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在生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点赞:3629 浏览:85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新形势下,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导师的业务水平、创新能力、思想素养、工作责任感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从分析现状出发,提出了几条意见,以期改进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 键 词 :研究生培养;导师的地位和作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46-02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迅速跨入研究生教育大国的行列.研究生导师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需要具备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导师因素

1.业务水平.科研与教学相统一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特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求导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导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好坏.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不仅需要有扎实、宽广、深厚的基础理论,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还需要有活跃的学术思维、丰硕的科研成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始终要能活跃在学术前沿,在本学科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名优秀的导师,还需要有适合学生发展的指导方法.对于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应该适度,像老板一样把学生当作自己的科研劳动力或者对学生放任自流、几句话就打发学生的教育方法都不太科学.导师应根据自己学科和研究方向,形成一套独特的指导方法,以学生的资质为基石,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素质自由而和谐地发展.

2.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学生不断前进的原动力,导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导师的创新意识不仅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本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更需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面向现实需要去学习和探索,把学科知识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创新性导师能洞悉社会需求和发展,改进研究方法,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及时调整研究重点,确保研究课题的创新潜力和研究资助.

3.思想素养.导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人格的垂范者、行为的楷模者.导师是研究生学习和模仿的重要参照,导师的榜样力量、人格魅力和精神感染在研究生培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观察一下心态浮躁、消极,甚至学术观点和倾向不健康,缺乏严谨踏实学术精神的导师,往往会发现他所带的研究生或多或少存在理想、信念迷惘,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个人实用主义倾向性强等现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的榜样与模范作用会影响研究生的一生.作为一名导师应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加强自我修养,用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勤奋刻苦的敬业精神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4.工作责任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作为一名好的导师,首要要有责任心.现在出现了一种不良的情况,学生与导师之间的联系更多是的依赖、短信、邮件等载体,导师与学生的交流也更多的是寒暄式的交流,没有实现交流的常态化.有的导师不关心研究生招生工作,也不关心培养研究生的各项规章制度,甚至基本的培养环节,如选课、开题、答辩等要求都不明了,平时对自己的学生不管不问;也有的导师俨然把自己当作“老板”,学生是廉价的劳动力,只从科研任务和科研项目出发,下达年度指标,严格要求学生完成各项任务.真正有责任感的导师应是以培养学生为主,从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严格要求、悉心指导.随着培养环节的深入,根据学生发展的情况,适时改变教育教学的方式,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和管理.

二、导师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现状分析

由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是身为一个研究生的最大特色,这也是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模式与本科生阶段相差甚远的原因.其中,导师负责制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大特色.下面笔者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来分析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1.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的制定是研究生学习生活开始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学生整个培养过程的效率和培养质量,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学习课程的选择和实践计划等等.研究方向是在导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的学科背景和特长,综合考虑导师的研究领域选定;学习课程则是学生与导师基于确定的研究方向和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来选择;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文献阅读与综述、学术活动和交流等等,在导师指导下,学生根据现有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培养计划需要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做到有计划、有要求、有措施、有考核,并适时调整甚至变动.在制定培养计划环节,存在不少问题,可以概括为“不平衡”.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导师与导师之间发展的差距直接影响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

2.课程学习.课程学习是开始专业方向研究的第一阶段,不仅包括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的学习,更是文件检索、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等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研究生阶段实行学分制,由于课程学习集中,任务重、时间紧,在前期不少研究生把主要精力集中投向课程学习方面,忽视了研究性的学习.也有的学生为了能够顺利拿满学分或为获高分,选择难度比较小的课程学习,导致在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后才发现自己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导师在学生课程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仅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指导学生选择与研究方向相关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收集与之相关的论文资料,指定学生阅读相关的专著和查阅某些方面的文献,及早地为进行课题研究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帮助学生加深学科了解、增加知识的同时,导师也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从简单的知识学习过渡到研究性的学习.

