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人才专业特长

点赞:7807 浏览:320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专业定位模糊、专业特长不突出,缺乏系统、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等因素正制约着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确定和培养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是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文章在界定能力结构、专业特长及信息管理专业教育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国内外多所有代表性的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分析其在专业技能定位上的主要特点,提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管理教育应打造的专业特长体系.

关 键 词:信息管理图书情报教育培养目标专业特长核心技能

中图分类号:G203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38(2013)03-0096-06

近年来,我国以图书情报学为基础的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发展遭遇窘境:随着高校院系调整和招生改革,许多图书情报院系在更名为“信息管理”之后却面临专业定位模糊、课程体系性不强,在打造专业核心能力方面缺乏设计等一系列问题.毕业生的去向多元并没有发展成对本专业就业优势的认识,却让学生感到专业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分化、偏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降低,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和满意度下降.就业竞争的加剧,客观上要求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具有更突出的专业特长,然而多年来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却没有在形成显著的专业核心能力方面有所作为.在确立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等一系列教育过程中,专业教育工作者常常碰到这样的困惑:信息管理人才的专业特长是什么?与计算机专业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打造信息管理人才的专业特长?基于笔者的调研和思考,本文对专业特长问题做初步探索,以期引起业界同行的重视.

1信息管理的专业特长及其研究意义

1.1能力结构概述

人们从事任何专业领域的研究或工作都需要综合具备以下多种能力,主要有:

(1)一般能力.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语言和数学运用能力,以及空间判断、形体感知、颜色分辨、动手和身体协调能力等.

(2)专业能力.指从事某一专业领域相关工作和具体岗位的专业性知识和特殊能力.例如:教师除具有一般能力外,还应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以及对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使用能力,对教学效果的分析、判断能力等.

(3)综合能力.主要有:①跨学科的专业能力:包括运用数学和测量方法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运用外语解决技术问题和学术交流的能力.②方法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制定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等.③社会能力:包括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自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以及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等.④个人能力:包括社会责任感、诚信精神和职业道德等.

1.2专业特长分析

专业特长与上述能力结构中的专业能力有关,其相关概念还有专业技能、核心竞争力等.专业特长更强调专业的特殊性,是指专业人员更擅长的领域知识和工作技能,即对某种专业理论知识、专门工作方法、专业技术,甚至某种专业设备的侧重取向和特殊专长.如果说专业兴趣决定一个人的择业方向,以及在该领域所乐于付出努力的程度;那么专业能力和特长则是一个人在既定领域能够胜任并取得成功的关键.构建专业特长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

(1)独特性.指专业形象的差异性.社会竞争的加剧,迫使专业发展必须保持形象鲜明和独特,要以鲜明的特点体现出独特价值,才能获得社会与公众的认知,并在社会分工中获得较为明确的角色和地位.

(2)不可替代性.指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具有竞争对手不能取代的、难以模仿的特点,能够满足社会的独特需求,从而形成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取有利的竞争地位,发挥持久的竞争优势.

(3)持续发展性.专业技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基于时代变化不断调整、创新、充实和发展.只有通过对资源和能力的重新配置和定位,实现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及时提升,才能在长期的竞争态势中保持主动.

(4)协同性.即与其他相关专业合作伙伴或竞争对手之间的协同合作,保持在核心竞争力方面有一定的互补和兼容性.要注意避免因贪大求全而模糊了自身的专业定位,要追求与相关专业间的差异和互补.


1.3信息管理专业特长的研究意义

教育培训是获得专业能力的重要前提,然而近年来我国以图书情报学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教育恰恰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出现了问题.起因于1998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该目录对原有专业作了大幅缩减和调整.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下,新列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名称,而该专业是信息学(原情报学)、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等五个专业归并而成.与管理科学与工程相并列的,还有图书档案学,下分图书馆学、档案学二专业.当时许多图书情报学专业出于专业规范、扩大专业内涵和吸引生源等考虑,纷纷将院系以“信息”或“信息管理”冠名.当时有的规模不大的系又在各校的院系调整中被合并到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或经济学院之中.这一系列的归并使“信息管理”这一概念变得更为庞杂,涉及信息资源管理、图书情报档案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管理、信息产业等很多领域.各办学机构因地制宜,在自身原有学科基础上做出了不同的专业方向选择:一类由理工科类大学开设的信管专业,侧重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重视培养计算机编程能力.一类以综合型或文科大学开设的信管专业(大多由原来的图书情报专业整编而成),侧重信息的组织分类、加工处理等,重视培养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怎么写作能力.还有一类是农、医类或外语大学开设的信管专业,将信息管理与学校行业方向相结合,侧重本行业信息管理或信息系统建设.各办学机构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侧重也不尽相同,但基本都由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和交叉科学类课程构成.可见,目前冠名“信息管理”的专业处于信息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的结合点上,这样的交叉融合成为信息管理类专业的一个特色,即以现代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培养具有计算机科学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管理知识和技能、为各行各业提供信息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1].尽管上述一系列院系更名、专业归并与调整的初衷是为了宽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才,但却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以下问题:专业定位太综合、专业形象不突出,专业特长不清晰,招生时缺乏吸引力;专业课程涉及面太广而深度不够,缺乏打造专业特长的核心特色课程;部分源于传统学科的课程缺乏在新信息环境和信息管理要求下的内容提升和教学改革,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对专业发展感到茫然,学生转系、分流、跨系报考研究生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一项相关调查清楚地反映出这种状况:该调查围绕信管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展开[2].在针对2006级毕业生的调查问卷中,在回答“本专业毕业生最大的劣势”时,58%的学生认为是“本专业知识面广但课程深度不够”,22%的学生认为是毕业生“无一技之长”,12%的学生认为“市场不了解本专业”.该研究还结合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调查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态度,占毕业生36%的就业于IT企业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应定位于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而占毕业生26%的就业于传统企业的学生则认为本专业应定位于经济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能力的培养.但他们同时都认为本专业毕业生“知识面广但课程深度不够”,都发现自己的专业能力难以达到工作要求,多数需要再学习或培训.在对“今年本专业就业形势”的判断中,只有4%的毕业生选择“今年本专业就业形势良好”,52%的毕业生认为今年本专业就业形势不好或非常糟糕.对问卷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就业中形势不理想的主要原因”的回答,选择“缺乏核心竞争力”、“专业定位不准确”、“本专业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有差距”的占了绝对比重,其中“缺乏核心竞争力”是不少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

