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综述

点赞:15544 浏览:619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2013年5月25-26日,由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安徽省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会议在安徽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省30多位与会者围绕教育史的问题,以主题报告、传达会议精神和自由发言为主要形式进行了研讨.本次会议主要有两项议题:安徽省历史名校与本土教育家研究;安徽教师教育研究.大会还对2012年全国教育史年会进行了总结.

关 键 词 :世界一流大学;中国教育;外国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214-02

一、单中惠教授的《走进世界一流大学》专题讲座

(一)世界一流大学的卓越影响

第一,崇高的学术声誉.在每年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它们基本上都在前十位;第二,顶尖的国际知名度.这四所世界一流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顶尖的国际知名度,是世界学术的神圣殿堂;第三,悠久的学术传统,牛津大学最独特的传统就是学院制度和导师制,剑桥大学实行独特的学院制,哈佛大学培养各种精英人才,耶鲁大学以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成就而闻名;第四,不断增强的创新力牛津大学往往学科范围拓展到现代人文学科和现代科学领域.剑桥大学创立了“大学+企业”的教学新模式.哈佛大学在课程改革上、建立管理捐赠基金的商业公司上、任命女性校长上也不断变革.耶鲁大学在多元化的环境下,表现出较强的兼容性和适应性.

(二)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的根本条件

世界一流大学在办学理念、学科发展、师资生源、教育资源、大学治理、校长职能、国际化、悠久历史等八个方面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牛津、剑桥、哈佛、耶鲁这四所大学的校训分别是:上帝乃知识之神(智慧之光的聚合点),此乃启智与求知之地,与真理为友,光明与真知;它们都重视重点学科的发展,并带动不同学科的全面发展;它们都拥有优秀的师资和生源;这四所世界一流大学在其发展历程中都拥有卓越的校长;它们具有以培养世界领导者和不断发展人类知识为己任的使命感,在招生、课程、教授招聘等方面进行国际化,以顺应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经济和文化联系不断紧密的时代潮流;它们都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最长的牛津大学有800多年,最短的耶鲁大学也有300多年.

(三)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深刻启迪

这四所世界一流大学典范的丰富经验,对于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历史的积淀,对于一所大学来说,这种积淀转化为熏陶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无形动力,成为大学发展长盛不衰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支柱;他们需要秉承传统并形成发展特色,这不仅为它们的精英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而且也为它们的高水平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奠定了有利的基础;世界一流大学需要确立学术自治地位,只有在学术自治下,新思想和新成果才能层出不穷,不断推动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它们需要跟随时代不断创新,创新是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动力,随着时代和世界的变化,它必须跟随着变化,并加快其改革步伐;它们需要具有国际化,这四大学面向全球招聘一流教师和管理人才、招收国内外最优秀的学生、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同时在世界范围开展合作和研发,扩大在全球的学术影响力.

二、孙德玉教授关于2012年全国教育史年会总结报告

2013年5月25日下午,孙德玉教授就去年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全国教育史年会的主要内容向大家做了详细的报告了.

(一)关于转型期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议题的研讨

北京师范大学郭法奇教授提出《关于教育史研究“国际化”问题的思考》,他认为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主要包括“国际表达”和“国际合作”两个方面.16日第一场报告中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关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研究,指出中国教育史研究要逐步走向国际化,同时,需要将国际上的中国教育史研究成果引入中国本土.刘教授以科举研究为例对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作了重点阐释,认为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的国际化与学术活动国际化,并指出教育史学研究者要树立国际化意识、拥有国际化视野、选择国际化议题、引用国际化注释等等.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采关于《论全球史视野下的教育史研究》,周教授指出:“全球史”是一个有别于旧的世界史的史学流派;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家不断关注用跨国的和全球的方法研究过去,形成了历史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全球史在普世价值观、历史观、研究对象、历史分期、研究方法等方面有着许多新观点,对传统的教育史研究有诸多挑战和启示.


(二)关于教育史研究的新成果和新问题研讨

1.关于教育史学科理论研讨

在16日的报告中关于教育史学科理论研究的主要有第一场报告中的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关于《教育史学科体系建设的新思考》,第二场报告中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述胜关于《切近中国历史文化语境的教育史研究》,西南大学教授廖其发关于《论教育研究中的“史论结合”》,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路书红关于《论生活史研究对中外教育家研究的价值》.

在17日的讨论中关于教育史学科理论研究的主要有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杜成宪教授提出了《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三次视角下移》,分别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1949年至“”结束,“”后的三十余年间.西南大学彭泽平教授把其对教育史学科状况的反思做了简要的汇报,认为目前教育史学科在整个教育学科体系的地位十分堪忧,并认为目前教育史研究不一定要有启示这一环节,不要硬性把过去和现实对接,而应着力保持教育史研究的原创性.张学强教授就教育史研究究竟是应该追求“真”,还是自己追求“启示”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教育史研究应着重追求“真”.

