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硕士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

点赞:6310 浏览:216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本文研究工科类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教育体制、教学方式、学术环境以及导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从各方面入手,系统地提高研究生探索问题与研究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Abstract: Aim at problems in cultivatio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for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 students, reasons and resolvents are analyzed in aspects of education system, teaching manner, academia and tutor, which should promote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in searching and analyzing problem.

关 键 词 : 工科类;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Key words: subjects i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postgraduat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27-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报考与录取人数的增加,工科类硕士研究生的数量与质量均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但与此同时出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思考能力差、创新不足和实践水平偏低等现象.本文主要针对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提高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思考的能力.

1.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硕士研究生是高校教育中本科、硕士与博士的第二阶段,但并非只是一个普通的中间环节.硕士阶段对于大学教育具有特别的意义,一方面它为社会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均高于本科学生的高层次实践型人才,另一方面为高端科学研究提供科研人员储备,因此重视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仅对于高等教育具有特别意义,同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在另一方面,硕士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以及积极创新的能力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初期学习阶段即出现厌学情结,对所学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不够用心,不仅不对所学内容进行主动的复习,甚至不完成作业.进入课题阶段,不能主动探索研究方向,不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题进度缓慢,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

工科类硕士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自主学习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经过多年教学研究,笔者认为以上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导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我国实行了多年的应试教育,虽然经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教育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教育存在传承性、习惯性与滞后性的特点,导致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适应新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旧的教学方式与习惯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例如从小学到高中的过程中以知识传授为主,因此主要采用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学生能够自主发挥的空间较小;在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相对宽松,教学方式也相对多样,但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上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仍然习惯于等待教师给出答案,探索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较小,甚至在课堂上连简单的计算都不会主动完成.在进入硕士生阶段后,由于沿袭了填鸭式教学的习惯,因此在学习硕士生课程乃至进入课题后都习惯等待导师选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个别情况即使很简单的基础问题都不能解决,导致课题进度缓慢,出现诸多问题[1].

1.2 本科与研究生教学与考核方法仍需改进.当前高校在本科与研究生教学改革方面教学成果丰硕,但大部分教学成果中没有学生自主学习的具有严格针对性的研究,导致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效果却相对有限.同时,由于本科学风建设力度不足,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积极性下降;相对而言,高校对于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重视度更低,在沿袭本科学习习惯的基础上,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求甚解,无法掌握书本内容,自主思考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无法得到提高[2][3].

1.3 学术气氛不浓厚.与本科生不同,研究生学习习惯以及对科研热情很大程度上受周边环境的影响.由于本科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进度基本相同,因此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学习,讨论遇到的难题.但硕士生研究课题互不相同,即使研究同一课题也存在不同方向或侧重点各异的问题,基本不具备相互学习的先天条件;同时,由于讨论彼此课题需要首先对对方的研究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这就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进行课题研讨,但受到主体的耐心程度、个体的性格以及学习动力等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上述目标很难达成,甚至根本无法达成.学术气氛的淡漠对于整体课题的协作与个体目标的实现均造成了极大的障碍,进而进一步影响学术研究的效果.

1.4 导师制度仍需完善.导师不仅是硕士研究生课题的指导者,也是其在课题上的合作者,更是硕士研究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模板[4].一个好的导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又要指导学生研究方法,同时好的导师可以将严谨的研究态度与勤勉的作风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思想体系、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后续的继续研究具有重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导师还需同时参与本科与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同时还需进行科学研究,个别导师还兼任行政工作,因此导师需要合理安排个人时间,但是大部分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与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导师甚至疏于指导与管理,致使导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远远低于正常水平,易于使学生产生懈怠心理,自主学习积极性变差,进而使课题研究进度受到影响.

2 解决对策与方法 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独解决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关键在于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使学校、导师以及学生重视问题,以期从多方面联合解决,从而使硕士研究生在学习、研究以及完善的科研人格培养上得到大的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对策如下:

2.1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研究生培养计划 首先,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题选择.“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首要条件在于其是否对于所选课题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实际中通常是研究生课题通常由导师指定或在导师的研究课题中进行选择,研究生自己探索与选择课题的自由度不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应当摒弃固定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具有多重选择的研究生培养计划,使学生可以在规定范围内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制定相应的课程学习计划.