信息管理人才专业特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信息管理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因此,确定和培养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是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其研究意义在于:

(1)有助于明确专业定位.专业特长代表了专业人员为社会贡献的独特价值,确定了其在社会分工中的专业角色和地位.对教育机构而言,培养专业特长是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确定办学方向和专业发展目标的基础,更是确立专业形象的主要手段.

(2)有助于专业课程建设.实现培养目标、打造专业特长主要靠专业课程教学,然而近年来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发展却莫衷一是,虽有不同侧重,但基本都没逃脱“缺乏核心竞争力”、“专业定位不准确”、“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有差距”等负面评价.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形成对专业特长的明确认识,课程建设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形成体现核心专业价值的专业课程体系.

(3)有利于加强本专业人才的专业性和竞争性.只有增强专业特长意识,建设具有核心专业价值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学生的整体专业能力,打造出一技之长,使专业人才获得立身之本,以独特的专业性加强其竞争性.

2信息管理教育价值观与专业技能定位

2.1信息管理教育的价值观

教育价值观作为人们关于教育实践和教育价值关系的根本看法,是指导、支配和评价教育行为和功效的核心观念,对整个教育活动有着深刻的导向作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以及教育的规划、结构、布局和体制.教育价值观在微观层次,是指基于教育系统本身各个内部要素之间有机联系的目标指向;在宏观层次是指基于教育同社会中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的价值旨趣[3].在探讨信息管理的专业特长时,首先要对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价值观有所认识.

祝智庭教授指出[4]:传统科学教育的价值观是建立在以物质能量为主的自然资源观基础上的,而信息教育的价值观则是建立在以信息资源为主导的,物质、能量、信息相统一的大资源观基础上的.因此,信息教育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信息意识、信息素质、信息能力,树立信息时代的时空观.应教会学生以信息为媒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与自然界协调共处,形成注重效率、效益和整体优化的价值取向;应对学生进行信息资源存在形态的教育,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教育.

信息管理教育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基于对信息资源的全面深刻认识,利用信息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人们开发、管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的效率.信息管理教育价值观代表了信管专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具体表现为一定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专业技能定位.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深入,信管教育的价值观也有所发展.

2.2国内外信息管理教育机构对专业技能的定位

2.2.1国外主要信息管理教育机构对专业技能的定位

笔者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WorldReport)》的全美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学院研究生院排名中,选取了一直排名靠前的以下5所学院,并对其信息科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调研(见表1).

2.2.2国内主要信息管理教育机构对专业技能的定位

为比较研究,笔者也调研了国内信息管理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选取了6家以图书情报学为基础建立的信息管理教育机构(见表2).

2.2.3分析

分析国内外信息管理教育机构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技能定位,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1)信息管理教育价值观的发展.通过调研国内外各相关教育机构的培养标准,可以发现国内外的信息管理教育都致力于广泛关注社会各领域的信息需求,发现各种信息工作机会,解决当今世界各类信息查询与利用中的各种社会、组织和技术问题.即面向各行各业、各类组织机构,研究其信息管理问题,包括机构的信息环境分析、信息构架、信息资源与组织结构、信息管理如何更有效地支持战略决策等.研究领域涉及信息管理中的技术、人文因素,及二者结合的问题(包括信息技术的综合管理、新的信息系统及系统设计思想、信息政策、信息法律、人的信息行为和信息活动心理分析),以及从经济的角度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包括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的成本研究、信息市场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生产、流通和利用中的经济关系与经济利益问题).

(2)以研究信息、人与技术的关系作为专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近年来,国外以iSchool联盟院校为代表的信息管理教育机构旗帜鲜明地提出,以探索与发现信息、人与技术三者之间关系作为专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在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有:直接开设人机交互、人与信息交互、人机界面、用户视角等课程;同时也在传统课程中融入相关内容:如在“信息检索”课中,注重了在检索评价和相关反馈章节加强对检索的用户相关性、网络环境下用户评价相关标准、用户动机、态度和行为对于技术的影响和作用的分析探讨.多家教育机构都强调“从技术、政策、管理、以人为本的怎么写作等角度理解信息系统”,“注重从以用户为中心的角度研究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并将人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研究”.这一核心理念值得重视和研究,它为我们探索信息管理教育的专业特色,打造独特的专业特长提供了重要方向.4结语

信息管理的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市场的竞争对信管专业教育的特长培养提出了客观要求,应当引起业界重视.信息管理专业教育要根据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特点,形成新的培养目标和人才保障体系,就必须尽快解决制约信管教育发展的专业定位模糊、专业特长不突出,缺乏系统、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等问题.其核心要点就是通过专业特长的确定,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专业特长意识,形成合理的特长规划和课程,培养学生的整体专业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对自身专业特长的认识和规划,是信管人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希望与专业教育领域的同行交流讨论,以期在专业特长规划方面达成共识,并付诸在教育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