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与设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

点赞:25260 浏览:1102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分析了5所高职院校“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设置情况,从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就整合与设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高职学前教育幼儿园活动设计整合与设计

“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是锻炼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能力的重要课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是幼儿教师教育技能的集中体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到“活动”一词83次,5大领域均有涉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活动”76次,《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中把“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作为七项专业能力之一.为了培养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学前教育业内人士展开了较多的探索和研究[1-3],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5大领域教法课程(幼儿园健康教育、幼儿园语言教育、幼儿园社会教育、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园艺术教育),多数学校还专门设置了“幼儿园活动设计”.笔者分析认为,课程的整合和设计还需要下更大工夫.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差异较大

笔者分析了5所高职院校“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的设置,比较如下:

表15所高职院校“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设置的比较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1.各院校对“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重视程度不一致,有的学校把活动设计分散到了五个领域教学中,没有专门进行整合的过程.

2.与艺术相关的领域,设置的课时普遍较多,其他领域课程课时较少.

3.有些学校把领域教法课程设置为选修课.

(二)课程内容重复率高

笔者经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5大领域教法课程相互之间及和“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之间存在很大程度的教学内容重复.比如A学校,6门课程同时开设在第4学期,都把教学生写教案(活动设计)当成了主要教学内容.不仅以上6门课,其他课程也以“创新”的名义让学生写教案,真正到了“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教学生写活动设计的时候,发现他们已经写过了,走进了误区.譬如说儿童文学课程教师让学生写教案,他的思路一定是局限于儿童文学的,游戏课程教师让学生写教案,思路一定是局限于游戏的,语言教育教师让学生写教案,很少能顾及其他领域.这些“活动设计”实际上成了“夹生饭”,看着好像是在给“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打基础,实际上是在地基上盖了一层“豆腐渣工程”.“练拳容易改拳难”,“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老师教授课程前要先纠正学生的思路,“李逵”碰到“李鬼”,也无可奈何.有的学校把5大领域教法课改名为“**领域活动设计”,把写教案的工作完全放在这些课程中,没有再安排“幼儿园活动设计”这一门课.学生没有整合的机会,并且课程之间重复率高.

整合与设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园活动设计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课程安排缺乏有序性

5大领域教法课和“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安排,在笔者考察的5个学校里,有序性均有待加强.有的学校是6门课都放到了第4学期,加上内容重复率很高,就会存在一个现象:不同课程任课教师同时在做同一件事.学生上不同的课程,学的内容是一样的.拿着这一门课的作业,就可以应付另一门课.更有甚者,有的学校还没有学如何开展活动设计,譬如“儿童文学”、“游戏”等课程就让学生写教案,名曰“创新”,实为“刨活”.“创新”的结果是不得不花费一定的时间在本来不该讲“如何写教案”的课程里讲起了“教案书写”.厚此一定薄彼,相应的,本来应该讲的内容一定会受到影响.这些事情并非不可做,而是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整体设计、梳理、序化课程体系,防止各行其是,令从百口出.

(四)教学模式比较单调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5大领域教法课程和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都比较单一,贯穿“讲―写―练”的“三段式”教学思路,老师首先照本宣科地讲述本领域课程的主要内容,其次按照自己的“经验”指导学生如何书写教案,写完后在班级里面模拟教学.全过程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本来应该是职业性很强的课程,跟职业接轨的内容不多;本来应该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仅仅体现在“模拟课堂”,并且是低层次的模拟;本来应该是开放性很强的课程,却做得很封闭,导致教法课很乏味.

二、简析“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导致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教育大环境的原因,有教师的原因,有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因.

(一)教育大环境的原因

学前教育专业是师范性很强的专业.在师范教育阶段,教师教育技能是最受重视的,其中包括讲课,但是学生弹、唱、舞等技能的训练基本流于形式.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大部分学校走向了反面,放大了各种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反而教师教育技能出现了弱化,导致有些学校的毕业生到了幼儿园能弹能跳,但是不会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

高职教育提倡教学改革朝着职业化发展,课程设计要体现职业性,所以任课教师不约而同地很自觉地把“写教案”当成了课程主要内容之一.

(二)教师的原因

教师对幼儿园实际工作不熟悉,包括写教案和模拟课堂,主要的凭借是“想当然”.一些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把学科教育的方法技巧很“自然”地嫁接到了这门课里,至于是否适合幼儿教师却不考虑.和幼儿园教育工作脱节,导致课堂“理想化”,导致老师不敢开放课堂,但任课教师还要教改,于是想当然地把“写教案”、“模拟课堂”当成了重要工作.但是越如此,越脱节,舍本逐末.

(三)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因

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安排的同一专业不同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进程.一般按照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践的顺序安排.课程内容和进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任课教师不断地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之后,很可能课程间会出现一定的重复或者冲突,需要调整课程体系,使各门课程既有活力又形成合力.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尤其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4].三、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整合与设计的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提高对《指南》的认识,把《指南》作为一个深化学生职业认识和能力的有力抓手,把《指南》全文作为学习内容[5].整个课程分为学《指南》、写教案(活动设计)、试讲与说课三个模块.5大领域教法课程和其他职业课程重点放在学习理论知识和讲课两个方面,教案书写不做详细讲解.

(二)教学进程的重构

“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按照内容模块,分到前3个学习,第1学期学习《指南》,通过《指南》的学习,让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就知道自己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强化职业意识.第2学期学习教案书写,通过教案的书写,锻炼学生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为第3学期开展儿童文学、游戏等职业课程打好基础.第3学期学习试讲与说课,锻炼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为第4学期开设的5大领域教法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样的体系中,把“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变成了贯穿前3个学期的职业岗位课程.让学生更早、更多接触职业工作,同时为不同学期开设其他课程提供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和基础.

(三)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要立足于职业性,体现实践性,追求开放性.

1.《指南》的学习应该贯穿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当前学前教育的形势,通过案例式的教学灵活展开,切忌变成理论知识的刻板讲授.

2.教案的书写应该引入幼儿园一线工作教师作为教师,共同研讨新形势下教案书写应该注意的问题,不再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一切从幼儿园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不盲目“嫁接”学科教学方法与技巧.

3.在试讲和说课中开展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小组训练[6][7]、幼儿园见习、幼儿园实践3个层次的训练.第1个阶段利用小组内的训练写作技巧模拟课堂,尝试运用项目任务式教学法[8][9],实践场所由课内改为课外.由组长监督实施,全程录像,老师在课内进行录像点评.第2个阶段是到幼儿园进行有生试讲见习和实习.第3个阶段是班内组织说课比赛.这3个阶段,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职业工作,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