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准十七年影视文学创作概述

点赞:8395 浏览:332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李准,以文学家和影视家的双重身份介入建国后的文坛,给我们带来了丰硕的创作成果,尤其他在影视创作上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在十七年特定时代的社会观念、文艺思想和文艺批评的影响下,创作出一批成绩与局限共在的作品.返回历史现场,触摸李准的影视文学创作,找寻可供借鉴的经验.

关 键 词:李准;影视文学;概述;创作研究

李准,以文学家和影视家的双重身份介入建国后的文坛,给我们带来了丰硕的创作成果.尤其是他在影视创作上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更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五六十年代,他的农村题材作品因生活气息浓郁和成功地塑造了新人形象受到评论界大力肯定和读者的好评,被认为“相当生动地完整地和准确地反映了我们农村中几年来所经历的无比激烈而深刻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基本进程”.①李准本人也被称为“继赵树理之后,以短篇小说形式描绘农村生活、刻画农民心理的一位能手”.②作为小说家,李准取得很大的成功,他的影视道路又是如何开拓并成长的呢?

一个作家的创作必然会受到当时时代氛围的影响,反思李准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当然也要充分考虑到当时的时代情况.1958年到1964年,正是我国社会生活纷繁变化的时候,先是公社化的狂潮和大跃进的喧嚣,接着是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陷入困境,人民生活极度困难,1962年以后,又是声势浩大的大抓阶级斗争的政治运动.这一切都给农民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家还不可能将农村的这种残酷现实在作品中给予直接表达.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老百姓的思想观念、文化观念也不允许他们直接表达.但一个有社会正义感的作家,最少应该做到不唱浮泛廉价的颂歌,不为社会粉饰太平.李准在直接批判和粉饰太平的夹缝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虽没有直接切入农村社会的严峻现实矛盾,对生活的阴暗面作某种深入的揭示,但也没有走“写中心”、“写政策”、“赶任务”的道路,而是“想在农村新人的精神面貌上,新的性格的形成上,进行一些探索.”③五十年代中期后,随着农业合作社的完成,我国农村的生活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小农经济的基础已经解体,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已经建立.在深入生活时,李准兴奋的发现,新的经济关系的建立带来了农村新的家庭结构和新型的家庭关系.新的社会生活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以文学作品的形式传达农民精神世界的转变,借助这种转变体现农村社会生活的巨大进步,这种创作追求,既吻合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对文学作品的要求,又规避了纯粹“写中心”、“写政策”的道路弊端,李准将创作的视线集中到社会主义新人身上,刻画他们的内心境界,也与“文学是人学”的本质相符.所以这种文学策略,使得李准在当时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创作出真实反映生活的作品.

《老兵新传》是李准走上电影创作道路并成为小说、电影两栖作家的开始.李准曾说“我为什么学写起电影剧本来?因为电影观众多.我们的新农村,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而电影在这方面,可以不受识字的限制,可以在极大范围内和各阶层的观众接触.”④《老兵新传》剧本讲述的是东北解放初期,解放军营长战长河主动要求到北大荒办农场.他带着通信员和会计来到茫茫雪野,展开战胜大自然的斗争.上级派来农学家赵松筠任副场长,又到来一批青年学生.战长河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团结并带领大家与恶劣的天气斗,与荒芜的土地斗,与各种错误思想斗,还帮助老百姓打土匪,夺回被抢走的粮食,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终于在北大荒建立了第一个国营农场,支援了前方的需要.至于是什么激发出作者的创作灵感,作者在我怎样写《老兵新传》,这样说到:“我首先考虑到像老战这样的人物,他们的性格特征首先在于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忘记个人的那种伟大献身精神和进取力量.“老兵新传”是反映一个老战士在我大军南下的解放初期,去到北大荒为生产粮食开垦荒地而斗争的故事.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可以把这位老党员、老战士对人民事业的奋不顾身的精神,把他顽强的革命事业和充满着乐观主义的理想,较为充分地揭示出来.⑤在影片主人公战长河的身上,作者给予了他北方农民独有的豪迈、坦诚、直率、积极的性格,同时他又具备革命者崇高的精神信念和无私的道德品质,于是一个农民出身的老兵形象便形象地屹立在新中国的电影屏幕上,被电影史专家门誉为“新中国银幕上令人难忘的形象之一”.⑥电影作品《老兵新传》获得的成功,使得李准意识到要想创造一部感人的作品,作品成功的关键是着重刻画主人公的性格.同时注重刻画新人,为其立传也成为此后创作的重心.作家为什么选择新人作为创作的重心,在当时的时代氛围中也是有着用心良苦的选择.

李准十七年影视文学创作概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当代文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老兵新传》之后,李准以电影剧作家和小说家的双重身份活跃在文坛上.他陆续创作了小说《一串钥匙》、《三月里的春风》、《李双双小传》、《耕耘记》,还以小说为基础,创作了《小康人家》、《李双双》、《耕云播雨》、《龙马精神》等电影剧本.

