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环境下的生联合培养模式

点赞:5242 浏览:177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的提出,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对此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研究生教育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面推进协同创新,是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和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产学研联合培养作为协同创新的模式之一,有助于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是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协同创新;研究生联合培养;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062-03

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作用越显突出.中国研究生教育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研究生培养模式作为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面推进协同创新,是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研究生联合培养是目前普遍流行的一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高层次及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关于协同创新理念

1971年,德国科学家Haken最早提出了系统协同学思想,协同指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及集体行为,产生“1+1>2” 的协同效应.后来研究者把这一思想应用于各领域,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日趋紧密,协同的思想在创新体系中逐步得到重视.


(一)协同创新理念提出的背景

目前,科学技术成为新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各种竞争最终表现为高科技人才、创新人才的竞争和争夺.这涉及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怎么写作机构、消费者乃至政府部门等各类主体.中国虽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科技与经济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因此,如何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让科技成果进一步怎么写作于经济社会是摆在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6 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明确指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1]这一新型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把产学研结合提升到了国家创新战略的高度.2011年,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2]这是首次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提出“协同创新”概念,因此,需要各创新主体自觉围绕目标、统筹配合,实现协同创新.

(二)协同创新的基本概念

协同创新是一种复杂的创新组织模式,是企业、政府、高校、研究机构、相似度检测机构等行为主体或资源主体基于共同的创新目标,通过国家引导和机制安排进行有效的知识整合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能充分发挥各要素优势的共享平台和机制,加速实现技术的产业化,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

“协同创新的主要特点有两点:(1)整体性,创新生态系统是各种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简单相加,其存在的方式、目标、功能都表现出统一的整体性;(2)动态性,创新生态系统是不断动态变化的.”[3]

协同创新有多种模式,其中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联合即产学研联合作为其重要模式之一,有助于提升高校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整体提升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高校怎么写作社会,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作用.

协同创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的关键所在;这对中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关于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的教育对培养高技术和创新式人才起着重要作用.但调查显示,当前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严重问题.

(一)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必要性

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仍以单一学术型、科研型培养模式为主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彼此之间的联合进展尚不够明显,原有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和解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所培养的研究生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多样化专业人才的需求.

当前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研究生管理体制与机制计划化模式依然严重,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依然受政府束缚,还是按统一考试和计划进行”[4];“培养应用型研究生实践基地缺乏,有的专家指出,对理工科而言,校企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不得不主要依靠自己的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实习基地等完成培养.在研究生课程中,实验或实践训练课程开设不够,产学研结合紧密程度有待提高.”[4]

以上所述都对协同创新环境下进行更高水平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在中国,各种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等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力量.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实现高校与这些机构的深度融合,符合中国目前的教育方针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当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研究生的有效途径.

(二)产学研联合培养的概念与意义

产学研联合起源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念体现了系统的思想,与技术创新模式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变紧密相关,是对自主创新内涵的丰富深化,反映了当前科技改革发展的最新趋势.”[5]在政府指引下,形成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多种形式.本文中所提到的产学研联合是指科研院所、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是社会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开放式教育模式.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相互配合,努力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高校的发展以及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推广产学研联合培养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培养模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和趋势. 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以实现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为出发点,把教育、科研和生产三种行为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优势,有利于实现课堂与社会的紧密相联,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书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达到辩证统一,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虽然总体上进展比较顺利,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和运行出现了一些问题,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高校教育资源相对紧张,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存在突出的矛盾.这些问题既有理论认识方面的原因,又有社会发展阶段性和机制建设不完善的原因,亟待进一步的探讨.

(一)对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战略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中国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处在起步阶段,联合培养主体对这种模式的战略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水平还是低层次的.部分导师在培养过程认为单位的科研目标是参与联合培养的根本原因,对学生的培养关注不足.中国产学研联合一般发生在资金雄厚的大企业,而中小企业因缺乏开展技术研发的资金,高校和科研单位在选择联合对象时往往将中小企业排除在外.

