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诊断学硕士生培养模式

点赞:6372 浏览:215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一门临床新兴学科,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各领域的渗透结合,也是一门发展迅速、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具有其独特应用目标的学科[1].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不仅为临床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实验数据和临床信息,而且已成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监测疗效、评判预后等的重要手段.

医学检验本科生经过五年的医学知识的学习及临床实习后已初步掌握了临床常用的检验方法,基本可以胜任临床工作.而检验研究生教育目标则是培养高水平的检验专业人员,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学硕士生培养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医学检验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传统医学检验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医学检验的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培养模式.如今国内普遍实行单一导师制,导师与学生之间实行的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辅导,导师与学生共同制订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导师在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之后指导其参与研究活动和各种学术活动,各种讲座与讨论班活动[3].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具有从事临床检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为培养目标.学制为三年,其中基础理论课学习时间一般为半年,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临床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习及科研论文工作为两年半.传统培养模式适合于硕士研究生数目不多的情况,而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研究生的培养涉及课程、临床工作能力、科研、论文等多方面内容的情况下,单一导师制不利于研究生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竞争激烈的时代,单凭个人能力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显现出很大的弊端和局限性,不能满足研究生培养多样化的需要,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4].如今,在传统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医学检验研究生的培养存在两个极端,要么偏重临床实用的规范化实验操作,忽略了科研素质及实验能力的培养;要么偏重纯基础科学的研究,忽略了临床技能的培训.没有真正对两方面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导致毕业研究生定位不明确,没有发挥出硕士研究生应有的作用[5].随着检验诊断医学的迅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检验研究生培养模式需要创新和改革.

2.创新培养模式

医学检验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2.1研究生培养方向定位明确.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大部分医院检验科都分设了多个专业领域,主要包括临床基础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及临床输血检验.研究生需选择以上专业领域中的一个作为主攻方向,在该专业领域中延长轮转时间、加强培训,除掌握基本技能外,还需全面、深入研究,力争成为该专业领域的专家.

2.2实行导师组负责制.在给每个研究生分配导师的同时,组成一个由几位老师组成的导师组,分别负责临床实践技能、科研实验技能、科研写作能力、教学能力的培养,对本学科的所有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全权负责.在导师组的指导下,统一调节和调配本学科内的资源,共同制订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最终使所有的研究生在毕业时都能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另外,为了合理安排研究生培养时间,解决临床时间和科研时间的冲突,研究生临床实习期间上午安排在临床科室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下午则安排在实验室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


2.3研究生其他能力的培养.除了临床技能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之外,研究生还需在英语能力及教学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研究生入学后至少选择一门英语作为主修科目,在读期间经过不间断的学习,要求达到阅读外文文献、写作及交流无障碍.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督促研究生参加教学培训及安排研究生任课等方式完成.

3.创新培养模式的优势

医学检验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有利于研究生尽早找到专业主攻方向,因材施教,培养出技能多样化的研究生,克服了传统培养模式中研究生培养“一把抓”,专业定位不明确,就业方向不明朗的不足;此外,通过导师组负责制可以发挥组内成员的集体力量.每位导师学有专长,互相之间可以弥补不足,各自负责研究生相关方向能力的培养,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6].因为加强了研究生临床技能、科研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毕业研究生不仅能胜任临床工作也能在开展临床工作的同时进行科研活动,成为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综合人才,这也弥补了传统培养中临床和科研两极化的不足.

4.创新培养模式的要求

4.1相对于传统的培养模式,创新模式对培养机构的要求更高一些.培养机构需要为每位研究生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统筹合理安排研究生轮转的时间,选择能胜任的指导教师组建导师组,制定相应的临床培训大纲、考核指标、系统的科研培养计划和考核要求,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

4.2指导教师资格要求:导师组至少需要三位教师,一位负责临床技能的培训,一位负责科研能力的培养,一位负责教学能力、英语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指导教师的资格要求也需要有相应的标准,如临床带教教师需要副高级以上职称,工作时间超过10年以上;科研带教教师需要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

4.3对研究生的要求:实行讲座制度,每位研究生每两周进行一次读书报告,研究生需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一篇较高水平的英文文献精读,并制作幻灯片对文献进行讲解.一方面提升研究生自身外文阅读能力和授课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同科室的其他研究生了解更多的研究进展.实行课题汇报制度:每位研究生每两周进行一次课题结果汇报,研究生需对两周内的实验结果及碰到的实验问题进行整理和总结,制作幻灯片进行讲解.一方面有利于研究生自身科研思路的梳理,另一方面有利于带教教师了解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进展,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5.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

随着医学检验的发展,如今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已经不太能满足医学检验临床工作和科研的需求.因此,建议研究生培养时间从3年延长到5年,从硕士培养到硕博连读.这样一方面可以缩短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周期,更紧凑合理地安排培训,另一方面由于连续不间断的培训有利于研究生科研思维的形成、科研能力的加强.毕业后不仅可以在临床上独当一面,也可以独立开展科研活动,促进检验学科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