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点赞:5603 浏览:190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高校在对教师进行学术评价时主要针对的是他们的学术成果,实质上是对教师的学术评价转化为对教师学术成果的评价.以质量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的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高校教师学术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对评价对象某个或某些属性的概括.作为评价指标,它必须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可以确定.评价指标通常应是多指标、分层次、有权重、有约束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在逻辑上是自洽的,不宜太多或太少.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

理论上说,指标设置越多层次越多,评价效果就越好,评价也越全面.但如此势必会加大指标数据可获取性的难度使资料收集不全甚至错误,从而降低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因此,指标数量要适当、内涵要明确,既满足指标项目的独立性和完备性又简单易行.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质量导向决定了定性应具备“刚性”特征,必须符合学术质量的内涵,也要在质量的基础上重视成果的外部特征和形式,赋予指标一定的量化标准.但该标准应结合地域、高校、学科、研究类型等给予一定的弹性,增强评价的公正性.

3.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成果,在确定其评价标准和指标设置权重时既有相似点也有差别.一方面,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有一定的普遍性,能适用于同类型或相同人员学术成果的评价;另一方面,要进行分类指导,不同类型的成果,在指标选择、权重赋值等方面要做出不同程度的修正和调整.


4.内在指标与外在指标相结合

内在指标指从内在特征体现成果价值的指标;外在指标指从外在特征体现成果价值的指标.任何一种形式或类型的学术成果,其价值都通过内外特征得到体现,都可以将内在或外在指标作相应分解、细化,从而构建一个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遵循科学划分学术成果类型、质量导向,以学术研究中的基础研究成果评价为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1.一级指标

我们请在本专业有较深造诣的专家和本领域资深人员对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综合这些意见后确定指标权重,引入“两层权重"的概念,即先从整体上将成果的指标分成内在指标和外在指标.权重值分别是70%和30%,之后又分别将外在指标和内在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给它们分别分解出来的子指标设置相应的权重,使成果鉴定结果更客观、更公正、更合理.

2.二级指标

选择创新性、效益性、效益性和难易度四个内在指标和社会反响、发表级别、项目来源三个外在指标共7大指标作为评价的二级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相应的权重值为创新性50%、科学性25%、效益性15%、难易度10%、社会反响50%、发表级别30%、项目来源20%.

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指标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创新性和科学性是这类成果最主要的价值体现,是核心的评价标准,在内在指标中的权重最高.基础研究成果的效益性是研究的目的与归宿,而难易性与创新性、科学性和效益性没有必然的联系.成果受关注的程度越大或获奖等级越高,说明其价值越大.因此,社会反响是间接指标中最能体现成果价值,权重赋值最高.项目来源仅表明在研究成果出来前该课题的重要性,但是否取得有价值的成果或投入产出是否合理还不能肯定,所以权重值最低.

3.指标

每一个二级指标设置四个等级的标准点:,赋值范围10-8分;B级,赋值范围7-6分;C级,赋值范围5-3分;D级,赋值范围2-1分.而这种定量的赋值范围主要是依据学术成果的质量定性程度.比如,就内在指标中创新性这个二级指标而言,若得到(10-8分)就应满足:填补理论上的空白,或开创新的学科,或创立新理论、新学说;研究方法或手段有重大创新;对学科建设有重大贡献.若得到B级(7-6分)就应满足:理论上取得重要突破,或赋予原有命题新的内涵;研究方法或手段有重要突破;对学科某领域建设有重要贡献.若得到C级(5-3分)就应满足:提出有一定新意的观点,或理论上有所创见;研究方法或手段取得一定突破;为学科某方向的发展提供新思路.若得到D级(2-1分)就应满足:提出略高前人的观点或结论;有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利用一定新材料,但缺乏深入研究,新意少;对学科贡献小.再比如:就外在指标中社会反响这个二级指标而言,若得到(10-8分)就应满足:国际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