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告学术的三大主流语境

点赞:3482 浏览:90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广告文明与和谐社会构建、新媒体与新广告、广告创新与产业升级共同汇聚了当前中国广告学术研究的三大主流语境.广告文明与和谐社会构建这一主流话题所关注的是广告的失范与重构等显性问题,网络媒介的主流化和手机功能的泛媒介化是推动中国广告业发展的新兴动力,广告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实现中国广告可持续发展的新支点.

关 键 词 :广告文明 创新 新媒体创意 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中国学者围绕“广告文明与和谐社会构建”、“新媒体与新广告”、“广告创新与产业升级”三大主流语境,展开了理论与实践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丰硕成果.在三大主流语境研究视野之下,学者们对广告现象、广告媒介嬗变与创新状况、广告产业升级进程、广告创意的时代特征等重大命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讨,引领了广告业的发展方向,并丰富了广告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广告重构广告文明传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大背景下,由于商业利润的驱使,广告的沦丧和缺位导致了问题广告滥觞,致使问题广告和受众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矛盾一个层面.在广告活动中,“广告主的广告信息传播是受利益驱动的‘本能行为’,具有‘有谋而为’的主动性”.统观当前的研究成果发现,对广告的研究主要以“广告”、“广告道德”、“广告文化”、“广告诚信”、“问题广告”、“虚检测广告”等为主题来进行展开,核心词汇是“广告的重构”.归纳起来看,对广告的研究集中表现为广告失范的表现、产生原因和重构三个方面.

 1.广告失范的表现

 广告传播对社会道德、社会价值和社会文化有塑造与维护的积极影响,也有消解与腐蚀的负面作用,有其特殊表现.

 其一,广告失范多表现为对传统社会道德的消解.陈培爱教授在《中华传统文化与广告探析》一文中指出:“传统与现代、正面与负面的广告误区与表现,主要包括:广告的失真与夸大、比较广告中的、倡导性广告、针对儿童与妇女的广告、媒介外溢引起的广告界定等”.而史建教授认为:“广告传播活动可以塑造和维护社会道德系统,也可以具有道德消解的作用,可以消解社会信度、摧毁公共道德偶像、粉碎公共的道德理想和信念”.

 其二,广告失范也表现为对不良消费文化的吹捧.在广告传播中提倡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宣扬超前消费、奢华消费、另类消费,倡导不健康的消费习惯,强化等级观念,极大地误导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消费价值取向.

 其三,失范还常常表现为制造民族文化冲突,引发新的社会矛盾.许多广告无视历史文化传统,把商业利益置于民族情感之上,有意或无意地使用伤害民族感情的元素、符号、说辞,传播伤害民族情感的信息,制造民族文化冲突,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危害性极大.

 2.广告失范的原因

 其一,从广告传播角度看,广告信息单向流动的过程,本质上是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三位一体的“利益流动”,以及其背后的“利益分配”、“利益冲突”等相关命题.广告失范的根本原因是广告主和广告对象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引起的广告利益冲突问题.

 其二,从广告监管角度看,中国的广告监管模式是多个监管主体,依据法律和相关广告管理条例来规范广告的合法有序传播.多个监管主体之间总是留有违法广告生存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广告监管的法律体系相对滞后,面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告市场并不能发挥应有的市场监管作用,例如,《广告法》所观照的语境是十六年前市场环境,“而且是过于宽泛、主观,实际上等于没有什么意义,对广告弄虚作检测缺乏有效而严厉的惩罚措施”.同时,广告监管对象的复杂性为广告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主往往通过广告媒介的转移、广告形式的转移、广告内容的变异、广告理念的转移、广告产品的转移来躲避监管.

 其三,从广告素养角度看,广告从业人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尚未真正确立,一旦遇到违法广告行为的经济诱惑,许多广告从业人员就会抛弃职业精神,退而求其次.另外,我国广告受众的广告素养教育相对滞后.广告受众对广告的认知、解读、评判、利用等能力不足,使得广告受众对违法广告缺乏相应的分辨能力,在受到违法广告的侵害后,也缺乏相应的维权能力,这也是许多问题广告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

