不立,无证不信.有些注释,不只是注明出处,本身就是作者的一个小论证,具有科学性.本书将注解变成正文的补充论证,以详实资料说明问题.这些足见蓝武博士写此书所具的功力,也是其他著述所少见.

第三,研究观点上的求真求实和创新突破.

2011年4月,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了高校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学术研究的生命在创新,而创新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所以求真求实和创新突破是统一的.本书成就的最大方面还在于在求真求实基础上做到了创新突破.前面所讲的全书内容结构的完整全面、引证资料的详赡和丰富,都是为创新这一目标怎么写作的.本书研究的创新突破表现在四个方面: 1.对现有广西古代土司制度研究中的盲点和缺失进行补充、修正,使其构成完整的体系.

现有的广西古代土司制度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存在着很多研究中的盲点和缺失.对此,本书以为有七个方面,一是从总体上看.迄今为止,业已公开出版的专著尚是屈指可数,公开发表的论文为数不多,个别观点尚值得商榷,研究的盲点依然存在.二是从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看.迄今为止,学者对广西土司制度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三是从研究资料的运用上看,长期以来注重和局限于文献资料的搜集和运用,而对传统土司统治地区的墓志碑刻、遗迹遗址、口碑资料、民间传说、宗教信仰、工艺美术等各种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研究和利用尚显薄弱.四是从研究涉及的地域与时间范围上看,有三个缺陷,即多注重于对桂西土司的研究,对桂东土司研究较薄弱;研究重点在广西区域范围以内,而将广西土司制度与域外作对比研究者甚为缺乏;研究时段局限于明清时期,尤重于改土归流,而对土司肇源发展的唐、宋、元三代研究者不多.五是从研究体例上看,通史性研究、专题性研究、宏观研究多,而断代性研究、综合性研究、微观研究较少.六是从研究的视角与内容来看,对元明以前土司制度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建构研究,对清代及其以后大多侧重于解构研究,“缺乏对其性质与特点的提炼和全方位剖析”,“对土司传统社会经济生活与文化教育发展状况的研究甚为薄弱,对土司在社会经济与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就鲜有论及,至今尚难见到有关土司传统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教育发展状况方面的专题性论文.”七是从研究人员的构成来看,有成就的研究者屈指可数,年轻学者的比例甚微.蓝武博士对当前广西土司制度研究中存在的盲点和缺失所作的上述评论是符合事实的公允之论,而他的力作《从设土到改流:元明时期广西土司制度研究》正是为了填补当前土司制度研究中的盲点、缺失和空白而作,是迄今仅见的一部全面系统的论述古代广西土司制度的发生、发展、演变、衰亡的全过程及其与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各方面的关系的力作,在填补和完善上述七个方面研究中的盲点和缺失上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所以,本书的出版,从总体上来说就是对古代广西土司制度研究的一大创新.

2.从客观的时代条件出发,正确科学地评价了元明时代广西土司制度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从一定的时代条件出发,来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列宁曾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对评价历史人物是这样,评价社会制度也是这样.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研究广西民族历史,包括土司制度在内,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点出发,来揭露封建社会时期少数民族内部包含土司土官制度在内的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黑暗面.我和一批青年同志合著的《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少数民族宗法制度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年版)两书中写到广西壮族土司土官统治地区的宗法统治时,写了土司官族内部宗法关系的各个方面,突出地写了土司土官对土民、士兵、家奴的宗法统治.应该说,这样写也是历史的真实,也符合科学.但是,从辩证的科学的角度作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评价写得还不够.社会现象是复杂的,一切历史上存在过的事物,在它刚产生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都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土司土官的封建统治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土民、家奴、士兵的生活是很艰难的.但是,从羁縻制度的产生到土司制度的长期存在,也是当时封建政府安定边疆统治、维护统一的客观需要,土司土官为了增强地方实力,也办过很多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好事.对土司土官制度作客观的公正的评价,才能正确研究土司制度存在的客观地位.蓝武博士此书写得非常好,该书第七章第二节在评价元明时代土司制度的社会影响时,认为有三点消极影响:导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引发不少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群众的负担;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开发与安全保障不利.这三点应该说研究广西民族史的很多学者,也包括我的著述在内,都在一定程度上说过了.但蓝武博士正确地提出:元明土司土官制度有六点积极影响:进一步密切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同王朝之间的联系;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融合;有利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地方行政机制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清代在边疆民族地区实施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积累了经验.这六点积极作用,书中都以大量史实作了论证,令人信服.我和蓝武博士有师生关系,蓝武的研究超过了我,这是“青胜于蓝”的表现,我很高兴.另外,这六点积极影响应该说对国家、社会、土司、土民等都是有利的,因为封建剥削压迫在那个时代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推行土司制度有六点积极影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发展生产和国家统一,毕竟对人民也是有利的.所以,蓝武博士辩证地、科学地、全面地评价土司制度,使人耳目一新,给土司制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迪.

