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优化

点赞:28790 浏览:1315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从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导师制与学分制结合的分段式本科生培养模式,并提出其实施要求.

关 键 词 :导师制;培养模式;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7-0056-02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始于19世纪英国牛津大学,被称为牛津大学学术瑰宝上的一颗明珠[1].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目前仍然采取导师制教育模式.具体的实施是将学生分成1至3人每组,每周进行学术讨论.在剑桥,这种教学方式被称为“supervisions课程”,在牛津被称为“tutorials教程”.其好处是,学生可以在一个小范围的学术讨论之后,直接反馈得到自己近期的论文或工作成果[2].1970年成立至今的白金汉大学目前仍然保留了每周的“tutorials教程”.比起标准的课程授课及测试方式,“tutorials教程”更具有挑战性,因为每次讨论上,学生都必须做大量的预习,查阅大量的书籍、资料,课前准备充分了,才可以快速推进课堂讨论的进程,否则将很难和别人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我们毋庸置疑导师制的价值,纵观导师制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导师制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品格的塑成、兴趣的培养以及智力生活习惯的养成.本文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导师制具体国情,探索一种能较好地适应我国教育体制发展、适应我国目前高教特点的导师制教育模式.


二、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几年来在我国部分高校的本科教育中进行的尝试,20 世纪末以来,北京大学等一批重点大学开始试行本科生导师制.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新生事物,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各高校的实施模式、阶段和效果也不尽相同,如从导师的指导内容上划分,现在各高校实行的类型主要有:生活导师制、实习导师制、素质导师制、学习导师制、科研导师制等[3].在我国,导师制一直只用于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普遍采用的是辅导员制度,只是近些年来才在本科生中推行导师制.由于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并且本科生教育,国内国外差异较大,导师制在国内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实施的效果,下面就目前国内本科生导师制出现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两点.

(一)导师制个性化辅导的优势不明显

导师制存在的前提是生师比例小.从1999 年以来,高等院校执行“扩招”政策,本科生数量在“扩招”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很多高校因为迅速的扩张导致师生比例失调[4],甚至有些院校的正常授课班级都已达到了几百人.这类院校的“扩招”显然已具有了逐利的性质,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导致了学生素质下降,此类高校不适合实施导师制度,不具备导师制生存的土壤.然而扩招是目前大多数院校都经历过的,生师比居高的现象很普遍,如何在此类高校中推行导师制度,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经费成本压力大

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是一项十分昂贵的人才培养模式,维持导师制这种教学模式,必须加大经费投入[5].国外的一些名校也常面临着经济问题.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一些名校,往往会利用社会捐赠基金来填补教育资金的缺口.但是近几年欧洲的经济危机,社会的捐赠减少,此类名校也面临着经济拮据,导师制举步维艰.在国内高校,政府投入较之国外减少,并且大多数高校得不到社会力量帮助办学,加之学生数量众多,所以短期来看,国内高校普遍实施照搬国外的导师制还不具备充分的条件.如何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实施导师制,提高本科生的教育质量呢?

三、构建导师制与学分制结合的分段式本科生培养模式

在国内高校实施导师制教育模式,遇到的最大障碍是高额的导师制教育经费投入以及生师比过高问题.国内绝大多数高校近些年经历了扩招扩建,甚至一些高校进行了搬迁,这些高校目前并不富裕,因此,实行昂贵的导师制显然是相当难的.中国的国情特殊,学生自身情况和学校教学模式与国外大学不同,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中,完全照搬国外名校的导师制教育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特别是国外教育方式中独特的个性化培养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以此为基石建立适合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实情的导师制.

采取导师制、学分制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学分制为主,保证学生的基础教育和专业知识的获得,同时以导师制为辅,突出个性化教育.学分制仍然是本科教学的核心和基础,但它并不排斥其他的教学形式,如导师制、讲座、校外实习等.同时考虑到中国大学教育的国情,生师比居高,不利于导师制实施.采用分段式导师制,利于学生分流,解决高生师比问题.

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对导师的需求是不同的.在本科生的培养中,大一年级学生一般是完成了高中到大学的适应性教育期,此时可以不配备专业导师,应该给学生配备辅导员导师,以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为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专业领域思维”[6].大二、大三年级是专业领域知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应给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实行导师制度利于学生有目标地系统规划自己的学业,可为后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做好铺垫.大四是综合能力提高期,同时学生也面临就业或者继续学习,此时可以根据学院本身的情况酌情给学生配备专业导师.采用这种分段式导师制,缓解了教师资源不足,同时减少了资金投入,是我国高校实施导师制可采用的一种有效途径.表1给出了分段式导师制的本科生教育模式.

表1分段式导师制的本科生教育模式

四、导师制与学分制结合的分段式本科生培

养模式实施的要求

导师制、学分制相结合的分段式本科生教育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规定每学院每个新学期为各专业的本科二年级、三年级或大四学生在新学年安排导师,导师制度可采用双向选择措施,教师可选学生,学生也可以选择导师.具体可通过教师简介或者学院网站等渠道让学生尽量了解每位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等,也可以让学生填写意愿书,表达自己的选择意向、学习目标等.最终通过意愿调配,完成师生的双向选择.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原则上每位导师可带学生3-10名,导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所带的学生数量,来为自己选择辅助教师,辅助教师既可以是年轻的教师,也可以是在读研究生或者高年级本科生,这样可以缓解副教授和博士层次以上教师繁重的科研、教学、管理等任务,辅助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年轻的辅助教师和学生们年纪差距不大,也利于沟通.在美国,研究生或助教参与本科生的教学指导工作是非常普遍的[7].

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优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导师制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学术指导方面,导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及自身的专业方向,给出学生合理的课业规划,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自己的想法,由导师和学生沟通协商制定,导师制度不是强制制度.

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导师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够保证每周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同时,管理者的认同与支持是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组织保障.组建一个导师制领导小组是很有必要的,负责导师和学生的管理、监督、奖励等工作.导师制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应采取一定的鼓励、奖励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或团队应给予一定奖励,例如增加学分、推荐研究生、奖学金或荣誉等.

为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促进高校的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发展,本文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教育特点的导师制、学分制相结合的分段式本科生教育模式,既能够克服目前的高生师比、经费不足等问题,又能够利用导师制的个性化教育特点,使中国的高等教育不再“产品化”,希望能够为高校导师制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