 3.广告的重构

 对于广告的重构,近年来,我国学者关注到“整合营销传播”、“公益广告”、“公关广告”、“新广告运动”、“绿色广告传播”、“广告素养教育”与广告文明缔构和广告重构之间的关系,并从理论层面提出了“势能理论”、“广告场理论”、“广告文明传播和广告文化缔构理论”,这些命题的提出.从时间与空间的维度上探讨了“广告重构”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其中.“广告场”理论强调的是广告市场中多角关系的和谐构建与和谐传播.广告“势能理论”关注的是对广告失范本质的揭示,“广告文明传播和广告文化缔构理论”则探讨了在媒介融合时代广告的重构的理论意义与现实途径.这些理论涉及到广告主的理想,媒体的责任感和公信力.广告人的专业精神,广告监管的适时性及受众的广告素养等相关问题.例如,广告监管要处理好监管与发展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因为任何管理体制和法律体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要顺应社会和监管对象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创新;不但要监管广告行为,制止广告的失范,也要监测社会和行业动态,为广告行业发展提供怎么写作.涉及到《广告法》的修订,广告管理体系的重构,广告监管职能的重新定位和广告管理意识的转变等不能回避的问题.

4.广告文明传播

广告文明传播的基础是广告市场中广告多角关系的和谐建立.广告主应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有理想的广告主,既是社会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当广告主真正把企业的理想纳入到社会发展的宏观视野中去的时候,广告文明传播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广告媒介部门是广告信息传递活动中的最大受益者,广告主的投入的大多为媒体所得,广告媒介大多大众传媒,其社会公信力令人关注,这种身份决定着广告媒介又是广告传播活动中最大的问责者.

二、新媒体与新广告

 在媒介使用上,“手机、电视和网络依次成为受众接触和使用程度最高的三种媒介”,广告主对此做出的反应是对媒介广告预算进行从新分配,新广告媒介的传播地位愈来愈得以彰显,网络广告媒介的主流化和手机功能的泛媒介化趋势凸显出来.

 1.网络广告媒介的主流化

 网络广告媒介在人们的媒介消费中已占有主流化地位.可从政治、文化、市场三层面来解析.

 其一,政治主流化的示范作用.在十七大开幕的当天,会议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国际等国 家重点新闻网站就对十七大进行了图文、视频直播.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等商业网站也链接了大会直播页面,十七大开幕式的直播迅速攀升到各大网站访问量第一位.网络媒体在十七大报道中,印证了自己主流媒体的地位,“从报道内容的准确性与权威性角度,强化了网络在传播国家主流新闻信息上的重要地位.”

 其二,文化主流化潮流.网络广告媒介在文化方面的主流化,体现为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和塑造力.“主流文化是在文化竞争中形成的,具有高度的融合力、强大传播力和广泛的认同的文化形式,它们也是在社会文化中具有主导话语权的文化.”在网络文化极具影响力和批判力的今天,网络文化已参与到主流文化的再创造中,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文化融人、成长为新的主流文化,这时的网络文化就进入主流文化之列.

 其三,市场主流化趋势.在宏观层面上,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预计,2009年中国综合门户的广告营收规模惯性增长至63.2亿元,增长率为32.4%.2008年,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四大门户广告收入占据了门户广告市场96.2%的份额,市场集中度非常高,显示了中国网络广告媒介市场的成熟.根据DCCI预测,2010年将成为网络广告市场的转折点,网络广告营收规模将达到212.5亿元,增长率约为37.6%;2011年,网络广告营收规模会达到305.2亿元,增长率进一步提升到43.6%.

 2.新媒体资源的多元流动

 新媒体资源的多元流动打造了广告新媒体传播平台,改变了媒体竞争格局,为广告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具体来说新媒体资源的多元流动主要表现是资本、受众、广告、怎么写作等媒介资源向网络广告媒介市场的流动.

 其一,资本流动.媒介资本的流向反映了一个媒介市场的盈利能力和资本收益率.近年来,网络广告媒介市场进入有史以来的最大整合期,2007年分众传媒以2.25亿美元收购好耶网络广告写作技巧公司;新浪在2008年年底对分众传媒非互联网广告业务的收购,可以看作互联网媒介走出互联网的一大进步.由此,媒介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媒介传播矩阵的进一步丰富,为广告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载体和怎么写作手段.可以看出,近年媒介资本的大运作都在网络媒介的参与下完成.

 其二,受众流动.受众规模一定程度上决定媒介的市场规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较2008年增长28.9%,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22.6%提升到28.9%.另据调查,受众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分别占其业余时间的64.7%和48.2%,并且由于网络广告媒介的诸多优点,越来越多的受众将通过网络媒介进行互动、沟通和消费.

