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困境与出路的

点赞:5228 浏览:170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规模迅速,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制约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专业素质作为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成分,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且已成为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从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内涵及现状的基础上,多方面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 键 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现状对策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规模迅速,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师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各大高职院校.2002年5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专)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总体上结构不尽合理,实践能力偏弱、培养渠道相对贫乏等情况尚未从根本上改观”.[1]因此,教师的整体素质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专业素质作为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成分,也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从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内涵及现状的基础上,多方面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一、内涵及特点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有学者提出,“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成熟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教师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发展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既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升华”.[2]还有学者表述更为具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并在其职业生涯中通过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自身的终身学习,达到专业成长、成熟的过程.”[3]更有学者从本质上进行阐述,“从本质上讲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4]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师职业的一般特征,而且要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李庆原等人则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应涵盖三个基本范畴,即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的娴熟、专业情感的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第一,较高的人文素养;第二,广博的知识;第三,良好的探究能力和研究能力;第四,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5].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贯彻于整个教师生涯,并且在发展进程中呈现出阶段性、自主性、终身性等特征.

二、现状及问题

1.自我认识模糊,社会认可程度不高.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种类型: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同样源于自我实现的需要,诚如台湾学者罗清水所言,“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为提高专业水准与专业表现而经过自我抉择所进行的各项学习活动与学习的历程,以期促进专业成长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能”.[6]教师的专业发展大多来自教师自我意识,生成于教师的自我行动.当今社会对学历的崇拜,以及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作为一种大的社会环境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高职学院普遍存在专业教师工资待遇偏低的状况也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师不得已从事“第二职业”.专业发展缺乏明确的目标,对专业发展的意义不明晰,任由发展.这些都直接导致了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时有发生,人才的显性和隐性流失严重.

2.缺乏经费支持,在职培训效果甚微.

在职培训作为学历教育的延伸、补充与发展,目的是不断更新受训者知识,提高创新技能.近年来,政府大力支持对高职教育的发展,但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各地政府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明显偏低,教师的在职培训经费主要靠高职院校自行解决.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仍然属于自上而下的行政层面,培训的地点、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基本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定,受训者只是被动地完成培训任务而已.在职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化、表面化,教学内容陈旧、培训方式单调落后、培训评估体制欠缺,不联系教育教学实践,这种情况很大程度地挫伤了受训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训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根据统计结果,对于培训中所学的新教育理念和技能,教师能够大部分运用的仅占17%,部分运用的占37%,运用一点的占25%,完全不运用的占21%.培训后的教育方式完全改变的没有,较大改变的占23%,较小改变的占48%,没有改变的占29%.”[7]由此可见,教师在培训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很难跟日常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师资来源单一,实践锻炼有待加强.

教育部在2002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各类高职院校要按照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要求,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8].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双师型”教师的必备素质,是实现高职教师培养目标的前提.当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是从普通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或从其他院校调入,很少接触社会或企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教学能力却有所欠缺.加之,教师的实践能力并未纳入教师的任职资格评审中,也没有相对完整的教师实践能力考评制度,导致教师重理论科研轻实践能力,对定期下企业实践锻炼往往不够重视,对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反应不积极,极大地制约高职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4.科研能力欠缺,研究水平层次较低.

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考核教师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的扩招,师资紧张进一步加剧,教师不得不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科研活动无暇顾及.加之目前高职院校科研活动往往与职称体系挂钩,科研活动总是围绕个人职称晋升、岗位考核进行,以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工作量为目标,科研动力缺乏,安于现状,疏于与外界联系并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部分教师从事科研活动往往感觉力不从心,发表在全国权威期刊的论文及主持省级以上的课题少之又少,研究水平层次较低,学术性整体偏弱,来自全国部分高职院校的科研调查结果中得到证实:“有近40%的老师从来没有参与过课题研究,只有15%左右的老师主持过科研课题,而且课题的层次绝大多数停留在准省级、市级课题,而省厅级课题不多,国家级的课题没有.一些专业学术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上高职院校教师的论文发表量不足20%,被EI、SCI收录的文章更是寥寥无几.”[9]5.行政管理体制,专业发展自主受限.

