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生能力培养探究

点赞:3464 浏览:112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灵魂所在,也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创新的人才,工科研究生在校期间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其学习及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针对高校对工科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要求以及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出了看法以及建议.

关 键 词 :工科研究生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226-02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根据《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研招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招收工学研究生人数为165058人,比当年招生人数第二位的管理学人数高出近2.4倍[1].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在学期间的重要基石,需要国家、学校、老师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该文针对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所遇到的问题总结了几点对高校培养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见解,希望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1.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研究生教学工作的规范性、纲领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培养人才的基本依据.制定培养方案时不仅要科学、合理,并且要注意学科间衔接.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其它各个环节上内容要清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指标之一.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在统一知识、能力、素质的认识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这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制定培养方案时应在充分了解、调研国内外著名院校相应各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总结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历史,作横向、纵向比较,并结合学校内部学科特点及分布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当前本学科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要求的培养方案.同时与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将研究生按类别可以分为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学位研究生以培养教学和科学研究型人才为主,而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目标.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根据二者的特点,依据专业及研究方向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方案制定.对于工科院校而言,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应该在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体现特色以及学科特点,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即分别制定不同的、体现各学位类型及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

2.传授最新的科研知识

研究生培养阶段,除了学习基础公共课程之外,专业课的传授也很重要,在传授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中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播,注重方法,讲究策略,紧密结合时怎么发表展,将科研知识科学系统地传授给研究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传授科研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能一味的灌输,而是使研究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创新思考方式,并将知识应用于未来的科研创新研究.

2.1 注重科研创新的重要环节

科学研究是根据前人成果基础上,进行的新知识创作的探索性工作,科研创新是在立项、论证、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数据处理、现象分析、设备组合、项目理解及抽象等一系列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与前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研究生做科学研究时应注重科技情报的搜集、合理进行科研选题、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科研成果在实践中进行检验[2].工科研究生学习基础理论时,必须思考和追求理论的应用方法,具备“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又不断积累并结合实际技术,那么会发现处处都有能够去创造的机会.具备扎实的科学基础理论是科学创新的基本前提.良好的公共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可以帮助研究生快速进入科研研究状态,使其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可以帮助研究生抽取和把握关键技术.自学实践对创新能力培养及知识提升至关重要,它能激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于今后的科研创新提供基础.

2.2 加强并完善研究生吸取科研知识的环境

大部分高等院校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会安排研究生在研一期间学习基础课及专业课程,基础课程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为研究生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一个优雅、先进、高科技的授课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师在授课时应采用最新的知识储备,与时代紧密结合,推陈出新,授课方式应多元化,理论联系实际讲解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3 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把专业知识与科研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明确方法与思路,打破固有规则限制的思维能力及对自身学科领域的个人洞察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科研有新视角、新观点.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是储备知识强化创新意识的阶段.因此,各高校要给予高度重视,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科研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3.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

3.1 言传身教的指导

研究生期间的学习与本科的学习方法截然不同,研究生阶段是重视培养自学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创新性、创造性能力.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指导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外,更多的应注重引导研究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指导研究生,循序渐诱,加强其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需要良好的知识结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形成主要是由一系列课程来完成的.合理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不仅起到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的作用,而且有利于良好的能力结构的构成.此外规范的课程教学有利于严谨的逻辑思维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使研究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判断、理解及表达能力以及知识运用、创新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3.2 科研能力的培养

导师除了对研究生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指导外,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要求导师给予专业上的指导以及耐心的讲解提示,引导研究生在正确的思路上继续前进,取得实验的成功.对于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导师在开题、中期、答辩的过程中应对其加以指导,给出意见或建议,对其进行启发和点拨,让学生少走弯路,写出含金量高的论文.