广西土司制度的学术力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土司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在元明土司制度的一些具体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新见.

首先,把当前广西民族关系的四个“模范”与古代土司制度联系起来,指出“绵延千有余年的壮族土司制度在促进地域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稳定发展、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局面、保障祖国南部边疆的安全和增进族际间的交流融合等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我本人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即今天广西民族关系四个“模范”离不开历史上形成的基础,当然也离不开土司制度长期统治形成的经济文化基础.这为我们今天研究民族关系提供了历史的启迪.其次,认为元明时代广西土司制度具有四个方面的时代特征:“一是建立在封建领主经济基础之上,二是以军事力量为后盾,三是具有较强的封建割据性,四是具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这是迄今所见对古代广西土司制度的特征的最全面的概括.第三,区别土司、土官的含义,认为“土官即土司说”“比较符合历史实际”,“前者从属于后者,后者涵盖前者,两者可以并行参用,甚至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这一看法符合实际.第四,对王朝实行“羁縻”统治的目的,本书认为“实行‘羁縻’统治政策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将边疆民族纳入封建大一统的政治秩序,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经济意义.”并对唐宋时期羁縻州县制和一般州县制的差异性作了五个方面不同的比较,既有新意也很正确.第五,对元明时代广西土司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作了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基础、土官治理的优势、实行羁縻制度的历史基础、封建王朝对土官的倚重等五个方面的论述,非常全面深入.第六,对元明时代广西土司的设置和分布,指出了三个特点,建立在详细材料分析的基础上,令人信服.第七,对土司在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上的贡献,认为有阅户籍民、调配土地、督课农桑、安抚流民、轻徭薄赋、赈济百姓、保护生产力等七大作用,为以往研究著述中所未见,具有填补研究空白的作用.第八,对元明时期广西土司地区的农工商业、赋役情况论述极详,为以往著述中所仅见,是一大开拓.第九,对土司时期的文化、学校教育和家族教育的论述很详,以详实的材料证明土司统治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少数民族追求先进、认同先进是规律,纠正了过去认为土司统治是策的观点.第十,对明代改土归流过程中出现的反复以及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的分析详尽具体,为迄今同类论著少见,也反映了作者研究的深入.

第四,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并注意古为今用.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为指导,在重要论述中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观点.如论到土司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作用时,就有两处引用列宁的论述:“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使论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本书还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以及、等的多处语录,用以说明一种社会形态的存在的合理性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的指导思想,也是代表了当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成果,它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它并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蓝武博士此书之所以具有开拓性、创新性,是和他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与大量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分不开的.当今的民族学研究处处充斥着西方的社会学、人类学理论,吸收和借鉴西方社会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的某些成果是应该的,但绝不能动摇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蓝武博士正是这样做的.所以,该书的出版是一次民族学研究中的开拓和创新,也是民族学研究做到古为今用的开拓创新.在此,笔者谨祝蓝武博士坚持真理、精益求精,创造出更多的学术成果,怎么写作于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