其次,需要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制定培养方案.与本科生大班培养模式不同,研究生培养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由于每个被教育个体的性格、思维模式以及教育背景各有差异,因此个体的研究兴趣与适合的研究方向也各有不同.例如,逻辑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合选择偏重理论分析的研究,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择进行实践应用类的课题,而沟通能力强的学生适合在课题中担任综合与协调的工作等.总之,应当将研究生本人的个性做为选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学科与导师均应在尊重学生个人选择的前提下,对于课题的选择提出合理的建议,确保学生选择既感兴趣又适合个体的研究方向.

最后,培养计划需要与学生的未来规划相配合.如前所述,硕士研究生一方面为社会提供高端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博士阶段研究型人才的储备,因此培养计划要充分考虑到个体对于硕士研究生阶段结束后的生涯选择问题.例如可以为将来就业于企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课题,使其更多地参与实验或企业的设计与改造项目,提高动手与实践经验,增强对实际应用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由于大部分博士研究生的理论与逻辑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对于有志于进一步学习的硕士研究生,则应更加注重理论基础、逻辑分析与公式推导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更加适应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特点.

2.2 改革研究生课程教育模式 研究生第一年的课程学习,除了为研究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更是帮助其适应研究生教学与研究特点、实现顺利过渡的重要阶段,因此课程教学具有与本科教育完全不同的特点.研究生课程学习以迅速提高学生逻辑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对于公式推导或整体设计等应从单纯教师讲授实现向教授讲授与学生完成相结合的转变.但由于授课教师不仅仍以本科的教学思维为指导教授研究生课程,而且成绩考核严格程度低于本科生,同时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课题研究,以上问题的叠加导致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大幅降低,影响了专业知识基础,更进一步影响了课题研究.

因此,教师与学生均应从认识上提高课程学习的重视,尤其教师当以身作则,向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转换教学思维,积极从研究生培养的角度备课、授课,通过对于课程内容的难易划分,将相对简单的推导或设计等问题留给学生自行完成;课程中尽量与课题或项目联系,提高课程与后续研究的紧密性;严格考核方式与方法,保持一定的低分或不及格比率,从各方面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热情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改进学术环境氛围 良好的学术环境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环节.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该能力的培养需要受到周边环境的长期影响才能养成.良好的学术环境氛围需要多年悉心营造才能形成,同时需要各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保持.好的环境不仅可以减轻教育方的工作量,而且对于被教育方的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学科与导师,需要认识到:学术氛围的形成比学习本身更加重要,而且学术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入学时开始.例如从入学起,即要求听取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报告,参加学科组织的学术研讨会,扩展知识面,了解学科的前沿信息,掌握学科的发展对象,从而对拓宽眼界,帮助完成选题,或延展课题思路都有很大的好处.而通过各种各样的讨论,也可以从各方面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提高概念的理解力,并且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与合作精神.

2.4 提高导师素质 导师是研究生接触最多,也是对其影响最大的个体.导师应当参与研究生的整个教学过程,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当前硕士生导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导师忙于自身教学科研或行政活动,无心研究生的教育,甚至放任自流,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出现懈怠情绪,个别学生甚至出现忙于副业而荒废学业的现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好的导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课题、顺利完成学业,而且要能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科研的一般规律,同时还具有高尚品德与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科研精神,易于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另一方面,好的学生不仅能够协助导师申请课题、完成项目,还可以协助导师指导学生,甚至领导团队,因此,导师应当认识到培养学生不仅是自身的职责,更是一项可以为带来巨大回报的事业.导师需要从根本上认识到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不仅要定期组织学科的研讨会,了解学生学习进度,监督课题完成情况,还要经常与学生讨论,了解其学业进度,并通过开办报告会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培养其各方面能力;同时要解决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其安心从事自身的学习与科研工作.


3.总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对于科学研究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影响.重视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体制、培养、学习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为硕士研究生提供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条件,是一项具有重大价值和长远利益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