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性健康教育综述

点赞:32792 浏览:1543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总结近年来我国高校性健康教育研究的文献报道,对相关的研究成果加以分析、总结,为未来更好地开展相应的性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及相应的临床心理卫生怎么写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 键 词:高校性健康教育研究综述教学改革

青少年期是发生性及相关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峰期.[1]大学生是这一人群中的特殊群体,正处于青春期,虽然其性器官发育成熟,但因尚未步入社会,在性心理上并未完全成熟.传统的观及性道德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已十分淡薄,性观念日益开放,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大学生恪守“禁欲”观念并不现实,婚前性行为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高校开设性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然而,限于历史及文化等多方面原因,我国高校性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相对滞后.随着大学生性压抑、婚前性行为甚至性犯罪等方面问题日益突出,性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任务之一.目前,国内已有大量的关于高校性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献报道.本文对现有关于高校性健康教育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归纳出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开展相应的性健康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高校性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相关研究

性健康教育是多方面的教育,应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学习、校园活动及相应的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而不应该仅依靠课堂理论讲授.尹幼明、吴瑕通过对传统的性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反思,认为传统的性健康教育存在教材陈旧、师资不足、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性相关咨询与解释怎么写作缺失等缺陷,通过相应的实践,提出通过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采用参与讨论式的PBL教学模式、在校内建立性心理健康咨询与怎么写作机构、加强相关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等方式,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性健康教育教学目的;[2]李江滨等通过对10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性知识缺乏,缺乏获取性知识的合理通道,因此,有必要开设性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并通过编写适宜的教材、完善性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与知识宣传等方面论述课程开设的可行性;[3]童伟、王孝锋通过多种途径调查,认为在朋辈心理咨询与教育过程中结合性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增强性健康教育效果,达到性教育目的;[4]崔志霞针对目前大学生性道德观念冲突、缺乏性知识、性心理与性生理发展的内在冲突、不良传媒影响等性心理问题诱发因素,提出在大学期间应通过性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性知识、性道德、性法律等方面的教育,并在校心理咨询中心开设性心理咨询,以增强教学效果.[5]

2.利用其他课程完善性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

因性健康教育课程本身的特殊性,部分其他课程可以作为一个平台以补充传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彭英等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认为在体育课上,通过体育干预的手段与措施,可以为性健康教育提供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健康的性气质、鼓励异性之间的健康交往,虽然体育干预在性健康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性健康教育的补充.[6]

3.高校性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相关研究

张瑷琳等通过开设性健康教育相关选修课程,并选取选课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经过系统的性医学、性心理学和性社会学学习的学生,在性知识、性观念、对待性行为的态度、性道德等方面有一定的改变.研究认为,大学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是十分必要的.[7]

4.大学生性健康、性态度等现状调查相关研究

为更好地开展性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性态度、性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知识获取来源、性行为特点、性道德、性观念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教育,达到教学目的.目前此类研究较为丰富.田小英等通过包含性知识、计划生育知识及婚前性行为态度的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性知识,但在避孕知识方面较为匮乏,对婚前性行为较为宽容.研究认为,大学生在性知识方面缺乏系统性,高校应针对调查结果有计划地加强相关性教育;[8]宋兴怡等通过分层抽样调查3所高校600名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性行为现状、艾滋病知识相关教育等,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性观念及性态度较为开放,对艾滋病有一定的认识,但目前性健康及艾滋病相关教育不容乐观.研究者建议,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相适宜的性健康教育课程;[9]高文、郑灼珠通过自编问卷调查500名大学生的性健康、性教育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对性知识了解程度不足,主要知识来源于网络,缺乏系统的性健康教育.研究认为,目前大学生性态度较为开放但性知识相对匮乏,建议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普及大学生性健康教育;[10]何珊珊采用修订后的“亲密关系中的行强迫量表”研究恋爱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强迫的特点,结果表明,我国恋爱中的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强迫的发生率较高,并建议高校开设关系等方面的性健康教育课程;[11]张英华等针对女大学生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半数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或无所谓的态度,少数同学有人工流产经历,中学性健康知识教育对性态度无显著影响.研究认为,鉴于女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有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课程;[12]黄丹眉、潘燕华通过自编问卷调查在校大学生的性道德、性知识获取途径、性行为现状、性健康教育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性道德水平基本符合社会要求,但性知识掌握程度比较有限,且缺乏引导,在校期间相关性健康教育不足.研究认为,目前大学生性态度趋于开放,对高校性健康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除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外,还应增加性健康方面科教片展放,通过发挥学校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性道德、性态度,提高大学生性心理调试能力;[13]黄艺娜等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在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现状及其态度,调查结果表明,约有15%承认有过性行为,相对于以往调查有所增加,针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男生较女生更开放,多数大学生期望能够接受系统、科学的性健康教育.研究认为,由于社会开放及网络等多方面原因,婚前性行为呈年轻化,性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高校应开设相适应的性健康教育课程,同时应提供避孕知识的咨询与怎么写作;[14]张曼琳等通过自编问卷调查在校大学生恋爱观、观、婚前性行为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性行为、性态度较为开放,对婚前性行为较为宽容,婚前性行为发生情况随年级增加有所上升.研究认为,高校应积极开展性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同时,性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侧重避孕知识及相关技能,同时建立完善的性健康分级管理制度.[15]5.大学生异常性心理问题相关研究

随着大学扩招,学业、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因性压抑等因素,性心理问题发生率有所上升.刘亭亭运用访谈法研究高校6位女同性恋的身份认同与身份沟通,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基本能够接受自身的性取向,通过积极的身份沟通能够缓解调查对象的紧张及羞耻感,提出通过儒家文化中的仁爱观念,在传统的家庭中存在包含同性恋关系的可能性.[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