现行的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理念不清晰、办学特色不突出是通病.“官本位”的思想自然延伸至学校的内部管理之中,金字塔式的等级服从关系使得权力向塔顶集中,逐渐形成了学术权力服从于行政权力的局面.高职院校层次多、等级森严的问题,日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程度的专业自主权,要求教师在专业上有权做出自主的职业判断,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应该具有课程与教学的相对自主权,任何人包括校长、各级行政领导都不妨碍这种权威.”[10]森严的层次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但不可避免地使得教师成为各级各类管理部门行政命令的机械执行者.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改革措施和课程设置方面,往往根据上级的指示,忽视教师的参与,呈现出一种封闭的状态.计划内容的高度统一,缺乏对教学方式和培养目标的研究,显然与当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不相符合,也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要求相矛盾,从本质上遏制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三、对策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

1个人层面.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经过职前、入职、在职三个特殊的阶段,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漫长过程.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化,首先必须要加强自我方面的提升,教学相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加强学习,把阶段性的学习转化为终身学习.“终身学习并不是一个教育系统,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而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一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11],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会终身学习,这正如孔夫子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所描述的:“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为政)学习成为一种终身相伴的生活方式,成为终身不改的志趣所在.在当前生活中,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传统“一次性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所承载的社会期望自然转嫁于教师身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教育能力,成为教育改革不得不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主动认识自我,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实践操作技能,并且持续终身,才能补充自我发展的后劲,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2.学校层面.

(1)构建学习型组织.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未来真正出色的组织,将是那些能够设法使全体成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12]在这个团队里,大家努力的方向一致,拥有共同的愿景,善于不断学习,每个人都参与识别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改善和提高它的能力,从而保持组织持续发展的态势.学习型组织把学习和工作这两个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组织支持个人充分的自我发展,成员对组织的发展尽心尽力,实现了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人们在工作中发现了生命的意义.高职学院教师群体应成为学习型组织的表率,学院要积极构建平台,千方百计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方面,学校领导要适应新角色的改变,关心全体教师,鼓励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促进教师之间的分享、交流,使教师成为彼此之间专业发展的伙伴.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考虑到教师个体的差异,帮助教师认清自我,找准位置,鼓励教师的自我超越,实现教师个人生命与职业生命的内在统一.

(2)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激发工作动机,从而有效实现目标的过程.学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努力:第一,正确落实“双向选择”聘任制,科学设岗,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实现优胜劣汰,打破“大锅饭”的消极局面;第二,建立科学的职称评写作度.首先学校要扩大职称评定委员会的甄选范围,建立评审专家库,真正实现评审的专家化和公开化.其次在评审过程中要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降低对论文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综合考核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操作能力、企业锻炼等因素;第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实行奖励分配制度,以具体的岗位业绩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合理确定其薪酬,激发教师工作的潜力和积极性.

(3)建立合理的教师培训体系.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按照地点不同可以分为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两种,方式应多元化.第一,可以采用“以老带新”、“导师制”等模式.通过集体备课、双向听课等方式,老教师及时发现青年教师的不足之处,进行传帮带,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第二,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全面分析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以此设计培训内容和组织方式,通过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经验交流会等途径对教师现有的知识、技能、观念进行改进和更新.第三,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定期安排一批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下企业锻炼,深入生产一线,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技术信息,或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实践中发现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践技能.第四,外派学习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尤其是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职本土化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将使得受训教师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更深入了解了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对促进和提升学校内涵意义重大.

3.社会层面.

(1)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高职教育办学成本较高,办学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高职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生均拨款应向普通本科院校看齐,提供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同时积极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包括捐赠设备和资金,构建校、企、政三方联合的高职院校资金投入体系,从而做优做强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从政策入手,出台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并在征地、基建等费用方面给予优惠,从而在资金和制度方面保障高职教师专业得以顺利发展.(2)引导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是高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纠正高职教育的偏见,关键是构建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平台.“政府应给予职业教育从业者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一视同仁的升迁途径.在政治、经济、收入、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具有相同的待遇”.[13]各级政府应该带头转变观念,引领社会正确认识高职教育.教育部门应该还原考试的公平机制作用,提倡人尽其才的理念,上高职不是人生失意时无奈的选择,家长在孩子填报志愿的时候不应该过分干预.重塑高职教育的正确认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应该从日常一点一滴做起,提升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困境与出路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职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