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两国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合作与对比

点赞:24065 浏览:1082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为了解中英两国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与合作情况,文章借助Webofscience检索平台,以1999~2011年在社会科学领域及其各学科发表的论文为样本,统计了中英两国学者历年的发文量、被引量和篇均被引次数、中英国际合作的发文量和被引量、中国分别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五个国家历年合作发文量与被引量,特别对中英两国间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合作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得出两国国际化特征结论,并给出合作建议.

关 键 词:文献计量学国际合作社会科学引用分析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38(2013)04-0049-07

1引言

从宏观研究对象层面来看,科学一般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围绕着这三方面布置“科”的内涵及活动事务等[1].由于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其研究比较容易在国际学术平台上交流,我国自然科学的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始逐步走向世界,尤其是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学者们瞄准本学科的国际前沿课题,努力与国际学术同行进行平等交流和对话,甚至试图跻身于国际相关科学研究的先进行列.据ISI的ESI(EssentialSciencesIndicators)统计,2002~2012年我国大陆学者在国际科技核心期刊(SCI收录刊)上的论文,位于美国之后,居世界第2位[2],而且质量也在稳步上升,体现在被引率、篇均被引次数的提高以及高影响因子刊物论文数量的增加.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在创建了SCI这一突破传统文献组织方法的引文数据库之后不久,就将这种方法引入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于1975年创建了《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与SCI一样,收录世界上学术水平最高的,或有学术影响力的、经过影响因子测算每年滚动筛选的核心期刊所收录的学术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世界学术发展水平.目前SSCI收录的社会科学期刊已达3000余种[3],共涉及人类学、法学、经济学等50多个学科领域.尽管用SSCI和A&HCI这两个姊妹数据库在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适用性方面一直存在颇多争议[4],许多学者认为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哲学社会科学的不可比性,SSCI和A&HCI收录中国期刊数量甚微等原因,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国本土化问题[5],使得SSCI不能用来评价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把握好本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度的同时推进其国际化进程是时怎么发表展的要求和趋势.邓正来教授主要从事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他曾这样定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中国社会科学实行“走出去”战略既是实施大国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中华民族“文化安全”、加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保障[6].

中英两国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合作与对比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科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011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的通知,全面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增强中国学术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7].事实上,中国人文社科研究的国际化发展虽然比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国际化滞后,但近年来也有了相当大的进步.据ISI的ESI统计,2002~2012年我国学者在社会科学的发文量排名位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荷兰、西班牙之后,居世界第8位,被引次数排名第9位[2].由此可以看出,英国社会科学的研究实力是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本文主要研究中英两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化特征,勾勒出发展轨迹、基本格局和总体态势,为促进和预测今后的发展,我们还研究了两国具体的学科特点与合作情况.为完成上述研究内容,唯一可以运用的工具就是SSCI和A&HCI.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为充分了解中英两国在社会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情况,以及该领域两国的国际间合作交流情况,我们以WebofScience为检索平台,并根据WebofScience的学科分类,针对社会科学所包括的MANAGEMENT(管理学)、ECONOMICS(经济学)、EDUCATION(教育学)、POLITICALSCIENCE(政治学)、SOCIOLOGY(社会学)、LAW(法学)、INFORMATIONSCIENCELIBRARYSCIENCE(图书情报学)、COMMUNICATION(新闻与传播学)、ANTHROPOLOGY(人类学)、RELIGION(宗教学)十个学科领域进行分析,以探讨中英两国在社会科学整体状况以及各个研究领域的卓越表现与合作机会,增进两国对各自在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状况的了解,加强两国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两国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共同发展.本次研究的数据采集年限为1999~2011年,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计量法[8].我们主要采集了WebofScience数据库收录社会科学领域中英两国学者历年的论文数量和这些论文的被引数量,以及在该领域中国学者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合作情况,着重对比了中英合作与中美、中法、中德、中日合作的特征.

