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生培养:学术取向与就业取向

点赞:21291 浏览:958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当前研究生培养的学术取向受到就业现实的“冲击”,研究生就业问题备受各界人士关注,甚至出现就业取向为主的呼声.然而,学术取向与就业取向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对于导师而言,培养研究生必须坚持学术取向,注重对研究生读研目标的引导,以学术关怀为本,建立学术沟通机制,加强对研究生良好的学术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这是研究生就业的内在保障.

关 键 词 :学术取向;就业取向;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10-0035-04

现今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越来越早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就业做准备.比如:收集各种就业信息,精心设计个人简历,频繁去“准用人单位”实习等等.同时,研究生又需完成研究任务,读研期间必须投入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术研究,以最终完成合格或优秀的学位论文.

对于研究生而言,就业准备与学术追求之间似乎存在难以融合的矛盾.对于导师们而言,也可能面临这样的两难境地:一边是要指导研究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学术训练,努力完成学位论文;另一边是要顾及研究生毕业时是否能找到满意或合适的工作,而不得不认可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做一些与学术研究本身无关.却与就业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研究生培养的学术取向与就业取向之间存在的矛盾值得深入思考.

一、学术取向和就业取向的矛盾

研究生的本职工作是进行学术研究活动,而为就业做准备是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之余的附带工作.研究生培养必然要坚持学术取向,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当前研究生培养的学术取向已经受到就业现实的“冲击”,研究生就业问题备受高校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甚至出现了研究生培养要以就业取向为核心的呼声,这在客观上使得研究生培养的学术取向不断被弱化,研究生的学术标准不断降低,比如,一些水平较低甚至可能不符合毕业标准的学位论文也因就业困境而顺利通过了答辩.

事实上,当前就业形势已使得许多高校纷纷积极进行各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适应和解决就业问题,比如,增加与就业有关的专业或研究方向,新开设有利于就业的课程,甚至有些学校调整了研究生的学制.这些做法不能不说与就业有着密切关系.

研究生培养的学术取向与就业取向之间似乎存在对立性质的矛盾,似乎研究生花更多时间钻研学术,就会减少其找到好工作的机会,进而影响其就业.但是,深入分析会发现,学术取向与就业取向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加强研究生的学术培养并不成为制约其就业的“因”,研究生找不着好工作也并不是加强学术研究的“果”,两者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必然冲突.相反,指导研究生把学术研究做好,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精神和研究能力,可以成为其找到好工作的心理资本和核心竞争力.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学校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及相关举措对研究生就业具有不可低估的外在保障作用,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精神和研究能力是其就业最有力的内在支持.因此,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与就业并不相互排斥,二者反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就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而言,最集中体现在读研期间完成一篇合格或优秀的学位论文.研究生培养应致力于通过撰写学位论文,提高独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研究生完成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付出辛勤的努力和汗水,可以说每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都是研究生在学术领域中不断探索,并排除“千难万险”之后的成果.因此,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不仅意味着研究生实实在在地完成了一项有学术价值的活动,不仅意味着研究生从学位论文选题到论证再到实施经历着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层面的学术修炼,更意味着它是研究生一次全面的心理成长和人格磨练.

反思生培养:学术取向与就业取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学术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中往往蕴含着研究生认真、耐心、严谨、诚信、责任感以及创新性等良好品质,而这些个性品质与研究生就业有着必然的联系.试想,哪个用人单位不想招聘到具有良好品质的研究生呢?一个认真严谨、一丝不苟进行学术研究的人,他所养成的良好个性品质自然而然会体现为人处世的许多方面,也会自然而然表现在研究生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它一定会有助于研究生找到好工作.正如有观点指出,当前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其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坚实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几大基本要素.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仅非常看重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精神,也非常看重其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

因此,对于研究生培养而言,学术取向是导师们应关注的核心内容.学术取向与就业取向并不截然矛盾,在许多学校设有专门机构为研究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怎么写作的同时,导师不但不能因为照顾研究生就业而降低或减少对其学术研究的要求.反而要加强对研究生良好的学术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培养.那么,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学术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呢?

二、解决研究生培养困局的应对策略

1.引导树立积极的读研目标

当问及研究生们“为什么要读研”,许多研究生把“为了找个好工作”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而把“为了做学问”放在次要的位置,甚至有些研究生明确表示读研并不是为了做学问.可见,许多研究生的思想认识深处把学术与就业对立起来,错误地认为帮助自己找到好工作的只是研究生学历或文凭,而花时间和精力做好学术研究并不能帮助自己找到好工作,甚至会成为就业的障碍.于是,许多研究生在渎研期间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之上,而是更为关注所谓的就业,积极为就业做准备.

