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认同感,拥抱“网生代”

点赞:25549 浏览:1181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等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意识形态传播打开了广阔空间,原先以单位传播为主要途径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不仅传播广度与速度都显得明显落后,而且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也显得刻板单调.因此,主流意识形态的单位传播被社会传播替代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应当肯定,在电视、互联网和手机通信等新传播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也为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和新机遇作了很多努力,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的新变化面前,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很多方面还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尤其在对青年价值观的引导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意识形态传播的特点

当前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是一种典型的理性传播,其思想内容是以概念、判断和推论等理性形式表达的,而且这种表述都是经过深入思考而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价值原则和实践要求的.因此,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都是理性化的.

但是,当互联网和手机通信迅速普及后,社会传播不仅获得了迅速发展的技术基础,而且也展开了信息传递的影像化、符号化的感性传播方式,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一个视觉文化时代.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人的意识活动主要是处于感性层面的心理活动,使得只有那些能够形象化和感性化的影视信息才能产生喜闻乐见的效应,包含于其中的价值理念、行为规则和理想目标才能得到普遍理解和广泛认同,因此,意识形态传播要想有效化,必然要求其象征化、感性化.

赢得认同感,拥抱“网生代”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互联网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应当承认,对于由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内容构成的我们党意识形态的宣传,主要还是停留在文字阅读或口头宣传的层面上.有的即便利用了互联网的影视媒体等现代传播技术,也没有充分发挥这些新传媒技术能够使意识形态传播影像化、生动化的优势.主流意识形态要想真正进入由互联网、手机、影视媒体承载的大众传播过程之中,成为青年信息传递和意识形态沟通的主要内容,成为在社会生活中真实而普遍发挥作用的信息权力,就必须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字内容视觉化、理性概念感性象征化的转变.

二、青年价值观发生的新变化

具体到青年群体来说,青年人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和生活信念,是一个时代最活跃的意识形态现象,但如果从理论化和体系化的意识形态观去评价这些意识形态现象,看到的不是意识形态,而是零散的、片段的生活意识.事实上,这也是当代社会意识形态发展变化的一个趋势,即生活化、碎片化、感性化.在青年群体中,有时虽然听不到他们对系统理论的辨析,但是在他们对日常生活的思考中能理解到他们特殊、具体而生动的价值理想和生活准则.这些是最广泛、最真实且最有活力的意识形态,普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如果不能同这些新族群的意识形态成功地展开沟通和对话,那就意味着它的普遍意义大打折扣.

比如,航天效应的降低.在我的观察中,目前学生对“神十”上天的关注度已远没有最初杨利伟上天时强烈,由此而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也没有之前般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或可算作另一种意义上的审美疲劳.目前已有不少学生产生了类似的情绪,认为“自身的生活还不够好,干嘛要关注这些东西”.国家要想把握住青年,赢得认同感,单纯依靠宏大事件的激励已远远不够了,不仅要给青年以国家的希望,更要给他们个人发展的希望.

而现在研究生也已经出现了“90后”.90后出生在物质丰富、信息多元的年代,他们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拿着鼠标长大.90后会说,“不管你们喜不喜欢,我们就是未来,”他们也说,“眼前的战役也许会输,但我们终究会赢.”

2012年,冯小刚的电影《1942》成为热论话题,由于太过写实,看完后情绪走不出来.相较之下,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似乎赢得更多青年喜爱.因为他们认为,作为说故事的人,应该在故事里植入梦想,应该在故事中植入人性,让身陷黑暗中的苦难人们,在最绝望的时刻,还能一窥断壁残垣外,地平线冉冉升起的曙光,知道天快亮了,黑夜正在消亡.

当代青年人也重视分享.90后消费和前几个世代的最大差别,则是极为分众、多元,活在各自小圈圈内.2012年,人人网推出了类似轻博客的“小站项目”,也就是提供具共同特质、兴趣的网友,聚集在一起的平台.短短一年,已有高达六十万个小站成立,有各式各样主题,如DIY、旅游、摄影等.人人网的用意,就是“让用户自己去找对的人和对的内容.”

三、怎样让主流意识形态深入青年

具体到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具有较高知识层次的研究生,如何真正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如何让他们真正做到“三个永远热爱”,如何让他们真正从内心里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重大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和尝试.

