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培养模式国际化的改革与实践

点赞:15921 浏览:699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避免地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如何培养一批谙熟国际规则、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国际化高级人才,是研究生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立足华南改革开放前沿,放眼世界,结合本土情况、学科特点,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面进行了实证性的改革和探索.

关 键 词 :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0-0137-03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面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的新国际背景,要克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工作起步较晚,政策、理念、设施、经费、机制、管理及环境建设方面都比较滞后的现实情况,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让学生未出国门就能得到国际化的培养,最终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 国际化教育的概念及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国际教育是对促进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教育的一种简要表述.弗里曼·巴茨(Freeman Butts)在《教育百科全书》中也指出,国际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本国学校观念与课程的国际化,或称为“世界事务教育”,旨在影响各级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和态度;二是某一个国家师生到其他国家教育机构学习或研究,即师生的国际流动或跨国教育交流;三是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改进其卫生、经济、教育机会和民众福利的教育援助.

(一)研究生教育理念国际化

国际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紧跟全球趋势,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认可的理念行事,培养出能真正面向世界、具有全球视野以及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国际化教育是一种面向世界的开放式教育,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不仅仅是把研究生送到国外去培养,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操作层面的行为变化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形成开放与竞争的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二)研究生培养体系及课程内容国际化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使各领域对于高层次人才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人才的竞争是各国竞争最激烈的焦点.我们必须使我们的课程国际化,不仅包括数学和科学的学习,还有包括跨文化交流.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塑造成创业者,以及具有国际精神的冒险家.面对这样的趋势,培养体系及课程内容若不能做到紧跟科技前沿尽快与国际接轨,国际化高级人才的培养将是空谈.

(三)研究生教育主体的国际化

加入世贸后,国家在留学生派出方面也在不断加大推动力度.但在国外留学生方面,相对忽略质量的保证,近年来在一些学科专业也开始招收并扩大外国留学研究生的规模,但基本来自亚非地区,生源总体情况不太理想,其规模及辐射的领域有待提高.

师资方面,师资力量的国际化成为了各高校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的制约难题之一.如何以更优厚的条件,吸引那些有教学经验的、在国外担任教师的人才回来,吸引那些在国外跨国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政府及其他社会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来做教授,是高校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十分关键的一环.

(四)研究生教育方法的国际化

西方大学育人模式的核心是“Liberal Arts Education”.这种教育是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己主动建构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的过程,是拓展人心智的教育,它特别注重学术自由,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批判精神,使学生逐步做到触类旁通.研究生阶段如何克服学生通识教育方面的缺陷,如何鼓励各课题组、各研究方向、各学科的多维度碰撞,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需重视的问题.

二、“本土国际化教育”的改革实践与探索

如何在目前的有限的条件下,为学生创造国际化的教育氛围,同时借鉴德国、美国、俄罗斯及日本的国际化教育之路,在吸取欧洲及世界经验的基础上与本国情况紧密结合,让学生未出国门就能得到国际化的培养,相对而言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教学培养方案的国际化改革

我院在2000年实行了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管理与培养模式,2010年参照国外高水平大学的课程体系,结合自身特色,制定了国际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新方案培养目标明确,知识体系结构合理,并重点加强实践环节.相关学位课、专业课也尽量参照国外高水平学科的课程体系.如:由学院统一规划,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中开设《化工进展》(学位课),由每位导师轮流开讲座;学院统一讨论每个专业的学位课后,对每个专业的选修课,不分专业设置;建立研究生课程体系,经过学院讨论通过的课程都进入学院研究生课程库,选修课在该库内选择都有效.同时积极开展研究生课程双语和英语教学.我院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比例逐年上升,2000 年至 2011 年间新引进的教师中有52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研究生经历.这些新引进的教师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中承担了57门课程,双语教学目前占有30%学时,不仅提高了研究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同时把国际上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实践证明,开展研究生双语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课程的国际化调整

我院注重重点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建设与实践.如《化学反应工程(二)》作为化学工程学科的经典课程,随着相关领域发展的日新月异,目前还缺乏一本能够完整体现课程所涵盖内容并与国际相关技术接轨的讲义或教材.我院结合国内外最新技术,改革课程内容,通过的讲义已经作为第5章 《工业催化的过程工程》,出版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化工类研究生教学用书《工业催化剂设计与开发》中.

