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杂

点赞:16850 浏览:793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影片《搜索》改编自惟一一部网络作品入选“鲁迅文学奖”的小说《请你原谅我》,其主要围绕社会话题——“应不应该给老人让座”展开全片情节的演绎.本文主要从人肉搜索、网络暴力、职场规则、社会道德等方面对影片进行全面剖析:人肉搜索的过分应用、职场的急功近利、利己主义思想的蔓延以及社会大众的盲目从众心理等影片所渗透出来的不仅仅是影视娱乐那么简单而已,更多的是对社会现实以及人性的思考,发人深省.

[关 键 词]隐私权;职场;舆论;人肉搜索;道德

网络时代的“人肉”搜索技术,通常是娱乐社会大众的利器,但很不幸,它也可能成为一种杀人工具.

听闻陈凯歌导演要拍摄当代题材电影,而且是当下社会舆论的弄潮儿——人肉搜索、网络暴力,迫不及待想要一睹为快.看之前,心里充满怀疑、揣测,在多部古装大片的包裹下,陈凯歌导演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借古喻今”的导演.然而一位年已60的导演,能否处理好跟互联网有关的、如此新潮的故事题材,《搜索》这部电影实在是让人怀疑.

当然,看完整部电影之后,这些疑虑都可以打消了.

首先说说剧本.国产的影片市场总体来说不是很完美,目前最被人诟病的莫过于剧本,之前陈凯歌的《梅兰芳》和《赵氏孤儿》都存在在剧本上让人难以接受的地方,尤其是《赵氏孤儿》的结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而《无极》则更让人看不懂,有一种缥缈、不可触及的感觉,一味地追求画面的唯美.但是《搜索》没有犯这样的错误.整个剧本的结构很完整,每个角色的铺排很均匀,也有着各自的使命,每场戏的力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搜索》的故事,有点像蝴蝶效应一样,是一部不断扩散发展的大戏.故事的发展能否合情合理,让观众信服,很重要,在这一点上陈凯歌做得很完美.每次情节转折、剧情的推进都具备充分理由,但又让观众意想不到,达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戏剧性.影片改编自惟一一部网络作品入选“鲁迅文学奖”的小说《请你原谅我》,原著对于为什么一个简简单单的“不让座”事件会弄成如此“风靡”社会的大事件,变成一个社会话题,单独考究小说剧情,其细节的铺排并不具备充分的说服力,但陈凯歌却在电影版本里,将之合情合理化,提升了原著最为薄弱的环节.青出于蓝,这次,陈凯歌做到了.

《搜索》将影片背景放在当下,是很接地气的一部电影,其中以“80后”青年群体为影片的主角,那么一个“50后”导演如何去理解去演绎年轻人的生活呢?这也是该部影片的一大看点.看之前就与朋友讨论过“代沟”的问题,有人说3岁一代沟,有人说10岁,有人说这个代沟其实也可以不存在,就看你怎么去理解了.作为“70后”,我一直对事物保持着好奇心,总是在不断探索和追求新事物.《搜索》影片中涵盖了腾讯、微信、微博、天涯BBS、、互联网网友等甚至各大网站新闻头条、焦点等,这都是和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互联网元素,而它们的出现并没有让陈导显得“土鳖”“山寨”.每一个细节和技术上的处理都十分真实,没有给人留下任何茶余饭后笑谈的把柄.由此可见,陈导的《搜索》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也是他更加“亲民”的体现.


影片镜头、人物关系很复杂,情节一直在紧紧抓着各位看客的心绪,叙事风格有突破,倘若您从影片的某一时间段开始观看,相信您一定会非常不情愿看下去,因为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震撼人心的画面.影片仅仅利用这种娓娓道来的形式来讲述裸露的现实,以达到网络暴力杀人不眨眼的境界.在这一处,不得不谈到互联网的功德了.在网络时代刚刚开始的年代,我国互联网也经历过一段很不健全的时代.很多网民认为网络上的一切都是虚拟的,男人可以将自己变成女性去恶搞别人,穷人也可以当富豪去游戏交友,那时候的网络仅仅是一种娱乐手段.然而如今,网络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已经越来越密不可分.我们任何人只要通过论坛或者网络搜索技术便可以搞清任何想要弄明白的问题,这里不光是网络信息的广泛性,同时也是亿万网民的集体“智慧”结晶.网络俨然不再是单一的极度虚拟,已然变成了我们还原问题本质的媒介.人肉搜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出的网络名词,其将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变成为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枯燥乏味的个人查询,演变成一人提问八方支援、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壮举.

陈导的《搜索》就是围绕人肉搜索这一网络名词层层展开,逐步揭开网络暴力的面纱.看过本片的都知道,《搜索》主要详述的是,上市企业董事长秘书叶蓝秋(高圆圆饰演)在获知自己患上癌症之后,情绪异常低落地坐在去上班的公交车上,惊愕、恐惧充斥在她的脑海,漠视、拒绝给老人让座,由此引起众议、声讨,职业本性促使实习记者杨佳琪(王珞丹饰)将这一过程用手机拍下.之后杨佳琪将公交车上的新闻视频交给陈若兮(姚晨饰),凭借多年的从业经验和新闻敏感性,若兮一系列报道恶意将此新闻夸张、丑化,关于叶的人肉搜索就此展开,讨伐、辱骂的声音不绝于耳.在网络等媒体的和病魔的双重折磨下,叶向老板沈流舒(王学圻饰)借了100万,之后彻底消失在公众视线中.然而这一消失却使其罪加一等——“小三”的恶名又加在了其柔弱的肩上.一切的一切,都已是命中注定,若兮的男友杨守诚(赵又廷饰)就在阴差阳错之中卷入了叶悲惨的世界中,杨为了获得高额报酬还上欠款,接受了叶的雇佣.朝夕相处、个化、最后得知真相、叶蓝秋的,彻底颠覆了影片中人的生活,也让所有人开始反思等

