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透析生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建议

点赞:14021 浏览:588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应是知识型人才,更应是创新型人才.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虽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创新能力仍存在明显的不足.本文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来了解研究生对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的认识,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深入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建议.

关 键 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020-03

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21世纪,创新引领着科技,科技引领着未来,创新俨然已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潮流.创新要靠创新型人才实现,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创新型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世界之所以需要创新,乃是因为事物发展“扬弃”的规律所致,只有新的事物不断出现,并抛弃事物发展中不合理的成分,事物才能更好地发展.所以如何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培养创新型人才主要从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三个方面着手.思维、精神和能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目前,关于创新能力方面的研究和调查问卷较多,如朱锦秀[1]以重庆市的高校研究生为对象进行了创新能力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高校研究生虽然在创新素质的表现和发挥上不尽如人意、有待加强,但是对自身创新能力的评价还是非常有信心的,认为“非常好”、“一般”的人超过大半,达到76.75%.景荣[2]以扬州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例进行了创新能力现状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创新的认识与参与执行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一方面积极追求创新,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主动的精神状态;而另一方面又在行动上缺少执行力,缺乏投身实践的信心和勇气.凸显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不足.总的来说,我国各大高校在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虽然着重在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开展了多方位的探索,如增加实验课、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开展创新科技大赛等,但是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仍然没有得到出色的发挥.目前我国虽然关于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方面的调查和研究也较多,但是并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研究生在这两方面也存在普遍的不足.本文基于山东省教育厅资助项目,以创新型人才调查问卷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深入分析研究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调查问卷分析

接受问卷调查的为近五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生约占三分之一),他们分别在一汽集团、金风科技、延锋伟世通、三一重机和华润上华等企业工作.本文对回收的96份调查问卷做如下统计和分析.

1.对创新型人才的认识.调查显示,对“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哪一点”的选择结果是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占45.8%,选“创新思维”的占34.4%,选“创新精神”的占19.8%,说明大部分研究生认为在创新三要素中,创新能力培养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也突出了创新三要素发展的非协调问题.在“用人单位更需要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中的哪一种”选项中,回答“创新能力”的毕业生占45.8%,“创新思维”的占32.3%,“创新精神”的占21.9%.说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着重培养企业导向性的人才,企业要求研究生应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以上统计分析表明,拥有较高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进入企业内部,都会受到广泛的欢迎.虽然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学生在创新能力的表现上却不尽如人意.如朱帆[3]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师生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发现师生普遍认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高,甚至呈现偏低的趋势.张鹏[4]运用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研究方法,调查了北京5所高校和河北8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状况,发现大学生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与实践严重脱节,大学生虽有创新意识,但付诸实践的却很少.从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大学生的自身情况来看,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迫在眉睫.

2.对个人创新素质的评价.在“对自己的创新素质作出评价”选项中,最低分1分,最高分10分,毕业研究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打分平均值6.2分、创新思维6.5分和创新精神6.6分,说明大部分研究生均认为自己有一定的创新素质,但创新能力较弱.在“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使你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哪一种得到的锻炼最强”选项中,选择结果显示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占44.8%,选“创新思维”的占37.5%,选“创新精神”的占17.7%,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研究生阶段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关于“你个人进行学术研究或技术开发出现创新灵感的次数”选项中,有50%的毕业生选“一般”,有34.4%的人选“偶尔出现灵感”,12.5%的人选“经常出现灵感”,3.1%的人选“从未出现灵感”,说明大部分的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创新品质.但是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是否针对科研课题提出过新的思路”选项中,43.8%的学生对科研课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并实施,39.6%的学生提出但未实施,16.6%的学生从未提出任何新的思路.虽然相当一部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较强,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并未付诸实施,这也凸显了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不足.在“你认为创新需要哪些重要条件”选项中,超过51.7%的学生选择了扎实的功底和广泛的知识面,所以要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阅读至关重要.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不高的深层次原因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外界环境因素

1.学校的创新氛围和创新体制.学校创新氛围不足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少,研究生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一个首要体现是实践能力较强.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存在哪些缺陷”选项中(多选题),60.4%的毕业生选择“实践环节少”,所以学校应该加大实践环节的投入,重视专业课的改革,在科研和实践环节上多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9.6%的人选择“内容陈旧、应更新”,38.5%的人选“研究方法课程少”,13.5%的人选“任选课程少”,说明学校应及时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内容,建议召开硕士课程设置的研讨会,改进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使教学内容与最新的科研成果相结合,加大信息量,增加学科领域的交叉,以突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在学校的创新体制方面,学校对研究生的创新资金投入不够,在“你进行创新活动的经费有保证吗”选项中,53.8%的研究生选择“经费有限,有些创新活动无法进行”,说明国家每年拨给大学的大量经费中,很少用于研究生的创新活动.另一方面,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合理,比如说,研究生教育仍然采用本科教育的方式,而不是像国外那样采用讲座式教学和小组讨论方式学习,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动性,要达到创新的目的更是困难.此外,中国理工科大学人文和艺术教育的匮乏也是不争的事实,事实证明,很多科学大师都具有人文主义情怀和艺术气息,如爱因斯坦会拉小提琴,钱学森棋琴书画样样皆通,所以人文和艺术教育对提高一个人科学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5]. 2.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对于“你是否在课堂上对老师讲的内容提出过质疑”的问题,回答有时质疑的人占68.8%,经常质疑的人占9.4%,而从未质疑的人占21.8%,这说明学生很少对老师讲的内容质疑.中国学生十几年来所接受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很难对老师讲的内容质疑,如果教师很少将创新思维与教学结合,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不会有创新的积极性.此外,教师给予学生的实践机会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课程讲授方式怎样改革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选项中,70.8%的毕业生选择多讨论、课堂上师生互动,说明广大的研究生也期望着这样的教学变革.