 其三,广告流动.受众向网络广告媒介的流动导致了广告主对广告预算的从新分配.网络广告媒体在网民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涌现多种媒体平台和广告联盟,促使广告形式更加丰富的同时,营销效果也呈现多样化局面.因此,越来越多的广告主认识到网络媒体的价值并开始更多尝试.来自艾瑞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网络媒体营销地位已经超过广播和杂志,成为第三大媒体平台.该机构还根据网络广告监测系统iAdTracker的最新数据研究发现,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媒体的品牌广告主数量达到7674个,比2007年的6035个同比增长26.省略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中国大陆和澳门地区的新媒体转播权,CCTV.也同时成为北京奥运会互联网转播机构.

 3.手机功能的泛媒介化

 目前,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由此,手机功能媒介化对高速数据业务的技术要求得以实现,手机功能的媒介化得到技术支持,6.7亿手机用户就会成为手机媒介受众.手机功能的泛媒介化,主要是指手机媒介的媒介化经营、传播的大众化、营销和广告功能开发.

 其一,手机媒介的媒介化经营.2007年,我国自主研发的CMMB手机电视技术系统开始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终端移动接收实时节目时,画面流畅、音质优美,这一测试成功为我国手机电视媒介的市场经营亮了明灯.“2009年,广电系统主导的CMMB手机电视技术系统已覆盖全国其他300多个城市,建成一个覆盖全国、面对多种移动便携接收终端的手机电视怎么写作系统.”中国的移动通讯巨头也开始积极开拓手机媒介市场,中国移动也获得手机媒体的广告经营资格,随着网络媒介运营商的集约化发展,未来的手机媒介经营形式将会更加灵活多样.


 其二,手机媒介传播的大众化.中国第25次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手机网民规模2.33亿,占网民总体的60.8%.随着手机上网的大众化,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在中国移动通信业务收入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移动搜索等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迅猛.据来自中国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移动的WAP流量达到51.7亿MB,同比增长了100%.另一方面是手机媒介参与大众传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CTR市场研究对中国国民在赛事期间的全媒体接触行为进行了调查,从媒介选择来看,手机电视的收看率达到2.1%,有15%的受众选择通过手机报了解每日的战况.”.

 其三,手机媒介的营销和广告功能开发.由于手机媒介的接收终端较为固定,便于广告主与目标消费者获得稳定的沟通渠道;同时,手机媒介实现了部分实名制,广告主可以锁定目标消费者;另外,手机媒介的广告主和受众采取了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广告传播的效果监测更容易实现;在传播特点上,手机媒介的信息传播更短、更快、更符合手机媒介受众的接收习惯.这些特点使手机媒介受到市场的多方追捧.手机广告主要分为手机直投类广告(DM)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广告形式,前者如短信广告、彩信广告、小区广告、手机报等,在3G大规模商用前都是手机广告的主要形式.然而,随着30的大规模商用,像图片、文字链、视频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广告表现形式将会丰富起来,这些形式将更好的满足品牌广告主的品牌诉求,并发展成为手机广告形式的主流.

 三、广告创新与产业升级

 数字媒介技术推动下的媒介融合,打破了中国广告的生态.为广告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由此,广告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推进成为中国广告学术研究的又一主流语境.

 1.创新广告创意

 传统媒介时代是“打断式”的传播时代,广告主在有限的传播渠道内总是打断受众的媒介接触,广告受众也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在此媒介环境下,目标受众对广告信息具有逃避的接受心理,为实现广告传播目标,几乎传统的广告创意原则都须包含“独特性”、“原创性”、“震撼性”等这些核心要素, 以期实现在广告表现上引起受众的“共鸣”,吸引受众对产品或品牌的关注.然而,“数字媒介中的广告不像电视上商业广告,也许不会突然打扰或耽误读者与受众的观看.”数字媒介赋予受众对信息的主动权,使受众具有强大的信息选择和逃避能力,受众有能力回避广告信息的干扰.广告创意要追随受众目光和心理需求的转移而改变广告表现方式,以适应数字媒介环境带来的变迁.通过受众喜欢的内容,或者让他们参与进来,则更能激发受众对品牌认知的兴趣.为此,数字媒介时代必须创新广告创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其一,可体验性成为进行广告创意的指导原则,创造性的提供品牌体验是品牌传播的有效策略.