《搜索》中似乎讲述了很多东西,如同我们在百度中打出他名字时出现的搜索结果.透过赵又廷和高圆圆的朝夕相处,有人说这才是真爱.透过董事长王学圻,有人或许认为权力是至高无上的.透过陈红,有人开心的是女性的崛起.总的来说,我们的生活纵然有太多不合人意,透过影片我们可能会看到上述积极的一面.但事实上,撇开这些刻意被赋予治愈意义的情节,陈凯歌还告诉我们的是职场生存理论——不踩着挡在你前面的人是无法上位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厚黑学思维模式,在如今的年代里渗透在我们普通职场生活的每个领域,随便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验证.显然高圆圆是整部戏的女主角,但是她在戏里最大的作用是穿针引线,不是讲述其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而是围绕其一层一层引出戏中各个角色的线索式人物出现,这是一大创新.细细品味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姚晨饰演的女编导和王学圻饰演的大老板,尤其特别的是王学圻的大老板形象,神秘、多面,每一个细节的刻画都体现出他的威信十足、自信在上,然而也有几丝无奈的形象.在他多次和扮演下属的张译、妻子陈红的对手戏中,每一个身份的不同,他的角色也会发生变化,这是作为一个成功者的多面性和随机应变.赵又廷作为一个有原则性的青年,做事极具原则和典型代表特征,不符合他原则的事他果断不做,率性、耿直、放荡不羁等

不想说太多的拍摄技巧、镜头画面之类的说辞,从整体来说《搜索》作为陈导回归当代题材之作,是足够成功的.现代社会的人自主性很强,不喜欢说教类的影片,对企图想要教育自己的人或者物品具有很强的排斥心理,因此有些东西还是要观众自己去体会比较好.仍然记得《赵氏孤儿》,结局结束得十分仓促,并且有很强烈的说教倾向,因此弄巧成拙,引起了观众的反感.但这次的《搜索》不一样的是,导演放低了身份,将主动权掌握在观众手里,观众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认同理解,影片将所要阐述的道理都隐藏在影片情节中,将真实生活贯穿在影片中,以讲故事的姿态,让观众自行体会.职场的尔虞我诈,商海的明争暗斗,人心的冷漠,社会大众盲目对舆论的追随,网络对当事人不道德的人肉搜索之后安插各种罪名,等等,都是现代人心麻木的产物.事实上用愚民来形容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为过,人人都喜欢将道义、公德摆在表面上,谴责违反道德不让座的人,那么谁又去会聆听他们内心无奈、无助、寂寞的声音呢?我们都在扮演着维护公平正义、社会道德的角色,仿佛上帝一般,审视着世间的喜怒哀乐,殊不知,自己也在众目睽睽之下,毫无神秘可言.这就是本部电影的妙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判断事物的权利,也有维护他人合法权利的义务,充分诠释了权利和义务的相对性.

《搜索》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互联网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这部影片渗透着对于隐私的保护,这一点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在当下社会,互联网作为舆论监督的一个新型手段,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人肉搜索事件中的侵权受害人,如果需要通过司法途径维护隐私权、名誉权等权益,在立法和司法方面都需要深入研究.影片中叶蓝秋经由网络的人肉搜索,其所有隐私几乎都被公之于众,其男朋友的数量、中学所读学校等,记者更是追查到叶的中学,采访其班主任.班主任考虑到社会舆论,言辞也异常偏激等,这一切都本该属于公民的合法隐私,是应该受到保护的.单纯从技术层面看人肉搜索应当提倡并加以合理利用,在除暴安良和维护正义方面应当鼓励人肉搜索,但相关部门也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来约束“人肉搜索”,保护个人的合法权利.

最后总结《搜索》影片,笔者认为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社会问题:(1)大众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是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还是维护社会公正;(2)评判一个人不能以点带面,仅凭一点就胡乱上纲上线,而是要把人放在其所处的情境中去理解;(3)社会舆论疯狂到如林弹雨一般,身处舆论核心的焦点人物毫无主动权和隐私可言,真正的“躺着也中”,恰恰体现了我国网络体制和舆论监督机制的不健全;(4)血淋淋的教训,职场腹黑的现实,急功近利的职场人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损害相处融洽同事的利益,使用各种违背人情道义的卑劣手段,只为了将对手踩在脚下;(5)盲目跟风,愈显社会公众的浮躁,过分依赖媒体,一旦大众的情绪被大众媒体挑逗起来,那些所谓的想当然、不检测思索武断去理解事物.最可怕的是,所有的参与者们都认为自己掌握着真理与正义,都认为自己的愤怒是正义者对不正义者的愤怒.然而当事人的处境和心理,人们却是无暇也无心关注的.

[参考文献]

[1]刘建明,纪忠慧,王莉丽.舆论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韩运荣.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3]倪琳.近代中国舆论思想变迁[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4]骆正林.媒体舆论与企业公关——当代传媒与社会[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5]雷跃捷.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6]陈莹.关于网络舆论暴力与新闻取舍的探讨[J].新闻传播,2011(08).

[作者简介]刘宝成(1975—),男,河北唐山人,硕士,河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陈瑞琳(1979—),女,河北唐山人,硕士,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