一是我们举办的第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在全国高校校级学生组织中首次出席了留学生副主席和留学生部长.我校俄罗斯留学研究生袁丽萌当选为研究生会副主席,我校赞比亚留学生木乐乐当选为留学生部部长.第三次研代会是近年来我校研究生领域召开的最大规模盛会,其中,代议制、差额选举、提案制和留学生研究生参选等赋予了校园建设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贸大特色,在这样的活动设计中,我们把政治活动通过国际化的特色,让青年感到有趣味,有意思,想参与,最终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

通过这样的校园活动,我们也认识到,民间有高人.学生领袖是好学生,是学生中热心公益、有威信、有号召力的人.他们的威信不是来自老师任命,也不来自同学选举,而在于他们为同学怎么写作.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这些青年领袖,把他们“请出来”,我们的宗旨是“让好学生成为名学生,让名学生成为带头人”.

二是我们举办的研究生SEED青年发展论坛.SEED论坛的名字取自其英文“种子”的含义,意喻青年创新思想所代表的希望,其中每个字母分别代表了share(分享)、enlighten(启迪)、enjoy(享受)和development(发展).第一届论坛由来自清华、北大、中科院以及我校的9位优秀在读研究生分别围绕航空航天、时间旅行、科幻文学、法律经济、文化交流等科技和人文内容展开演讲,为在场观众呈献了一场精神和学术上的饕餮盛宴,带来一次跨学科、跨领域、跨专业的思想大碰撞.充分体现了中外学生的交流、科技人文的碰撞、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结合,使来自不同学科专业、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研究生能够分享自己的体验. 论坛上半场以“百年中国青年之大有可为”为主题,围绕航空航天、时间旅行、科幻文学等与科技相关的内容展开.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硕士陈家珂,以“协同创新科技腾飞――无梦想不工场”为题,从自己担任清华大学天空工场理事长的经历感悟中,为观众讲述了这个梦想工场成为清华校内第一科技平台的奋斗历程.他说:“当你想要放弃的那一刻,想想当初为何坚持走到这里”.他们亲手制作了四翼、三翼、两翼和单翼飞机、生物闹钟等等,因对梦想的支持而把不起眼的项目做到伟大,最终获得美国波音公司的资助,并夺得全国挑战杯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在读博士邓雨辰,作了题为“穿越时空魅力科学――The Fatal Destiny”的演讲.他的精彩演讲赢得台下阵阵掌声,时间的概念在他的讲解下变得与众不同,通过不可逆的事情发现了时间的方向,高深的时间旅行问题因他的讲解而变得易于理解,他风趣幽默的演讲为本次论坛掀起一个个.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获得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夏笳,以“心怀天下梦想未来――我与科幻有关的十八个瞬间”为题,讲述了人类想象力的问题.宇宙、生命与一切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人类需要科幻和想象,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必将来临.


论坛下半场以“百年梦想青年之历史使命”为主题,围绕法律、经济、文化交流等人文领域内容展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张远萌,以“青年担当促法治民生――践行青年责任、扶助弱者前行”为题,深刻诠释了公益律师工作的重要意义.她认为能够帮助别人度过难关让别人幸福就是幸福的真谛,她讲述的自己帮扶弱势群体的遭遇让现场的观众为之动容,她号召广大研究生应将天下之大装于胸怀,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面临的困难,把帮助他们视为自己的责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在读博士生、来自文明古国印度的魏汉,以“跨国交流推和平发展――从历史角度看中印青年交流对两国的促进作用”为题,以幽默的方式介绍了自己在中国留学期间因中印文化的差异和相互缺乏了解而导致的各种尴尬,并倡议中印两国应紧密合作加强交流,特别是两国青年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他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观众们为他广博的胸襟而赞叹不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在读博士生刘冬瑾,作了题为“经法交融享幸福中国――随心而动的幸福”的演讲.作为首届“工商银行杯”银行产品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他介绍了自己37岁放弃优厚的待遇攻读博士,追求随心而动的幸福真谛.他的幸福经济学中充满了哲理,他认为传统经济学中效用最大化被专指功利最大化,而行为经济学中,效用最大化被专指快乐最大化.这些感悟和专业认知为我们敲开了幸福的大门.

在SEED论坛上,我们让研究生作为主讲人,让老师和同学作为观众,让专家担任点评人,改变了以往研究生活动“我说你听”、“我讲你记”的传统模式,把学生作为活动的创造主体和参与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客体予以看待.此次活动得到广大研究生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好评.

因此,要把人民组织起来,没有组织起来的人民就不是“人民”,更谈不上“人民的权利”――我们就是要把学生组织起来,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而不能仅停留在以理论讲解和概念推论的传统形式向学生灌输主流意识形态.