深入透析生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建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研究生导师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你觉得你所在学科的研究生导师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选项中,50%的毕业生认为只有一部分导师有,33.3%的人认为大部分导师有,仅有16.7%的人觉得绝大部分导师有,说明导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研究生扩招后,有些学校出现一位导师带多位研究生的局面,这样便使导师与研究生的沟通较少,导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力不从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世纪十年代的研究生在科研上有幸得到导师的关怀和培育,成长进步很快,甚至有的由师生关系发展成为挚友,传为佳话.所以,加强导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培养至关重要.


(二)学生个人的创新动力和实践

1.大学本科学习状况.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本科、硕士和博士哪一个阶段更重要?对于这个问题,50%的人选择本科、硕士和博士都很重要,选本科阶段的人占31.2%,选硕士阶段的人占12.5%,选博士阶段的人占6.3%,这说明本科阶段的学习能够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大学生面临的普遍的问题是平时不努力,考前靠突击,这样虽然能够通过考试,但是不利于长期发展,而且也导致专业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美国名牌高校大学生相比,我国的学生到了大学一下子放松下来了,我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多的.美国哈佛大学的学生在凌晨一两点钟仍然能够坐在教室里安静地学习,而我过许多高校此时恐怕早已熄了灯,我国许多大学的大学生大学四年所储存的知识和能力已经远远落后于像哈佛这样的高校,这样很难与人家竞争,中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之低略见一斑.另一方面,我国大多大学的考试题目非常简单,学生无须花太多的精力就可以通过考试,而世界顶级大学的考试题目之难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学生也就有更大的动力去阅读、求知.所以我国很多大学的学习氛围不尽如人意,是因为基础没有打好,就更谈不上创新了.

2.个人学科交叉能力的培养.在“文科课程的学习对理工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否有帮助”选项中,56.3%的毕业生认为很有帮助,43.7%的毕业生则认为文科课程学习无关紧要,这说明加大文科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表明我国人文教育的缺乏,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也是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同时,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缺乏也是导致大学生创造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过:“艺术(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醒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已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反映越普遍,艺术越优秀.科学(天文、物理、生化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科学家抽象的叙述越简单,推测的结论越准确、越广泛,科学创造就越深刻.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它们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我国高校有必要加大对学生人文和艺术教育培养的力度,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和建议

基于以上问卷调查研究,可知,我国虽然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仍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甚至停留在理论研究方面,并未付诸有效的实施,使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仍然没有较大的提高.基于以上考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优化课程设置和教授内容.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专门的创新课程,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掌握创新的方法.人的创造性思维其实并不神秘,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事实证明,通过训练,任何人都可以掌握一种技能,创新是一种能力,因此也不例外.把创造性思维的规律很好地加以总结并有意识地传授给青年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在创造发明的崎岖道路上逐渐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教师可以适当减少讲授时间,因为研究生都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比本科生较强,教授的时候可以不必面面俱到,而是注重引导,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讨论课,让学生自由发言,最终作为考核的一部分.

2.重视大学的学习和创新氛围.目前我国的学习氛围还不够浓厚,所以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的潜力.学校定期举行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和大学生科技报告会,出版大学生论文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给予各种奖励和优惠,如将创新能力作为颁发奖学金和免试推荐研究生的重要依据.改革考试制度,增加试题难度和灵活性,考试内容涉及前沿科技动态,不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平时教师授课时,为学生安排必要的课外科技读物,由学生自学,写成读书报告,并将其纳入考试范围,这样在读研究生就会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而无暇顾及与学习和创新无关的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3.发展人文和艺术类讲座式教学.在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中更注重实验、定量和数学推导也有其局限性,想象、猜测、灵感、幻想、直觉在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中同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理工科大学的学生来讲,安排人文和艺术课程不太合适,但学校可以要求学生参加这方面的讲座,发展讲座式教学,培养人文情怀和艺术的抽象思维方式,这无疑有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总的来说,人文和艺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长期坚持,才能不断减小物质社会给大学教育带来的不良冲击,才能使大学生正确地看待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而不会受其不良影响,才会静下心来认真地做学问[6].

四、结语

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基本上停留在理论研究上,付诸有效实施的力度不够大,很难有效地提高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解决当下在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有助于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