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提升

点赞:30767 浏览:14388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优化编辑心智模式,提升文化自觉意识;打造特色栏目,彰显学报核心竞争力;树立品牌意识,肃清学术不端;从“印刷传播型”向“电子传播型”转变,这四个方面探讨学报如何提升学术影响力.并指出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是其最重要的生命力,学报人应集思广益地扩大学报的论文量、时间和被引次数,努力提高高校学报的影响力.

[关 键 词]地方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心智模式文化自觉电子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091-02

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是其最重要的生命线.从学报办刊规律来讲,并非学报背后依托的大学是重点知名大学所办学报就一定是核心刊物,也并非学报依托的大学是地方普通高校,学报就一定质量平平.比如开设“土家族文化研究”专栏的《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开设“沈从文研究”专栏的《吉首大学学报》,开设“船山研究”专栏的《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开设“三峡研究”专栏的《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等[1],都以独特的栏目视角、鲜明的学术特色、充满历史感的文化争鸣精神而在中国学术期刊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可见具有前瞩性、优势整合性的栏目策划增强了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良好的学术影响力意味着良好的学术声誉、一定的品牌积累、对特定读者的号召力和优秀的编校质量.正是这些合力,吸引着作者将学报视为某领域研究的权威,而不计得失地向其聚拢,奉献优质稿件,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关注并锁定学报,吸引着同行专家为审稿工作无私地贡献着智慧和脑力激荡.至此,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汇成一条大河,进行着良性循环,生生不息,为繁荣学术、传播科学做着有益的工作.正值学报改革疾风劲刮之际,对于学报质量走低、稿源匮乏的反思,我们不要一味地归结所属院校师资薄弱或论文评职、评审政策的导向性问题,而应审视自身,多从学报内因上寻找解决办法,向那些本归属地方普通院校却入选教育部名刊建设工程的学报学习取经,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上集思广益,早日走出学报发展的瓶颈,找到未来希望之路.


一、优化编辑心智模式,提升文化自觉意识

心智模式(MentalModel)是苏格兰心理学家肯尼思·克雷克(KenhCraik)在1943年首次提出的.彼得·圣吉将其定义为:根深蒂固存在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他人、组织和整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诸多检测设、成见、逻辑、规则,甚至图像、印象等.可见一个人的心智模式是无法完美的,有其成见、推理、想当然的部分,也有理解力、经验随岁月叠加的优越性.

作为学报编辑,需要不断地学习甚至是无时无刻的学习,来优化自己的心智模式,屏蔽不科学、不端正的理念部分,而努力使自己的心智模式像一面透镜,放大的是真实信息,科学、清晰地判断这个世界.学报编辑是学报所有稿件的初审者,是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的沟通之门,如果这扇门不能阻止学术质量和道德低劣的稿件,不能保证有学术见地和高级水准的稿件畅通无阻地通行,那么学报势必良莠不齐,遭人垢病,而最终人心涣散,无法聚拢优质稿件.

众所周知,学报的价值在于呈现学术研究成果,引导读者思考,启迪读者心智,培养受众创造性,配合高等教育造就知识智能型人才.这种价值的隐含性作用还在于它传播知识、确立思想和培养人才的时候,已将对未来决策者的影响、对包括作者与读者在内的专业人才的吸引、对受众的知识构成和精神世界的辐射,都悄然完成在编辑者的思想前瞻、学术敏感的默默劳作中.[2]可见实现学报的社会价值是超越一切的.但目前个别学报编辑部存在不正之风,将收版面费走市场营销作为第一要务,收上来的稿子不论质量一律刊发,这其实悖离了学报办刊的逻辑起点.学报要走内涵之路,提升编校质量和论文质量为生存之本,这也是每个学报编辑的工作要义,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学习,优化心智模式,提升文化自觉意识.

二、打造特色栏目,彰显学报核心竞争力

邹韬奋先生曾说:“没有个性和特点的刊物,生存还成问题,发展更没希望了.”寻找并塑造刊物的特质和个性需要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周期,但并非没有捷径可走.比如依据学报依托院校的学科特色和地域特色,甚至深厚的历史基因去打造优势栏目,用实力栏目说话,彰显学报核心竞争力.如地处偏远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根据其地域和民族的复杂性及其壮族、瑶族等民族研究学科的实力,设置了“人类学研究”专栏,经过专家、作者和编辑的多方合力,《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名刊建设工程.这是典型的特色栏目带动整个学报提升的案例.