安徽省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关于中国教育史的研讨

16日第二场报告中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黄建辉关于《“国学”发展三十年――基于1981―2010年间我国国学图书的统计分析》,第三场报告中的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王建军关于《区域教育史研究的本土化思考》,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王雷《转型期中国“社会教育”与“社会的教育”的论争及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栗洪武《学校教育高于生活的品质及其教育学意义》.第四场报告的是教科院研究员方晓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的提出与进展》,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元宵《略论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失根于辛亥革命》. 17日的讨论中关于中国教育史的有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黄仁贤教授从转型期中的本土化角度作了《社会转型视角下的福建船政教育研究》的发言.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勇教授作了《<三字经>作者考》的发言,通过多方考证认为该书作者是区适子,而非人们常说的王应麟.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商丽浩老师作了《教育财政观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变迁》的发言,认为应加强教育财政史研究.江南大学蒋明宏教授作了《明清无锡华氏家庭教育探胜》的发言,认为无锡华氏家庭教育对我们现在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有着有益的启示.

3.关于外国教育史的研讨

16日第一场报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保星关于《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的“碎片化”与“整合”》,第二场报告中的河北大学副教授荣艳红《从“小众化”到兼顾“大众化”――试论外国教育史学科文化传播功能的重建》,第四场报告中的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傅林《不能被忽略的一段历史:1607年以前的北美教育》,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易红郡《宗教改革时期欧洲大学的变革:以德、法、英三国大学为例》.

17日讨论中关于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有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单中惠教授以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四所著名大学为例,做了《试析世界一流大学典范的卓越影响及启迪》的发言.广西师范大学徐学莹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易红郡教授、浙江大学赵卫平副教授就如何推进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问题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四)关于研究生教育的研讨

17日报告中洪明教授围绕如何培养教育史专业研究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相关教学应侧重方法论的指导,应加强与历史学科的联系.安徽师范大学孙德玉教授从教育史在教育学专业中的学科地位提出了加强教育史研究与注重教育史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安徽师大教育学本科专业导师制、读书指导、专业论坛等创新做法.

三、关于大会提交的论文分析

大会提交论文总结此次大会共提交了34篇论文,根据中外教育史分类,有16篇关于中国教育史,10篇关于外国教育史,5篇中学校长关于学校建设和校长成长,2篇中外教育比较和1篇关于高校教育招生问题.由于此次参会的有各个高校的教授、研究员、硕士研究生还有部分对教育史感兴趣的中学的校长,所以提交的论文除了关于中外教育史的,还有关于学校教育历史演进和学校建设发展的.

(一)关于安徽省历史名校与本土教育家研究

大会提交论文中关于中国教育史的文章中关注的是我们省内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杨克贵的《陶行知与安徽教育》,从他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原来我们都未曾了解的历史事件.还有安师大教授孙德玉《陶行知生活教育论及现代启示》,他介绍了陶行知生活德育目标论、内容论、过程论和途径论内容及对现代的启示,安师大研究生丁宇《论冯玉祥的大众教育思想》,郑梦雪《张治中教育思想的特点与启示》,许露《再议孙家鼐“中体西用的教育思闲》.还有关于其他教育家的论述,如陆军军官学院的副教授杨家余的《徐向前军事教育思想略述》等.

(二)关于其他教育思想以及教育制度的研究

1.有关中国教育史的文章总结

大会提交的论文中关于教育制度的论述主要是集中于对科举制的分析,安师大李宜江副教授的《论科举的精神》,科举制人才选拔的程序公正、唯才是举的标准适切、向民间开放的阶层间流动性和激励万众的政治凝聚力,夏益军老师的《袁世凯主张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研究生李晓雯的《浅析唐宋科举制度的变迁》.

2.有关外国教育史文章的总结

有关外国教育史的文章主要也是集中在国外各高校的制度史与人物思想史的研究之上.首先就是我们省内专业委员会会长朱镜人教授与国内知名教育家善中惠教授合著的《〈伟大教育家的学说〉:一部西方教育思想史的经典之作》,不仅介绍了此书的内容还指出了其写作的优点.安师大姚运标副教授《中世纪教会教育的类型及影响》,文章内容翔实,介绍了中世纪教育的三种类型及其教育教学的详细内容,以及中世纪教会的影响等等.

此次会议在浓郁的教育史学研究的氛围中暂时告一段落,大会的最后还进行了安徽省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的选举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增补,扩充了省内教育史研究及教学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