三是“贸大好系列”活动,包括“贸大好味道”、“贸大好声音”和“贸大好风景”等系列活动.

“贸大好声音”出自学生的手机、录音笔等设施,同学们随时随地记录下贸大最美丽最动听的声音.无论是保安的一次指路,或是食堂阿姨的一声问候,抑或是课堂上老师那略带沙哑的讲课声,这些声音怎么写作全体师生、贴近校园生活.它们存在于宿舍楼下、操场边、课堂中,他们构成了贸大不可缺少的元素.研究生广泛搜集来自校园内各种代表性声音,通过BBS、微博等媒体展示在全校学生耳边,当每一个同学回想起“贸大好声音”时,都心怀感恩,铭记责任.

“贸大好味道”以寻找贸大美食为线索,先后多次深入食堂后厨、与后勤怎么写作人员一道经历凌晨食材采购、跟踪拍摄饭菜制作、采访厨师业余生活等.拍摄活动历时两月,采用广泛宣传,大众评选、网络的形式评选出贸大十佳菜肴及十佳厨师.活动让同学们第一次近距离了解了这些平日默默无闻为全校师生怎么写作的工作人员,也让后勤怎么写作人员感受到广大研究生对他们的关心和敬意,在校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根据优酷网网站统计,贸大好味道的视频播放率已超过2万余次.人人网转发过万次,在优酷网2012年全国原创视频中排名进入前20位,在网上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贸大Style”.

此次活动,是研工部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思路的一次勇敢尝试,是完全突出研究生在思政教育中主体地位的一次大胆实践.研究生的理想信念,不再由教师去说教,而由研究生自己去树立,不再止步于言语,而是落实到行动中,不再停留在课堂书本中,而是充满校园平凡的角落,此时此刻,教育不再只是教课的行为,教师也不只存在于讲台上.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一个个感人的事例,一个个发现“真善美”的学生,都在扮演着教师的角色,发挥着育人的高尚作用.而他们的作用,往往更能深入到学生心中,激发起学生共鸣.当学生们看到生活的意义,尝到生活的苦与甜,学会在苦中作乐,逆中求进时,他们便会互相鼓舞,互相影响,将抱怨化为理解,将压力化为动力,将失望化为希望,将痛苦化为欢乐,看到生命的意义,铸就广阔的胸襟,打造坚强的意志,走向辉煌的人生.

通过“贸大好系列”活动,我们深刻体悟到,真正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能够入心、入脑,不是靠说教,不是靠命令,而是靠我们的活动设计,靠我们给青年们搭建的平台.有了这样的平台,让青年自己通过活动,体悟到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他们通过关注和倾听这些普通人的故事,真切感受到伟大其实并不遥远,真善美其实就在自己身边.举办这样的活动,没有那些感官的刺激和视觉的震撼,也没有一时兴起的激动和快感,但感受到的是一种超越了自私和功利而将他人幸福与自己相连所获得的一种精神愉悦感、灵魂净化感和价值实现感,而这种感觉一旦产生,它不仅属于一个人,而且会感染身边的人,甚至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历久弥新,而和谐的社会氛围便由此建立.

综上所述,要想让主流意识形态深入青年,我们应当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知识优势和思想优势,用鲜活的故事和朴实的话语打动人心,把主旋律像小说一样隐藏在故事和人物之中,而不是乏味枯燥的说教和灌输.我们要认识到,主流意识形态同青年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是引领而不是批判,是对话而不是压制,是寻求共识而不是诋毁限制.我们在做主流意识形态的青年宣传过程中,不应该滥用“标题党”、“断章取义”等手段,这些手段可能是用来实现美好目的的,但是当他们被“祛魅”的时候,对青年的伤害会更大.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主流意识形态需要经过感性的“打包”,经过入情、入理、入脑、入心的感性形式,才能真正打动青年.使用青年喜闻乐见的话语是我们的基本功、敲门砖.构建本地化的、群众性的、富于哲理和动员力的话语系统,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我们应当努力在每个普通人的人性之中找到亮点,我们要慎推高大全的人,而用寻找美的眼睛在普通人之中发现人性的光辉和伟大,这样的人更亲切,更朴实,更自然,这样的人你也可以做到.我们必须把宣传同青年喜爱的感性形式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意识形态观念蕴含在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之中,才能使主流意识形态超越理性概念与感性意识的间隔,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同青年价值观的沟通对话,在最大程度上争取共识.

责任编辑:韩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