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

点赞:11638 浏览:47251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文章分析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使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现状,提出现存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使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来做出努力.学校应该开设国际学术交流课程进行,选用合理教材;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研究生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和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模拟国际学术研讨会.

[关 键 词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培养方法

[作者简介]霍海虹(1965-),女,陕西绥德人,西安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陕西西安710054)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科技大学培育基金项目“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70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85-02

高校是培养科学研究人才的重要基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尤其是发表英文科技论文,是衡量其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参加有关的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或作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则是扩大研究成果影响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对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非常重大的实际意义.

一、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各个高校都开设了研究生英语课,研究生英语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不少研究生达到了国家英语六级的水平.但是他们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听说能力和用英语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较差.大部分研究生在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时还有较大的困难,例如,在听外国专家作学术报告时,由于英语听力障碍,只能理解很少一部分内容;写英语摘 要 感到很困难,更不用说用英语发表文章或作学术报告.因此,大多数论文用中文发表,由于语言不过关,许多科研成果难以在高水平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没有机会与国外同行交流.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的主导思想是把英语看成是一种学习工具.这种指导思想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体现得非常明显,如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这种界定把英语视为学习工具而非交际工具,用于从文献资料中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所以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而听、说、写等交际能力则被置于次要位置.学生对英语的接触只限于阅读,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应试能力.但忽视了语言的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以语言知识为主、应用能力为辅的阶段上.

然而,他们迫切希望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要求在学术方面能自由地与国际上的高层次人才进行交流.因此,我们必须对传统的研究生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更新,必须重视培养研究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培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使用的教材实用性不强,学生对使用的教材兴趣不大,缺乏学习积极性.二是研究生英语课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大部分学校仅仅开设了阅读和听说课,课堂上学到的只是一些语言知识和应试技能,对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三是口语课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研究生英语听说能力低下,无法与外国人用英语正常交流,更无法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四是学生英语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仍有待提高.五是学生缺乏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对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和规则都不够了解,根本谈不到用英语作学术报告,进行国际学术研讨活动.

三、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路径(一)学校层面的培养路径

1.合理选用教材.目前陕西省大部分院校使用的研究生英语教材基本以提高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很少开设国际学术交流这门课程.研究生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该注重将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和研究相结合.尤其对研究生来说,他们在本科阶段应该已经基本掌握了英语语言知识,在研究生阶段,尤其是后一阶段,英语学习应该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应该将英语语言学习应用到学术研究和工作之中.教材可以选用一些国际学术交流、科技论文写作和翻译方面的教材.目前,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的教材不多,例如胡庚申的《国际会议交流英语》、贾卫国的《国际学术交流英语》、吴裴的《国际学术交流英语》、郭继荣的《学术交流英语》.而科技论文写作和翻译方面的教材较多,例如秦狄辉的《科技英语阅读和写作教程》等.也可以参考国外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初步形成该领域的权威教材.选择教材时应该考虑以下两方面:(1)教材内容的新颖性.由于学术是常新的,知识发展的日新月异,前沿的科研成果不断出现,作为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教学的教材应该经常不断补充新知识,吸收新成果.(2)教材的目的性、实用性强.教材应以培养学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为主要目的,使学生了解国际会议程序和相关规则,学术交流所需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提高专业论文写作水平.强调学以致用,突出教材的实用性,构建国际学术场景,营造语言应用的真实环境.


2.增设国际学术交流课程.目前,很多院校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课程一般只是单一的阅读课和口语课.这样的课程安排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相应的国际学术交流课程,如学术交流英语写作课,学术交流英语演讲课、视听说课,科技英语阅读、写作、听说、翻译等与学术交流有关的英语课程.