在打造特色栏目时,要充分考虑地缘优势、空间和时间因素,更要量体裁衣.在充分考虑刊物作者群的学术水准及科研实力后再研究栏目设置,不要设置高难度栏目,以致稿件成为问题,或千方百计约来的稿件研究方向有偏差,价值难以贴近栏目诉求.作为内向性特点的高校学报,还是要想方设法挖掘本校学术优势和学科优势.在这种特色学科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成果做基础的前提下,开发特色栏目,更容易事半功倍.

另外,编辑应创造自由、兼容并蓄的宽松投稿环境[3],要给优秀稿件更多版面和空间.同时也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型的投稿环境,要有策划意识,前瞻性地看待学报生存与发展,去主动邀约一些贴近学报价值观的学者论文,有计划地组织专栏,用这些动态的栏目去体现学报的人文精神和自由的学术精神.[4]

三、树立品牌意识,肃清学术不端

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术不端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学报要树立品牌意识,一个重要的作为就是肃清学术不端.学报长期以来,受人情稿、关系稿的困扰,当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看到名不符实的稿子堂而皇之地发表在刊物上,会质疑学报的质量、编辑的素质,会急速产生疏离感,一旦对学报形成疏离感,信任就会缺乏,排除功利性的需求,作者很难会把倾注精力的精品论文投向有疏离感的学报.这是一个心理选择.另外,学术不端的形式也越来越隐蔽,存在着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拆分成多篇论文、低水平重复、复制他人核心思想或成果、引文做手脚等,这也需要学报编辑通过学术不端检索系统、人工二次分检方式以及同行审稿专家的共同鉴别,才能及时发现并坚决地退稿.真正还学报学术净土的氛围,才谈得上品牌的确立和塑造.不要小看学术不端的杀伤力,理所当然认为哪本学报一年不得发几篇人情稿或失察的复制比超标论文,但正是这些低水平论文给学报造成了短期内无法消除影响的硬伤.也正是因为这些低水平论文的泛滥,一些失望的学者极端地称学报是“学术垃圾”生产地.对于学术不端论文,毫无疑问要做退稿处理,即便作者删除全部复制比超标部分.因为产生学术不端的论文,已经背离了学报最基本的道德和科学精神,贴上再美的画皮,从内涵上也不够资格在学报刊发.而对于处理人情稿,还是需要一定的交际技巧的.因为中国毕竟是人情社会,但要用一个原则来刊发人情稿,即不论论文是哪级领导推荐的,在复制比通过两次检测的前提下,要一直改到符合刊登的最低标准才能予以发表,任何论文不能免审走捷径.

四、利用互联网提高学报学术影响力

利用互联网提高学报学术影响力,这是一个新课题.就目前普通高校学报的传播力来讲是很低的,纸质学报主要是通过个别读者征订、邮局交换、赠阅的方式发行,除了一些核心刊物和重点大学学报,普通高校学报的起印量一般低于一千册,这样的发行基数是很难真正做到传播学术精神、提升学报影响力的.网络迅速推广和应用,可以说给学报的发展带来了全新契机,学报正在从“印刷传播型”向“电子传播型”转变.[5]

学报编辑应该牢牢抓住这个发展新契机,充分做好“电子传播”的技术准备工作,比如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知识,做好学报专业网站的初期工作,建立有效的在线审稿机制和完善审稿专家数据库.学报要提升学术影响力,关键是做到开放阅读,让所有热衷科学、热爱知识的学术人和非学术专业读者都能无障碍无条件地共享学报资源,这是真正的办刊大视野和大境界.在此基础上,学报进一步接触并研究港澳台和国外一些数据库的特点和传播影响力等,尽快进入他们的检索视野,以提高学报的知名度.要克服传播中的语言障碍,要给予全英文文章一定的版面,也要做好全中文论文标题、摘 要、关 键 词的翻译工作.总之,网络是目前传播信息最强大的传播媒介,学报编辑一定要尊重它的传播规律,学习并掌握它的信息传播技术,通过强大的,扩大学报的论文量、时间和被引次数,努力提高高校学报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海鹏.地方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设置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28.

[2]彭晓庆,等.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与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内容性能之比较[J].出版发行研究,2011(5):67.

[3]郑可为,等.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的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4):143.

[4]康敬奎.高校学报市场化的困惑与出路[J].学术交流,2011(11):204.

[5]陈松,等.数字环境下高校学报的传播效果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2(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