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非典型”生的“典型”求职路

点赞:28765 浏览:1316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钱钟书有句名言,“围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已结束,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全国约有140万名考生报考,比2009年增加13%,报考人数创2001年以来新高.今年,将有更多的人走进“研究生围城”.

虽然考研者再创历史新高,但对于面临毕业门槛的研究生来说,他们正逐渐成为就业路上“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一族.与即将步入研究生殿堂的新生相比,他们面临的却是另一种焦急,一种延后了几年的焦急.

优等研究生的求职之殇

2009年12月3日,李扬(化名)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因为就在这一天早上7点,我从北京西站下车,开始了北漂生活.”

李扬是武汉某著名师范大学的研究生.2007年6月,本科即将毕业的他被武汉一家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录取.“在研究生近3年的时间里,我始终保有自己的理想,认真地学习,深入地思考.”

2009年11月,李扬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11月底,导师通过邮件表达了对李扬论文的赞许.“我取得的这份成绩,真的很值得老师、父母骄傲.”李扬说.

既然学校里的工作已经完成,他把所有的经历全部投入到求职的路上.然而,这时的李扬才发现自己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从2003年考入大学到现在,他将所有经历放在了学习上,他没有做过任何,现在当李扬面临求职时,看着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简历,李扬有着说不出来的痛.

2009年11月某日,武汉市首届硕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武汉武昌的洪山体育馆举行.李扬早晨6点起床,不到7点就去排队,8点半招聘会开始时,队伍已经排了将近1000米长.

“这是硕博专场啊!我以前参加过面对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招聘会,但队伍也没有那么长,当天的情形只能用‘水泄不通’来形容了.”随着时间推移,人越来越多,会场也越来越热,招聘人员都是只收简历,连问都懒得问了.

硕博招聘会上,李扬千辛万苦才从人缝里塞进了3份简历:两个职业学院教师职位和一个医药公司的文秘职位.

“招聘方都是说要我回去等通知.”李扬带着几分喜悦离开了招聘会.此后一个星期,李扬每天都在等着有人打来通知面试,但是只等了个空.

李扬并没有气馁,随后他又在武汉参加了几次所谓的硕博招聘会,但结果又和第一次出奇地相似.

之后,李扬继续一次次地参加招聘会,虽然也经历过了几次面试,但最后都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当李扬在各个招聘会场之间奔波的时候,同学们甚至都笑了,“他们说招聘会没有用.那时我根本不相信,现在看看,这是他们的经验之谈.”

“直到那时,我的理想大厦才彻底动摇.学校里,我年年拿一等奖学金,尽管我读书很多,但招聘单位不会看重这一点,或者说他们无法求证这一点.”面对现实,李扬是那么的无力,倍感压力的他无处诉说,只能给家里打,大哭一场.

北漂,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远

在随后的日子里,李扬在几个大的招聘网站上浏览招聘信息,他发现北京有很多的私人出版公司要他这个专业的人,于是他萌生了到北京试试看的想法.

刚去北京的10多天里,李扬不停地在网上投简历,总共大约投了上千份.

李扬把自己简历的各个版本都保存着.大学时,他的简历有6页,主要内容是获得的各种奖项,包括奖学金、征文比赛等等.在研究生阶段刚刚开始找工作时,简历变成了3页,主要是论文和所学课程.来北京后,李扬的简历变成了一页,成了真正的“简”历.

“一次次的求职经历让我明白用人单位其实只看重我干活的本事,不看重我得过什么奖,更不看重我上过什么课.”李扬说.

他每天都盼望着电子或者手机能够收到招聘单位的回音,然而大多数时候,李扬都是在空等中度过一天.有招聘通知的日子,天不亮李扬就会起床,早早地来到招聘单位,然后使出浑身解数来回答用人单位的问题.

通常面试时,招聘人员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有工作经验吗”李扬回答:“我没有实习过,一直都是在认真读书.”招聘人员会就读书方面再问李扬几个问题,之后就是回去等通知.有时候,招聘人员会问:“你对你的月薪期望值是多少”这个问题让李扬颇为无奈,“我想要的只是能够工作,能养活自己就够了.”


李扬现在时常抱怨:“为什么偏偏到我毕业时遭遇就业寒流在求职的过程中屡屡失败,我信心也在一次次的求职失败过程中消磨殆尽.”

2009年12月21日,李扬终于接到了一家在清华大学东门外的图书出版公司的入职通知.单位给的待遇是每天75元,等李扬毕业后视表现签订就业合同.李扬粗略地算了一下,毕业前他每月能有1800元左右的收入.

为了上班方便,李扬搬离了同学的住处,在离单位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5平米的地下室,租金每个月500元.在那家出版公司里,李扬的座位离自己所属的小组有20米远.“上班的第一天,我最大的感受是办公室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检测.大家都带着面具度过整个白天.”