新增课程应该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来设置.根据调查,目前开设国际学术交流课程的院校,课程大多被安排在第一学年,甚至在第一个学期.许多学生都认为这种安排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学术交流能力,原因是他们刚开始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还没正式进入研究阶段.在还没有有机会进行学术交流时,就让他们在这个阶段学习该课程,一是缺乏感性经验,二是没有思想准备,甚至认为这门课没有实用价值,也就不能积极参与学习.而等到二三年级才认识到这门课的实用性时,已经没有学习的机会了.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演讲的感性认识,才能够正确地认识这门课的价值,才能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学以致用.因此,第一学年的英语课可以安排科技英语阅读、写作、听说等英语课程;第二学年再安排学术交流英语等课程.这样才能保证各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合理的位置,取得真正有效的成果.

非英语专业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学术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教师层面的培养路径

1.提高研究生英语听说能力.听说能力是提高学习者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必要前提.以往的听力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的缺点.教师多数采用让学生听录音,听后给出答案的方法.教师没有充分发挥课堂活动组织者的作用.教师应尽量采取多样的形式组织听力课教学.精泛结合是提高听力水平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完成正常的听力教学后可以给学生增加一些视听材料,如VOA,BBC,CNN等;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利用语音室或接收机听录音材料.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对话或篇章,也可选择英文歌曲或英文幽默小故事;水平较高的学生可通过看英文录像、电影等多种渠道进行听力训练.这样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对听力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听力水平的目的.

目前大多数口语课是由外教讲授,许多学生反映口语课上基本是教师不停地讲,学生很少有机会训练,只能被动地听.口语教学的最佳途径是交际法.“让游泳者到水中去”是交际语言学理论的思想核心,即实践是学习口语的唯一途径.交际法是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方法.教师从讲授者的身份转为导演者和组织者来参与课堂教学.此外,还可以经常开展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英语活动,鼓励学生不断实践交流,如组织“英语角”或“英语俱乐部”,还可以每学年组织几次英语晚会、英语歌曲大赛、演讲比赛或辩论赛等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提高研究生英语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研究生英语科研论文写作能力,这项工作可以由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合作完成.首先选用合适的教材,通过各种语言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和培养.在研究生学位课中采用中英并用的双语教学,黑板及投影片上一律用英语,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一部分用英语一部分用汉语.对专业术语和生疏的词汇的讲解用英汉对照.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记住许多英语专业词汇并逐渐熟悉英语表达方式,最终掌握并运用它们.专业课教师也可以从国际著名学术杂志如Nature,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s选择若干篇论文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科研论文的写作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让学生用英语进行科技论文或摘 要 的写作训练.然后,学生分小组对论文进行讨论,英语教师从语言方面,即语篇语法结构上作具体讲评.

3.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在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中,国际学术会议是最为典型的学术交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能锻炼研究生各个方面的学术交流能力.很多学者认为,国际学术会议集学术思想、专业人才、学科信息、研究成果等不同形式交流于一体,融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多项技能于一室,既是一种国际高水平、高层次的智力活动,又是高度综合、高度集中的语用场所.笔者认为,经常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是提高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活跃思维,开阔视野,研究生可以同一些国际著名学术权威或某一学科的资深专家切磋交流,并从中获得灵感,进一步开展更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推动科学研究.为此学校、院、系应多为研究生们创造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整体学术交流水平.

此外,英语教师还可以组织模拟国际学术会议,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模拟学术演讲、答辩、主持以及模拟其他学术交流中常见的情景,寓学于用,寓教于用,来有效地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学期中,分学科举行小规模的模拟国际学术研讨会,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可以先分班进行,学生将自己近期的科研成果以论文形式打印出来,使用power-point在模拟会议上宣读论文,接受台下教师和同学们的提问,并聘请专业教师或学术专家作学术点评,英语教师作语言点评.最后再将各个班在模拟国际学术会议中表现出色的研究生聚集起来,抽出时间举行一次较为正式规模较大的模拟国际会议,让全校本专业的研究生都来参加,同时对模拟国际会议进行录像,制作成VCD,成为以后教学的辅助教材.经过几次这样的学术模拟会议后,研究生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高虹.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际交流能力——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情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

[2]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硕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

[3]刘学政,张亚非.关于修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的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5).

[4]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1998(3).

[5]胡庚申.国际学术会议的语用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