(二)相关制度和机制建设不够完善

多数产学研联合培养仍处在探索阶段,导师互聘、双方间技术合作、人员有序流动和交流制度尚不完备.高校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缺少产学研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缺乏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双方的合作也仅仅处于表面,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

企业往往对研究生的期望值过高,缺乏相关投入,积极性不高,对知识产权的归属存在分歧,最终导致企业单位不会过多投入,并且不会对其进行有效的实际性指导,不利于学生创新性的提高.

在联合初期研究生希望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一旦接触真正的项目,由于公司以利益为出发点,而研究生在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差,缺乏对企业和事业的了解,与公司的沟通比较少,往往会打击自己的积极性,阻碍自己的创新意识.”[6]为此,在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的实行阶段,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单位,都必须对研究生有足够的关注,提高其自身的能力及创新思维.

(三)研究生教育质量不能满足科研需要

整体上讲,中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平稳上升的,但因急剧扩招调整带来的生源质量,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问题,造成部分生源质量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平均水平有所下降,两极分化比较.“目前研究生主要通过统一的笔试和面试来选拔人才.但是对于这种方式,受访者普遍提出异议.认为这种选拔方式缺乏对研究生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考查,且有与外语和政治成绩一票否决的现象,无法选拔出潜在优秀生源.”[4]

协同环境下的生联合培养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技术创新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四、完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建议与途径

在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具体运行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暴露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积极探索和寻求解决策略,逐步优化和完善这种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模式,构建典型模式以起到示范作用,从而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因此,各参与主体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合作、统筹协调,注重研究生联合培养具体工作的开展,根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目标,调整培养的思路和策略.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以下等方面的建议和途径,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

(一)领悟协同创新思想,全面提高对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战略性认识

当代创新模式逐步演变为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受到普遍的高度重视.因此,要不断加强思想宣传,使参与主体深刻全面地领悟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思想,从而树立正确的研究生联合培养观.从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所需的各要素出发,大胆拓展联合教育思路,积极寻求实现产学研的新方法,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联合培养教育,培养高层次、专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二)提高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尽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具有特殊性,但招生标准绝不能因此而降低.在保证必要招生名额的基础上,可向重点学科、社会亟需及需求量大的学科适当倾斜.在选拔时要改变单一的选拔模式,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扩大复试比例,同时注重不同学科选拔方式的多样性,确保能将那些学习能力强、实践基础好、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选拔进联合培养项目.

(三)高度注重导师队伍建设,保障和提高研究生质量

导师是影响着研究生的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生质量的提高既有赖于导师的学术水平,又有赖于导师的指导力度.完善导师制度,实行导师责任制,切忌把研究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充分发挥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导师要尽量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情况制订培养计划,注重培养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从而有效地保障和提高研究生的质量.

(四)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

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制定相关制度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到产学研模式中去.同时要完善法律体系保护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企业和科研院所要自觉遵守联合培养合同,配合高校相关的培养工作.

在研究生联合培养中的要明确产权关系,产权关系主要是指科研成果的归属问题.为避免产权纠纷,研究生在读期间所形成的专利、科技成果等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要有明确的协商规定.

(五)共同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有利于推进科计创新.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的综合性平台.科研院所可以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企业可为研究生接触生产实践第一线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机会;高校可为科研院所提供教学、科研资源和高层次人才.各参与主体间加强沟通协调,深化合作项目,要尽最大程度地开放各自科研资源等.

高校可以邀请那些潜心研究、学有建树的科研人员展现和交流自己的学术成果,开阔学生视野.同时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可以到高校研究生指导老师,也可以将研究生送到高校进行课程学习,并聘请高校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对研究生进行理论指导,从而充分利用高校在教学上的优势.

五、结语

加强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是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新思路,也是新时期提高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怎么写作于企业和社会发展能力的关键.建设共享平台,实现资源互补,通过加强协同创新和产学研联合培养,能够把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有效地结合起来,长期深入联合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和满足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对科技进步与产业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新探索,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实施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内在要求与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