生培养模式国际化的改革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化学工程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聘请境外大学教授讲授课程,如聘请香港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系余宝乐教授全英文讲授《环境功能材料及其表征技术》等.一方面以多元文化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批判分析能力.同时以国际领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为学院青年教师观摩学习的对象,提升我院教师教学能力.目前我院共有在学术领域享有盛誉的客座教授13名,不仅为我院师生带来了国际上的先进知识,也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与跨国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专门人才”培养离不开社会企业的密切联系,这几年来通过努力,与法国道达尔集团等6家世界500百强企业建立不同类型的合作关系.并不断深化,共同开发“道达尔国际化课程”,邀请其工程师、总裁、销售总监等来学院讲课,采用全英文授课形式,为学生开设了《供应链优化》、《安全生产管理》、《公司价值文化管理》、《销售与渠道管理》等为期5~50学时不等的课程.目前已拟订了5年授课计划,每学期开办一期.目前我院正积极拓展与跨国公司及其他社会部门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联系,准备聘请他们为教授,以校企联合开发课程作为推动高校教育国际化、实践化的另一动力. (三)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院积极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作为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补充,我院以国际合作项目、在读研究生赴外合作院校攻读双硕士学位、暑期学习、出国留学及联合培养积极拓展海外大学的合作,如芬兰Lappeenranta 理工大学、瑞典Malardalen大学等,2006年后每年都有交换生派出.

多次举办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如第一届绿色化工产品和过程工程国际研讨会,大会邀请多位院士做大会报告,并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代表约400人参加,探讨开展本领域国际合作的机会和前景.还有首届中法绿色化学研讨会,第四届海峡两岸化学工程暨产品工程学术合作座谈会等,同时鼓励教师、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高了我院教师的科研及教学能力,给研究生培养带来了新鲜的气息.

邀请国际学术界知名人士来校做报告会,开展合作研究.近两年来自英国利兹大学、法国国家太阳能研究院、英国皇家化学会、伯明翰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牛津大学等专家举办的学科前沿讲座已成为我院的例行活动,平均两周不到就有一位境外专家的报告,已形成了制度化的工作安排,使我院研究生不出国门也可以接触到国外学术前沿信息.

(四)改革教学方法,引入国外的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精神,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我院构建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三结合”的实践教育平台.

在课内教学方法方面,鼓励教师的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转变为知识、能力和人格联合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学,如通过专题调研环节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将课程部分内容转变为由学生讲述,教师进行评述的师生互动方式.目前课堂讨论教学已达到30%的学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气氛十分活跃.还有借助学生喜欢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如开发完成了10个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仿真课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配套教学设施,参考国外高校,以化工创新平台开放共享教学环节.一方面开设“现代化学化工分析方法与实验技术”公共实验课程,让学生掌握现代先进的分析仪器和大型设备的使用与操作,提高学生的科研实验技能.管理上则由研究生制定相关制度,负责管理.对研究生全天候开放,以面向课题、面向问题学习的方式开展实验,提高了实践管理能力.

以全国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大赛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吴小兰慈善基金会共同主办,目前已开展两届,最近一届比赛共吸引来自全国49所“985”、“211”高校、473支队伍3898人报名参赛,各参赛队围绕“环保”和“节能”两大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探索及创意发明设计.大赛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了一个拓展国际化眼光的竞技平台,他们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在建筑、交通、环境、化学、化工、矿业、物流等各领域提高能效,推动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科研探索、创意发明设计等有实成果的实践活动,加上来自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等境外高校的学生代表的分享,学生们通过论坛了解了国内外相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各参赛队伍大胆新奇的创意和在环境保护科技道路上的求索精神让人们看到了传播绿色文明、网聚绿色科技的与国际环保趋势相一致的精神.

建立化工俱乐部,以学术沙龙了解国际市场.我院与汕头超声印制板公司、先导(清远)稀有金属化工有限公司等建立化工俱乐部,主旨是“交流学术,拓展眼光;思维碰撞,创新超越”,促进不同课题组、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学院的同学进行学术碰撞,通过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学科技术、不同思维模式的交流,促进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请企业人士加入俱乐部,探讨化工国内外前沿问题,了解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相关技术攻关、市场开拓及跨文化管理模式.

建立大型外企实习基地,提高学生对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了解.开放型的研究生培养系统,离不开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我院与美国森馨香料色素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瑞士龙沙(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波士胶(中国)黏合剂有限公司、安美特(中国)化学有限公司、美国宣伟涂料等世界名企建立专业对口大型外企实习基地,以实习场所的国际化让学生了解国际规则,进一步拥有跨文化交流能力.

全球化作为21 世纪最显著的标志,其内涵已远远超出经济的范畴而必将引起包括研究生教育在内整个社会的变革.教育的全球化使得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再也不是一国的狭隘目光所能引领.国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建立国际化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基础上,我们还需保持求索学习的精神,在教育国际化中不断地理解和更新,研究发展趋势,才能促进研究生培养在国际化背景下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