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大学生能力培养

点赞:19737 浏览:845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课堂教学设计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借助经济学专业英语课堂,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课堂展示、写作训练和课堂讲解内容延续大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关 键 词:教学设计大学生创新能力经济学专业英语课堂教学

1.相关理论

1.1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和先导,是为课堂教学活动制订蓝图的过程,是针对教学需求提出解决方法,并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和修改直至获得解决问题最优方法的教学过程.一般来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自导能力.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都是由开始的陌生、产生兴趣、积极参与等环节到最后的熟悉和掌握.同时,学习能力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其中经历四个阶段:学生依赖阶段、学生参与阶段、学生主导阶段和学生自导阶段(郭成,2006).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具体过程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步骤.根据课程属性和内容的差别,教学设计过程中各环节的重要性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各环节间相辅相成,内部有机联系明确到位.学习需求的分析包含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社会、家庭的影响等.教学内容分析则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地位和作用等.教学目标主要描述的是学生通过教学,预期产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变化.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学设计阶段则主要解决:教学内容的容量、重点、深度和广度;教学内容的难点解决和检查的方法;教学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等.

1.2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理论

21世纪是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以智力资源创造财富的经济时代.各个层面的创新是时代的核心,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事关国家未来的竞争能力.

高等学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把培养能力、传授知识、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目前,大学课堂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在大多数专业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受阻、思维滞塞,缺乏批判性思考的积极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国内高校评价的课程评价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科研实践活动能力薄弱.

改善大学生课堂创造力不足的局面,需要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首先,鼓励学生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开阔的知识视野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至关重要,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其次,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种:教学实践结合型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分层递进型”培养模式等.再次,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要改变把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

经济学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大学生能力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案例研究

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则,应尽力使每个学生的英语素质水平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解决知识获取无限性与在校学习时间有限性的矛盾,使学生从学习英语知识逐步转换到掌握英语学习技能.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性,使新老知识不断融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本校系省内重点院校,英语作文课程教学的对象是在高考第二批录取的,录取英语分数多在100—130之间.从2005届—2013届的八年间,招生规模从2005届的2个班100名学生,扩大到了2008届的4个班200学生.其中,文理科学生各半,文理科学生之间英文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别.

2.1分析学习需求

长期以来,大学生在中小学“填鸭式”的教学法中形成的自主学习空间小、依赖性大、厌学情绪高、学习效率低的状况延续到了大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按照教学计划,经济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是在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此时,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结束,部分学生有考研的需求,部分学生依然忙于应付四、六级英语考试.此时,大多数学生都逐渐认识到了英语应用能力对于就业和升学面试等活动的重要性.这些应用能力主要包含日常英语的听说能力和基本写作能力.

然而,学生自从初中开始系统学习英语课程以来,英文课程的去日常化和近学术化特征始终存在.尽管在近年来中学实施新课标,大学采用新版教材,而且这些教改都在不断增加教学内容的适用性特征,但总体的特征依然没有实质性转变.高考和大学四、六级考试的考核体系依然会使许多学生把学习英语模式简化为单词记忆和语法分析,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这两项练习之上,大大忽略了听力和口语的练习.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由于高考听力不计分的原因,导致听力练习极少,进入大学后根本听不懂授课内容,学习过程主要依靠阅读.最终这些学生选择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选择放弃听力.

多年来,虽然学生在客观和主观上均存在对提高英文应用能力的愿望,然而现实的考核体系却会使学生放弃这些愿望,转而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单词记忆、语法分析和阅读训练上.这样的学习模式难以把英语真正当做一门语言来学习,更多的是当成了一门课程.

2.2确定教学目标

对大多数本科生来说,在大学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增加专业英语的课程不但有助于一些同学保持英语学习的热情,而且能够使一些尚未完全掌握自学方法的同学通过最后的课程获得掌握自学能力的缓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