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点赞:20398 浏览:855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近年来出现了诸如培养

特色不鲜明、定位不精准、缺乏超前意识、滞后经济发展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培养更为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零距离”对接,高职院校不仅有必要对其教学进行改革,而且必须将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本文针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阐述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 市场营销 教学改革

1.概述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怎么写作、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也就是说,高职院校肩负着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有高端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营销人才的社会需求极大,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运而生.为了搞好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高职院校做了许多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多年来形成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和平台以及必要的岗位指导,学校与社会分离,与企业脱节,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育现状并不容乐观还有待改善,教学模式更有待改进.

2.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实施教学改革的意义

2.1 职业教育本质上需要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最初的职业教育产生于企业.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需要大量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标准化劳动力,而具有职业技能的劳动力则需要企业进行系列技能培训才能得以实现.之后形成的工业技术标准、行业标准的实施和推广,以及社会和企业对标准化劳动力需求量的爆炸式增长,企业内部技能培训逐渐演变为行业培训和社会培训,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扩大教育规模、提高培训教学效率、扩充教学内容,从而催生了现代学校职业教育.反过来,职业教育的成败不能由学校单方面说了算,职业教育的成果必须回到企业并接受企业的检验,如果职业教育脱离企业实际需求,职业教育则是失败的.要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校企合作、各取所需是职业教育成功的根本所在.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否实行校企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的程度如何,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特征.

2.2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性需要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必须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提升以及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的客观需要,因此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怎么写作中国创造战略规划,怎么写作经济转型,加强中、高职协调,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这样一个发展方向,我们必须从办学定位、办学方针、培养目标等诸多方面做文章,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以怎么写作为宗旨,加强校企合作,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高职教育的引领作用,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3 深度校企合作本质上也需要实施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是产教结合的基本途径,产教结合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怎么写作,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产教结合要求教育与产业保持密切的联系,教育发展规划要体现产业发展规划,教育的内容要反映产业的内容、教育的培养规格要反映产业的员工标准、教育的供给要满足产业的需求,教育界和产业界始终要保持良性互动.要做到这一切,一条基本的途径就是依靠学校和企业这两个基本主体的密切合作来实施教学改革,把职业教育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同时,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在培养方式上突破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按照实际工作岗位要求重新设计课程结构,进行以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以真实的项目、案例、行业标准、职业规范和程序等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改革,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自身优势,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技术开发、技术推广以及社会怎么写作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无缝对接.

3.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社会需求极大的热门专业.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加上高职院校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不够,近年来该专业人才培养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占主导地位.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教学大部分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教师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任务,多年来形成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国内外著名企业的营销理念、策划方案做课堂经典案例进行讲解的教学方式,却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基层能力的培养,教学案例与企业严重脱节,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而在营销岗位上大学生未必能强过中学生的不争事实却大有人在,以至于无形中给人一种“学营销无用”的检测象,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第二,必要的实习基地明显欠缺.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都有针对性地建立了两到三个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但这远远不够,这些少量的实习基地根本无法容纳和接受众多学生实习,即使接受也是形式重于实质的居多,因为出于企业经济利益和商业秘密考虑,实习学生一般不容易接触核心部门及机要事务.没有足够的实践平台以及必要的岗位指导、学校与社会分离、与企业脱节,社会实践效果可想而知. 第三,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不符.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需求,人才培养难以对接就业市场;使用的教材陈旧,课程内容老化,并且不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心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沿用本科类大学的课程体系较普遍,往往强调概念,注重理论,而对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技巧、策略重视不够,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传授、轻亲身体验的偏向,学生学习靠死记硬背,纵然高分也可能低能,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厌学情绪较浓,如此一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企业对于这样的“人才”自然是避而远之.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市场营销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第四,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较弱.理想化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理论外,更重要的是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熟悉实践操作过程,并能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否则就会落伍.高职院校大多数市场营销老师都是“足不出户”的较多,要么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市场营销的实践经验;要么市场营销的实践经验丰富但市场营销的教育理论知识缺乏,两者兼而有之者极少.专业涉及的很多内容多半停留在理论与个人理解上,导致教学案例与企业严重脱节,这些不足对教师个人和教学开展都很不利.

第五,学生缺乏超前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较弱.在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熏陶下,高职院校仍然延续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由于教师参与企业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基本上是闭门造车,无法给学生传递来自于企业的岗位需求、薪资待遇信息和必要的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我创新能力被扼杀.由于缺乏社会实践,需要团队完成的任务很难付诸实施,很自然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被弱化.市场营销不仅实践性、时效性很强,也需要人才对市场的灵活把握,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很难驾驭和胜任工作.