3.3 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与指导

众所周知,在研究生数量与日俱增的近些年,研究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比如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高竞争的状况下,研究生心理以及生活需要导师更多的关注.导师应时刻关心研究生的日常状态,情绪波动,发现异常状态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导师不只是传道授业的角色,在研究生的生活中也应扮演知心朋友甚至亲人的角色,察言观色,了解学生的动向,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目前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主要是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研究生导师肩负着讲授课程、指导论文、以及科学研究等科学研究活动,在研究生的培养发展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强大与否对研究生自身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导师的素质、治学态度、科研能力、指导方式都会对自己所指导的研究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研究生导师的创新思维是前提,治学态度和道德素养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保证,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3].导师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学术研究以及世界观、价值观.所以,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时,要结合研究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的灌输.作为导师,应该具有高端的知识储备,道德修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研能力水平.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才是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研究生.

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中,导师应给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创造一个良好地培养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实现科研成果的前提,建立相应的导师队伍,形成一个教学科研团队.对于研究生多导师少的高校而言,存在着“一导师多学生”的现象,即一位研究生导师指导多名研究生,这样就会出现导师因为时间、精力的原因,无法随时关注所有研究生的现象.因此,会影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4].鉴于此种现象,高校应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有规划的培养有能力、有资质的年轻教师加入到导师队伍之中,从协导做起,分担导师的工作量,承担起协助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角色,注重实践,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添砖加瓦.

4.提供更多的科研创新平台

4.1 校企合作

研究生在在学期间,不仅学习基础理论课程,更多的时间是在实验室研究科研课题,为学位论文做准备.学校的实验室给研究生提供了实验的便利,为其实验数据的获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但是,学生除了在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外,我们应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校企合作等产学研模式不仅填补了实践创新舞台,也发挥了学校先进的设施设备与掌握前言理论知识的师资队伍的绝对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可帮助企业公关难题,利用专业科研能力优势协助企业科研产业化,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企业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高校研究生提供了学习与实践交流的机会.

鼓励研究生导师走出校门,了解企业需求,开展横向项目研究,为研究生科学研究提供更多平台.不断总结学校与现有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经验,形成可借鉴的固定培养流程,扩大培养渠道.同时,形成以“学院聘请、企业或院所通过、学校聘用”的校外导师评聘制度,大量吸收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来校分担教学工作和研究生指导工作.此外,要在相关硕士专业试点跨学科、校企联合制定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区位优势,积极吸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深入开展多种研究生培养制度,实行学分互认.进一步加大研究生及导师赴海外访问学习的资助力度,加强海外高层次教师的引进,提升我校研究生教师团队的国际化水平.同时积极与国内外教育机构合作,提升研究生群体的国际化水平.

4.2 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研讨会

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学术交流.建立浓厚学术氛围为研究生教育创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学术创新.注重学科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导师指导小组定期召开学生学术讨论会,由参与课题的学生对课题的科研思路、实施方案、实验方法、技术路线,以及课题的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论证和讨论,导师指导小组根据学生的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使课题的实施方案更加严密和切实可行.同时,为研究生提供更多接触国际前沿课题的机会以及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的机会,鼓励和支持研究生独立自由研究,为学生创造全面、宽松的创新环境.

学术研讨会也是一种以促进科学发展、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学术性活动.研究生参与会议可以通过听取报告、参加学术年会的形式,了解自己领域前辈们的科研成果,多听取来自不同院校的声音,避免闭门造车,与此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结交与自己志趣相投的研究者,共同进步[5].

4.3 营造国际化培养环境

国际化教育快速发展的今日,建立与海外友好院校学生网上交流平台,增进青年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互信,进一步促进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在培养载体上,鼓励教师承接国际科研项目,并吸纳在校研究生分担科研任务.在师资队伍上,建立与海外高校之间的教师互派互访及轮岗制度,同时扩大师生公派出国访学的选拔范围.

5.结语

培养工科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国家、学校、导师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在传授科研知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校内外的创新实践环节,不断深入认识,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在不断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应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结合学校长远发展趋势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组织管理机构,出台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工科生能力培养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研究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