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早”:生培养模式探析

点赞:10549 浏览:447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主要阐述研究生培养“三早”模式,即早确定培养重点、早定题、早出成果,从而使自己从研究生培养的自发状态渐入自觉状态,为以后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研究生;“三早”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7-0054-01

人们在没有研究语言之前已经在言语了,人们在没有研究思维之前已经在思维了,但这种言语和思维是自发的,只有对言语和思维有了反思,人们的言语和思维才变成了自觉的.时光荏苒,犹白驹过隙.转眼之间笔者已经从一个研究生变成了培养出多名研究生的导师,毕业的硕士生已过半百,博士生近20人,指导的硕士论文有3篇获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多篇硕博论文获学校优秀硕博论文.反思自己20余年来走过的指导研究生的历程,的确有一些虽具普遍性但也有特殊性的体会,主要是早确定培养重点、早定题、早出成果的“三早”模式.相信对这些体会的反思和总结会使自己从培养研究生的自发状态渐入自觉状态,从而为以后的研究生培养提供一面理性之镜.


一、早确定培养重点

中国最早的大教育家孔子虽然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但也根据人的智力和学习态度把教育对象分成“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困而不学”等不同的类型,此种划分虽然包含有先验论的色彩,但也指出了人在智力和后天学习方面的差异.先秦儒家和墨家都讲爱,墨家讲的是兼爱,儒家讲的是差别爱,而由近及远、由亲至疏的差别爱才是现实的爱.所以,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底蕴形成有差别的针对性培养思路,从而突出重点应该是合情合理的.自己所在的黑龙江大学哲学学科是一级博士点学科.由于每年本科的招生数量有限,又地处偏远,多数本科生的考研目标是国内著名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等,因此硕博的生源比较复杂,科班出身的考生较少,多数都是跨专业的学生.

面对复杂的生源现状,笔者确定了差别培养的原则,即在学生和导师互选之后即确定重点培养的对象,而确定重点培养对象的依据主要是学生的未来志向.有的考公务员,有的直接工作,有的考博或未来专注学问,后者是需要重点培养的对象.已经毕业的重点培养对象中,有的已经获得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也有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的,从事教学科研的学生多数都已经晋升副高职称,其中一些人已经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为所在高校的学术骨干.如已毕业的博士康宇已经完成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出版3部专著,在《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文史哲》等杂志发表数十篇论文.已毕业的博士郑秋月、曹威也都承担有中国博士后基金、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并出版有自己的专著,在《哲学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他们都已经成为本单位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力量.目前,笔者依然坚持差别培养的原则,对于将来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相信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早”:生培养模式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刊物发表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早定题

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不加选择地接受所有信息.对于研究生而言,如果论文题目确定较晚,不仅不利于“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还有可能会造成“到处乱撞”的尴尬和迷茫,甚至造成“心有旁骛”、“无所事事”的懒惰和麻木.所以,每一届研究生入学之后,我会不断的敦促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背景尽早确立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或范围确定之后,我会给他们推荐参考书目,并有针对性地探讨研究方法和步骤,在不同时段形成不同的阶段性成果,以便从容、顺利地完成学位论文.在已经毕业的硕博中,多数都是在入学的第一学期确定论文题目,因此,搜集、整理资料的时间比较充分,保证了学位论文的顺利写作.已毕业的硕士王传林由于论文题目确立早,准备时间充足,加之个人的勤奋,提前一年就完成了接近20万字的硕士论文.

三、早出成果

对于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学校研究生学院有明确规定.这里所说的早出成果主要是针对硕士群体,因为学校研究生学院对硕士生发表论文没有硬性规定.让在读的硕士生尽早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笔者对重点培养对象的基本要求.这一方面可以为硕士生的学习施加压力,督促他们尽早进入研究状态,锻炼他们的科研能力,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也为硕士论文评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指导的硕士论文中有3篇获得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这与这些硕士生在在读期间所发表的成果是息息相关的.如郑秋月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学术交流》等刊物发表有《道家的“自然”及现代启示》、《荀子“礼”的多维内蕴》、《文化哲学的维度》等4篇论文;王传林在《史学集刊》、《商丘师范学院学报》、《衡水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有《董仲舒政治之制衡理念及机制》、《董仲舒的可知论及几个基本范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词源及流变考》、《“数”的哲学意蕴与董仲舒的逻辑理路》4篇论文;李丹丹在《学术交流》、《学理论》等刊物发表有《胡适、陈独秀五四时期思想的差异》、《陈独秀对泰戈尔的批评》、《胡适的个人主义思想》、《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批判》4篇论文.正因为有这些发表的学术论文做基础,他们的硕士论文才会在激烈的评优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