 其二,可搜索性成为广告创意的基本要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搜索技术的不断进步,让曾经作为大众传播时代广告形态支撑的传者和受者信息不对称的广告形态向信息对称的方向不断进发,深刻地改变了广告活动的本质.”也使信息到达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其三,可参与性在广告创意过程中得以完美执行.广告创意的可参与性迎合了数字媒介时代受众的多种心理和媒介接触习惯,能够有效实现广告传播的目标.

 其四,可标签性成为广告创意面对的又一重要问题.可标签性作为广告创意的原则,它一方面要实现对受众的分化与区别;另一方面还要对受众进行粘合与重聚,这是数字媒介和受众的破碎与重聚特征使然.

 2.创新广告媒介创意

 “广告媒介创意的核心就是要使创意成为广告媒介经营和广告媒介选择的核心”,也就是增强广告媒介经营和广告媒介选择的创新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广告媒介经营创意.中国广告媒介的竞争态势已由“跑马圈地”式的扩张粗放增长转向“精耕细作”式的存量集约发展.今天,数字媒介时代已成为现实,无论传统媒介还是数字媒介都要以创意为核心,增强广告媒介经营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中国广告学术的三大主流语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广告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对传统媒介而言,首先是要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进程,努力挖掘数字媒介技术对提升传统媒介竞争力的价值,实现传统媒介的数字化改造.其次是抢夺数字媒介的经营权,像手机电视、付费频道这些数字新媒体的经营对各媒介组织来讲都是新领域,所以传统媒介要争取拿到其经营牌照,以抢占数字媒介经营的先机.再则是加强媒介内容资源的管理意识,内容资源是传统媒介的重要财富,利用数字媒介内容缺乏带来的商机,将这些内容进行售卖、共享、租赁是提升广告媒介经营创新力的一个要点;对数字媒介而言,首先是加快对传统媒介内容的融合,内容资源的短缺是制约数字媒介发展的一大瓶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对传统媒介的有效融合.其次是深化数字媒介的优势,互动传播和精准传播是数字媒介的最大优势,数字媒介的经营要将这两点作为提升竞争力的基点.再则是增进数字媒介经营模式、赢利模式、广告模式的探索,数字媒介由概念向现实的演进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经营模式、赢利模式、广告模式的支撑,推进这些模式的实践和完善,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数字媒介的竞争力.

 其二,广告主媒介创意.在数字媒介时代,对广告主来讲,广告媒介创意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受众中心制.在数字媒介环境中,受众的主动性要求广告传播要将广告目标和受众相统一.其次是网络媒介中心制.数字媒介环境下,对传统广告媒体起补充作用的网络媒介,成长为具有战略性的互动媒介,在媒介选择中,网络媒介成为必不可少的战略性选择.再次是注重网络媒介舆论.随着数字媒介技术支持下的博客、BB8、论坛等网络媒介形式的崛起,在此媒介上形成的媒介舆论愈来愈影响着广告主营销的成败.对商业媒介舆论的主动引导,成为今天倍受人们关注的口碑营销.

 3.广告产业升级的实现

我国广告产业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是粗放式的发展,是在外力推动下获得的发展.这种发展使中国广告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产业的辐射性和带动性不强,产业的创造性和创新力不足,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在未来的发展要求.因此,要实现中国广告产业的持续和谐发展,必须实现广告产业的优化升级,中国广告产业优化升级的路径有以下方面.

 其一,引导有实力、有特色、有思路的广告和媒介企业实现集团经营,搭建本土广告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平台是广告产业优化升级的一个路径.

 其二,从中国独特的经济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媒介环境出发,关注中国广告市场的特殊性,用中国的模式来解决中国广告产业问题.

 其三,明晰广告产业的归属问题.“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引发了新一轮的产业整合,国家统计局从政策层面上认为广告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这给广告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广告产业的升级明确了方向.

 其四,凝聚力量,集群发展.所谓广告产业集群化,就是“在广告市场中,以广告产业为核心,大量与广告产业联系密切的其他产业(以传媒业和处于广告主位置的相关产业为主)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如广告行业协会、工商行政部门、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等,在空间上集聚,并通过广告产业内部以及广告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良性竞争与有机整合”来提升广告产业各部门的竞争力,提升广告产业的增长空间,是我国广告产业升级的重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