然而,研究生读研的核心目标应是为了做学术研究,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和创新、“研究生”三个字的本质含义就在于钻研、探究陌生的学术领域.如果读研不是为了这样的学术目标,而是为了“找个好工作”,那么读研就可能偏离了其本质目标,也降低了其应有价值.目前,社会一些群体往往认为研究生的高学历等于高素质,学历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这是历史演进或文明发展的必然,一些单位如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研发部门、政府的研究室等,都对求职者的学历有较高要求.但是.高学历与高素质之间的等号是要依靠研究生在学术研究领域刻苦钻研来实现的.研究生的高学历帮助其找到好工作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高学历的表面,而是在于其高能力和高素质的内涵.如果研究生在读研期间缺乏相应的学术修炼,或者说并没有努力提升学术素养,那么高学历与好工作之间就难有必然的联系. 因此.研究生的读研目标与导师的培养目标应具有一致性.读研目标是影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部心理因素,而导师对研究生读研目标的引导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因此,为了帮助研究生实现“找到好工作”的目标.导师不应迁就研究生的就业目标而远离学术研究,而应强化研究生的学术培养目标,引导研究生认识到做好学术研究与良好就业的密切联系,引导研究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学问上,培养其学术精神和研究能力.

2.给予充分的学术关怀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研究水平的培养主要靠参与导师主持或负责的研究课题.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是研究生独特且难得的就业之前实践机会,然而有相当部分研究生在读期间没有课题参与的机会.而且,目前研究生的学术成长缺乏指导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有些专业或研究领域,研究生与导师缺少学术联系,研究生缺乏应有的学术关怀,难以形成积极的学术人际氛围.许多研究生从事学术活动的机会不多,时间不充分,兴趣不浓厚,不同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也很少.

有研究指出,研究生亚文化(研究生之间共享的学术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对研究生学术努力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以研究生的学术认同和学术理想来传递的.研究生充满学术追求和学术理想的研究氛围会强化其学术努力行为,相反则弱化其学术努力.有人针对文科研究生培养指出,学术论文的终极追求是彰显学术精神,然而当前研究生学术论文普遍存在没有明确命题、缺乏独创性等学术精神缺失现象.这既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原因,也有制度环境与文化政策的因素,更与导师的素养和学生的志趣、能力等因素相连.根本改革当前高校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的理念和制度,是大学和研究生论文具有学术精神的重要前提.对于导师而言,应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学术精神,避免功利化和犬儒化.

因此,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培养(尤其是学位论文指导)负有切实责任.导师有责任关注研究生的学术发展,积极组织和指导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活动,帮助研究生树立积极的学术态度,找到学术定位,实现学术目标.具体而言,导师有责任给研究生提供相应的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对研究生学术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研究态度,特别地,导师有责任在学术研究理念与方法等操作层面对研究生给予指导.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上,如果能加强研究生学术素养和研究方法培养,积极关注研究生的学术成长.构建良好、合理的研究生学术成长环境,将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相反,如果导师对研究生缺乏学术关怀,忽视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精神和研究能力,那么研究生就可能变得名不副实,研究生培养就可能失去其应有价值.

3.建立导师与研究生间的学术沟通机制

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本质在于师生的学术沟通,学术沟通的本质是心理沟通.导师应关心研究生的学业发展,经常或定期倾听研究生的学术思想动态,积极关注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和学术行为倾向,向研究生充分传达自己对学术研究的理念、观点、态度和取向.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应建立丰富而有效的学术沟通机制,比如:建立研究生学术例会制度,每周或定期组织研究生们召开学术例会或讨论会.在学术例会上,导师与研究生可以讨论各种关于课题研究的事务,每个研究生可以轮流进行文献资料阅读分享,可以就学术实践活动中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尤其在论文开题以后或答辩之前,研究生可以就自己的开题报告或学位论文研究进展进行专题呈现和研讨.研究生学术例会既可以使导师现场指导研究生,也是研究生之间相互学习借鉴的好机会.

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往往出现研究生很少主动找导师进行学术沟通,导师忙于各种事务也就很少主动与研究生沟通,双方都变得有些被动而缺乏沟通.事实上,由于传统文化和教育等各种因素的作用.许多研究生往往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导师安排,而缺乏主动精神.因此,在形成师生学术沟通机制的过程中,导师应注重培养研究生积极交流与主要沟通的学术习惯.如果研究生不主动找导师沟通,那么导师应主动找研究生沟通,尤其在导师与研究生进行学术沟通的最初阶段,师生学术沟通的发起人可能更多是导师.期间,导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研究生主动与导师沟通的习惯,培养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的主动精神.导师培养研究生形成主动沟通的习惯以后,师生学术沟通的保持者往往就是研究生.正如有观点认为,导师有培养研究生学术自觉意识的职责,导师应当以科学理性思维为指导,多方面、持续地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自觉意识.师生之间的学术沟通使导师为研究生的学术之舟指引方向.这是研究生学术成长的重要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研究生学术查重和失范的现象并不少见,其不良后果和毛毛虫效应是难以估量的,这也是导师培养研究生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导师是研究生学术道德监督的关键,导师以身作则,严谨治学,是避免研究生出现学术道德问题或学术失范的重要保障.有研究表明,学术奖惩制度不健全和教师学术失信及师生关系不佳对研究生学术诚信危机的影响最大.同也有观点指出,研究生学术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导师失职,对学位论文欠把关.如果导师对学位论文切实指导,严把出口关.坚持有问题的学位论文不让其参加论文评阅和答辩.那么可以避免研究生学术失范的现象.可见,导师对研究生的积极指导和严格要求对研究生良好的学术成长有着潜移默化、长远深刻的作用,加强师生学术沟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履行导师责任的积极而有效的途径.

(责任编辑 石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