电影《李双双》的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是李准根据自己的小说《李双双小传》改编的电影剧作.从小说到电影,作品的故事情节和思想内涵都有巨大的改进.《李双双小传》是李准的代表作,创作了李双双这个农村新人的艺术典型.但是作品也具有比较大的不足,李双双这位具有新时代精神涵养的劳动妇女,李准却把她放到五六十年代公社化时期“左”倾冒进的“大办集体食堂”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同时也多多少少地美化了“集体食堂”这一违反正常的经济规律、缺乏生命活力又给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很大损害的应该否定的现象,因而作品印上了印记深厚的“左”倾错误思想的斑痕,也严重损害了主人公的形象.1962年李准将小说《李双双》改编成电影剧本的时候,将“大办集体食堂”的错误事件全部去除,而且将主人公李双双放到五彩斑斓的农村日常生活中,通过主人公在坚持按劳取酬和评工记分的原则性时表现出的大公无私的事迹,通过农村日常生活中普遍的夫妇之间的矛盾以及感情的纠纷,呈现出一位坦率、乐观、聪明、浑厚、泼辣锋利、心地善良、心直口快却不记仇、见义勇为不计个人得失的新型劳动妇女形象,为新中国银幕增添了一位具有长久魅力的艺术典型.电影中的李双双作为女性形象也获得自身独具的美学生命.喜旺说李双双是“直性子,有嘴没心”,乡人说李双双是“心直口快,热心肠”,李双双自己也承认“人家说我嘴快”“我平时说话太冲”.看来李双双的确是民间那种快人快语的角色.这种性格多是热心肠、具侠义精神而且能干泼辣,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中容易称为劳动带头人.李双双是个“从小什么农活都学过的女性”,她还能和男人一比高低:“她跳下水和二春抬起大石头,蹚得水花飞溅,小伙子们在拍手”,男人这样称赞她:“喜旺,你回家去看你老婆吧!今年哪,咱们这个妇女队长可出了大力了.工分给你挣了一大堆,村里人提起她,没有一个说她不好的!”而正是通过劳动展现了女性强大的生存和生存能力.对女性而言,劳动的意义也是巨大的.它首先让女性觉得自己是历史进程的参与者而不再是旁观者.李双双这样豪迈的对女同胞说:“怕什么,我们也长着两只手”“它会长小麦,也会长棉花.谁高贵谁不高贵,谁能劳动谁就高贵,自己做来的,自己劳动来的.吃着气儿顺,穿着也光彩”,同时劳动也让女性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妇女能顶半边天”,从此女同胞们不再接受男性的施舍和可怜,而是堂堂正正的称为自己的主人,并与男性并肩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影片中颠覆传统男性地位最好的证明就是喜旺在家庭中的、地位.尽管喜旺向外人一再炫耀自己管老婆的本事:“我们从来就是这样,我说一不二.当个男子汉降不住老婆还行啊!”典型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得到突出表现.但是,李双双并不惧怕.而事实上喜旺面对快嘴老婆只有让步的份,每当有大的家庭冲突,他的选择只能是不断的逃避:“你在家当你的干部好了,我出去赶我的大车,我走以后,哪怕你把人得罪完,我眼不见心不乱,与我喜旺无关.”在这男性无奈的宣言中我们看到一曲女性的欢歌,她们用自己的劳动获得了参与现代化建设的平等地位,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李双双》的创作风格体现了那个时代所鼓励的浪漫主义精神,但作家在回避现实生活中严峻矛盾冲突的同时,并没有像原小说那样去渲染错误的‘左’倾的政策精神,也没有站在损害农民利益的错误路线上歌功颂德,它歌颂的是普通老百姓中间的美好人性,提倡的是敢于与社会上的自私行为,这就是这部影片在今天还能使我们感动的艺术力量.”⑦另外加上李准的影视作品独特的朴素别致的语言、富有幽默感的生活情趣和浓厚的乡村泥土气息,使得电影《李双双》成为建国后十七年农村题材影视作品中最具艺术魅力的一部,即使在今天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今天重新触摸解读老艺术界李准十七年时期创作的这批影视作品,可以鲜明看到作家剧作的一些特色,从而给当下创作带来一些启示.首先作者非常注重故事性、情节性,并在强烈的情节中塑造出一批相当丰满动人的新人形象.李准在《写电影剧本的一些体会》说到:“电影在篇幅上有较严格的要求,不像小说可长可短,比较起来,小说的情节发展较缓慢,表现的手段也较多,矛盾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插进一段作者的抒情或者叙述描写;电影就不同,它只能容纳那么多东西,因此必须要有紧凑的情节,矛盾冲突不能中断,也不能发展太缓慢,必须从头到尾紧紧吸引观众,而且它用的都是‘精料’.”⑧“根据这一体会,以后我在写电影剧本,或选择短篇小说改编时,总是要求故事性较强,人物有交锋,斗争有几个回合,剧情有起承转合,如果心理刻画较多,戏剧性不强的小说我从来不选.”⑨另外这些人物,有的豪放粗犷,具备着建设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有的沉着文静,有着细致的心计和坚强的毅力;有的活泼大胆,有着大公无私、敢作敢为的性格,丰富了我国当代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另外剧本创作中还十分注意语言和细节.语言朴素而精练,富有一种清新的生活情趣和浓郁的泥土气息,同时剧作的细节不过点染数笔而人物却神采奕奕.


从1953年的《不能走那条路》开始步入文坛,到1964年这12年的创作历程,李准在特定时代的社会观念、文艺思想和文艺批评的影响下,创作出一批成绩与局限共在的作品.返回历史现场,李准的影视文学创作道路仍给我们留下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注释:

①冯牧.《在生活的激流中前进》,《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李准专集》第112页(江苏师院中文系主编).

②谢永旺《李准新论·序言》,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1.

③李准.我喜爱农村新人――关于写《李双双》的几点感受[J].电影艺术,1962.6.

④卜仲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李准专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3:106.

⑤卜仲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李准专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3:117-118.

⑥当代中国电影上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03.

⑦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M].1999.9:49.

⑧卜仲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李准专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3:89.

⑨卜仲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李准专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