4.校企合作模式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随着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基于以上的论述分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办学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要解决上述问题,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人才规格,使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势在必行,通过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将彻底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技能为本位的市场营销教学新模式,实现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一,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能力本位为重点,融“教、学、做”为一体,辅之以第二课堂、学术讲座等形式,形成以多媒体形象化教学、案例讨论式教学、实训基地模拟教学、模拟市场演练教学以及互动式、参与式、角色转换式、科研式、竞赛式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体系.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方面,通过成立学生自己的营销协会,促进营销理论与实践的交流;通过协会创建模拟市场,锻炼学生的营销实战能力;结合产、学、研活动开展的需要,通过企业专家进课堂、企业项目进课堂、学生课堂进企业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邀请在企业营销一线工作的人员开办与课程有关的系列讲座,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产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改革现有课程评价体系,探索一套可供借鉴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高职市场营销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培养创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目的.


第二,校企合作多渠道建设较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借助企业先进的理念、设备、管理和技术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可以实现理论教学到实践的转化,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比如:由企业出资、企业冠名建立校内实训室,在实训室中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把企业文化、管理经验引进校园,为师生参加实习实训提供更便利的环境;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可协助实习学生,配合实习单位开展市场调查、市场策划、新产品推广等活动,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企业与学校共赢,校企合作就能持久,更能深入.同时,在企业定“需求”的前提下,与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合作企业经理、主管等资深专家,参与制定实习标准.校企人员互兼互聘,共同对实习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做到专业师资队伍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

第三,对传统的教材及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一方面要考虑到大学生接受知识由浅入深的学习心理,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知识的逻辑顺序.市场营销课程的开设顺序应以策划与销售两个岗位的工作流程为基础,课程内容以这两个营销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标准为前提,课程设置尽量贴近企业,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甚至课程设置与企业关联互动,较好地实现高职院校所学与企业工作内容的统一;同时企业与学校可共同开发教材,实现课程与行业标准对接并不断对其更新、修订,做到教材与时俱进,力争教学内容与企业同步,增加相应的案例分析、增设讨论课和实训课,使学生置身其中,让他们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的营销运作和方案制定过程,亲身体会作为职业营销人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第四,转变教师角色,加大双师建设力度.转变教师角色也就是教师应当由知识的传递者向主持者、参与者、合作者、学习者转变,更为主要的是教师要以学习者的身份对教学内容进行斟酌和选择,以最大限度地适合学生和企业需求为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才平等.其次教师是学习者,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时时刻刻地配合学生,真正为学生的学习着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这样才有可能把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双师建设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发展趋势,而且还要具备实践操作技能和较强实践活动组织能力.学校应鼓励教师利用节检测日、寒暑检测到企业一线参加社会实践,对于长期坚持社会实践的教师,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上给予政策倾斜,并按加班给以适当补贴,让他们安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每学期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习,亲身体验企业的生产经营现场,获取直接的技能知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对接,不断增强专业师资队伍实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双师型”队伍,促进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现代化教学水平. 第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企业问题化为学习任务,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完成,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不拘形式,留足空间,鼓励创新,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个性表现,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中激发和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达到在进步中创新、成功中成长的教学效果.学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单独一个人完成任务是有困难的,即使能够完成,时间也会延长.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如果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来完成任务,将会更好地弥补相互之间的知识缺陷,完善他们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而且能够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一起工作的方法和态度,培养健康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而市场营销的工学交替更有利于任务贴近真实环境完成.

第六,以就业为导向,大胆推广“订单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就是高职院校要根据地区、行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专业细分、开设相关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加大校企合作,大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营销专业人才.通过多种“订单式”培养方式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实现“学生毕业有工作、企业发展有人才、学院办学有生源”的多赢目标.“订单式”培养模式包括:与委托单位签订订单协议,学生毕业时单位来学院招聘;签约单位提供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甚至教材,学生毕业后到签约单位工作;签约单位与学院共同投资联合培养,学生毕业时单位来学院招聘等,通过“适需、适量、适时”人才培养,实现学生“全就业”,办学高效益.

综上所述,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实施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最核心的环节是校企合作,同时培养营销人才也是实践的需要.国内外市场营销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加强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必须打开校门,注重企业参与,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研讨课程设置,共同设置实践实习基地,共同评价学生培养质量,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较强应用能力的技能型市场营销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