3.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工作阶段是研究课题选定的阶段,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写作.对于选题,有的导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因为知识面的限制和阅历的不足,很多学生难以把握学科前沿研究方向,很容易走弯路甚至错路;也有导师手把手指导,出几个题目让学生自己选,或者直接指定研究课题.指导学生选择研究课题应该适度,放任和包办都不合适.在此阶段,导师虽对学生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但在众多研究课题中,如何选择一个适合学生的课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导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时,除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等主观因素外,还需要考虑相应的实验或实践条件、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以及先进性和可行性等客观因素. 4.论文写作.写作的过程是语言文字材料的安排与驾驭的过程,同时也是思考的过程,更牵涉到作者对知识内容与知识议题的理解与呈示.良好而精确的写作习惯必然引发良好而精确的理解活动,这将是更为无形而影响深远的一项资产.在研究生完成论文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理论的,有实践的,也有研究条件限制等.这就需要导师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指导学生.指导并非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而是引导学生的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科学上的创造性和开拓精神.

三、改进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地位和作用的对策

1.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导师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导师的学术水平和人格素养影响着学生的现在和将来.建立一支优秀和过硬的导师队伍,必须加强对导师的选聘、培训和考核工作.研究生导师一般应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和较高的学术威望,在教学或科研工作中取得过显著成绩,治学严谨,学风正派,思想品德高尚.学校应严格把关导师遴选的资格审查,宁缺勿滥,对于不符合导师条件的教师应坚决予以否决.在上岗前,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学习有关研究生的培养制度、政策,了解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要求等基本内容外,也要对研究生导师进行教书育人的培训.如:可安排一些德高望重的导师介绍他们好的做法或经验,定期举行导师交流会等.要保持导师队伍学术活力和可持续性发展,不断完善导师评价机制,对导师进行定期考核,打破导师终身制势在必行.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导师终身制的危害,也出台了很多奖惩的政策,但是真正实行起来却非常温和,并没有撼动导师终身制的根基.建立完善的导师评估淘汰机制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改进教育指导方法.导师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既不能包办,也不能放任,应讲究方式方法,逐步引导研究生走上独立的科研道路.比如可为学生开列必读书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定期跟学生见面,检查和指导学生的研究进展;带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研究课题,提高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人才等.对基础比较差的或者是转专业的学生,前期可重点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弥补相关知识漏洞.总之导师可通过上课、自学、交流、实践、参加学术会议等多种渠道,寻找指导学生的新思路、新思维、新思想.当然,不同的学生,因个性、学历、年级、基础等因素,会有很大的差异,导师如使用千篇一律的指导方法,并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在不同情况或不同时期下,需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具体指导.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营造良好的科研团队氛围.导师可在学习和科研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发挥主人翁精神,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团队的发展之中,营造一种气氛融洽、平等沟通、教学相长的氛围,建立一支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队伍.其次,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问题.导师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和人生阅历帮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活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再次,及早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导师拥有大量的人际关系资源、社会资源,可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凭借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实践、就业的机会,帮助学生解决最担心的就业问题.

4.探索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导师团队,是由少数知识互补而又相互关联、为实现特定目的而承担相应责任的研究生导师组成的小组.[1]在研究生培养中,同一个专业有许多研究方向,而一个导师精通的领域毕竟有限,导师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不同知识背景与学术专长的导师组成的导师团队能改变过去单一导师指导下带来的知识面不宽、专业领域过窄的缺陷.研究生与不同的指导教师轮番进行交互式接触,可以博采众长,形成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推行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成为一种客观需求.首先,梯队结构要合理.一个合理的导师团队需要由不同教育背景、不同专业专长、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导师组成,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科研水平、较强的创新理念,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并且可持续发展.其次,责权利要相统一.要明确导师组成员的责任和义务,每位导师应积极参与研究生的指导工作,避免造成相互推诿的局面和导师团队虚化或流于形式的情况.同时导师团队成员要相对稳定,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再次,学术交流要活跃.导师与导师、导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汇报科研进展情况.导师也应为学生提供外出交流的机会,不定期邀请校外专家来做学术报告.

导师在生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导师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