从学校开始真正步入社会,李扬的心里一时难以改变.

工作让我压抑了说话的

工作教给李扬的第一条人生经验是:沉默,压抑说话的.

在网上投简历时,李扬看到,很多公司都在招聘简章上特别写明:能够承受较大压力.“当时我只是很模糊地意识到工作比较多,8小时内完成不了就要加班.”

“现在我知道并不仅仅是这样,‘工作压力’更多的时候指向未来,是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李扬开始失眠、做噩梦,白天没有精神,一看到电脑屏幕就头疼.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大量喝咖啡,这样才能保证每天完成规定的任务.

2010年刚过元旦,李扬病倒了,症状和感冒相似.海淀医院的一位大夫看到李扬的第一眼就问:“你这不仅仅是感冒引起的,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

李扬后来给同学打说:“大夫的眼力实在是太厉害了,治感冒把我心里的事都看出来了.”

尽管因为压力病倒了,但李扬还是回到单位上班.主管也会经常把他叫到小会议室里教训一顿.虽然刚开始,面对训斥李扬非常不适应,“但我立刻就明白了,工作与上学完全不一样.工作要求我迅速熟悉新的事物,并且创造出能给公司赚钱的价值,而学习是可以慢慢地来.原来我需要学习的还有那么多.”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李扬可以和同学就任何话题展开激烈的争论,尽情表达自己的意见.可是工作了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不提工作时大家都对着电脑屏幕忙碌着,就算是中午休息,同事们大都以电影、服装、篮球为话题,在嘻嘻哈哈之间度过宝贵的一小时.“我又怎么可能去突然闯入,提出那些尖锐的话题”.

李扬所在的出版公司,为了保密要求,进行了上网限制,个人无法在办公室里用、MSN之类的聊天软件.

“我开始压抑想说话的了”.下班后,李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地下室的小屋里,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立刻睡觉,再多的话也抵挡不住浓浓的睡意.

1月20日,李扬在上班刚满一个月的时候,他给同学发了条短信:“我辞了”.

“因为自己感觉到神经有了很大的问题,去医院检查,医生也证明了我的感觉.考虑到开学后,我需要在北京和武汉之间奔波,房租加路费实在太贵,所以我选择了辞职.先完成毕业的事情再考虑求职.”李扬说.

读研,就业压力的缓冲剂

李扬曾经和同学们聊过,他们之所以选择继续读书,一方面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而更多的是期望在未来能够得到更高的工资.

不过现实证明,读研只是推迟了面对就业压力的时间,更高的工资似乎也仅仅是自己的梦想.

至于学术追求,大家都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在学校取消了硕士研究生要发两篇论文的规定后,只要在毕业论文上不出差错,一般都能毕业.李扬说:“我感觉,很多人都是学术大厦门前的过客而已,就算是能窥其门径的也很少.整个社会都在浮躁中度过每一天,校园里也一样的.”

一个“非典型”生的“典型”求职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公司实习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研究生3年是轻松的,没有谁会查考勤,导师也很少主动找学生,两年制的研究生也是如此.这样,大部分同学都不再努力读书.”李扬这样描述研究生生活.

李扬认为:“硕士研究生其实是一个非常尴尬的角色.很多的公司都愿意要本科生,因为工资少,还容易塑造成公司需要的角色.所有的高校,包括大专院校、职业学院都要博士,因为有教学评估的压力,有发文章数量的规定.这一切都是硕士研究生入学时都想不到的.”

2009年,李扬的许多大学同学结婚,在网上看着同学们快乐的笑脸,还有一张张精美的结婚照片,李扬开始怀疑理想与现实哪个更重要.

经验与学历,谁更重要

“从本科时同学网上的照片里,我看到了差距.那是在与残酷现实的斗争中取得胜利的笑容.”一个同学安慰李扬说,“工作经验谁都会有,可是学历不是谁都能有的.”

谈到自己的研究生同学们,李扬自己感觉很惭愧,“和他们丰富的社会经验比起来,我简直就是白痴.”

在读研期间,李扬的好多同学开始自谋生路:或者带家教,或者去高考辅导班讲课,或者去一些公司实习.“即使像我这样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也会去寻找发传单等.总之,研究生期间,赚钱似乎也是一门必修的课程.”

工作过了,就拥有了很多社会经验,起码是对自己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我什么都没有,只能从头开始.”

虽然李扬和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但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那就是起薪很低,大约2000元左右.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数字,没有哪个公司会再高了.日后能否涨工资就要看个人的本事.那好像是很遥远的事情.”李扬对以后并没有做太充足的准备.

“现在我才知道,当初我选择来北漂,只是看重了这里大量的机会,却没有考虑到这里生存的成本.仅仅是生存都要付出很高的成本,更何况生活!”虽然还没有放弃继续北漂的念头,但李扬隐约地感觉到自己可能无法在这里扎根,终有一天还会“漂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