3对比分析

检索结果表明,1999~2011年间WebofScience收录的社会科学论文共1,728,889篇(包括10个子领域),其中中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为92,794篇,占总量的5%,与国际间合作论文8,721篇,占中国发文量的9.4%,合作的国家/地区达70个,中国发文的累计总被引次数为110,156次.英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为167,538篇,占总量的10%,其中与国际间存在合作关系的论文有36,139篇,占英国发文量的21.57%,合作的国家/地区达到110个,英国发文累计总被引次数为728,278次.

数据表明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国的发文总量明显低于英国,13年间只有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三年超过英国,而且英国的国际合作度要明显高于中国,高于中国11个百分点;从被引角度来看,英国学者论文的总被引次数和篇均被引次数均高于中国,其中英国论文总被引次数是中国的6.6倍.英国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4.35次)约为中国论文(1.19次)的3.7倍,可见英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具有相对较高的影响力.本报告主要针对中英两国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总体研究情况及十个分学科的数据和国际合作状况做了对比和分析.3.1中英两国发文量和被引统计分析

表1从发文量角度,统计了中英两国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总体概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论文收录的总体数量上两国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1999年到2001年之间差距巨大,英国发文量是中国的几十倍,在2007年之后中国开始反超英国,2010年后又落后于英国.因此中国的论文数量呈现出年份的波动性,例如2007年收录了13,847篇,较2006年增长了2.1倍,而2010年开始发文较上一年减少,到2011年减少至8,284篇,逐年减少幅度为28.3%和36.8%.相比较而言,英国发文量的年度波动性较小,表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前八年发文量稳定,2007年后开始增加,近几年上升到15,000余篇.图1则清晰地反映了两国发文量的年度变化趋势.

由图1可以看出,纵观13年,中国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数量呈递增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40%左右,但近几年的波动性较大,特别是近三年有下降趋势.由图1可以看到,社会科学领域英国研究优势显而易见,表现为研究基础雄厚而且发展稳定.中国目前正进入发展阶段,发文量骤增主要还是由会议索引论文增加而致.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储备优势,研究具有可持续性.中英两国在此领域开展合作,可以充分发挥英国研究基础良好的优势,以及中国研究成长性好的特点,进行优势互补,争取两国在该领域都有长足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对1999~2011年中英两国在社会科学学科领域所发表文章的历年被引次数作了统计(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到,英国论文的被引总量远高于中国,是中国的6.6倍.从发文的篇均被引量来看,则反映出两国论文的影响度差异.中国在社会科学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为1.19次/篇,英国则达到4.35次/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学者在近5年间相对于发表论文的巨大数量,被引量显示了较小的增长,英国则一直保持稳定的发文数量的增长和较高的被引率,近三年的篇均被引次数平均为8.42次/篇.

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中英两国之间在社会科学领域年度被引的变化情况和趋势,我们绘制了两国年度被引数据的对比图(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中国论文的被引总量约为英国论文的总被引量的15%.从图中的曲线还可以看出,中国论文的被引量始终低于英国,从近5年数据看,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主要原因是英国学者进入这个研究领域较早,而且90%的SSCI期刊均为英语期刊.这样首先在发文量上就高于中国,而且被引量是一个时间累积性数据,从发文到被引,一般都要经历一段时期.中国在社会科学学领域发文数量是在2006年之后急剧增长,在2007年发文量上已经出现了较大进步,考虑文献被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因此其被引量也会随年度的累积有所提升.加强两国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合作,对提升中国在这一领域研究与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应当引起中国学者的重视,继续增加和英国的合作机会,提升中国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早日追上国际主流发展水平.

3.2中英两国在社科十个子领域的发文量和被引分析

为了更好的分析中英两国的发文量和被引量的增长变化原因,我们分别将社会科学十个子领域(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政治学、图书情报学、社会学和法学、新闻与传播学、人类学和宗教学)1999~2011年历年的发文量、被引量以及篇均被引量做了对比统计,详见表3所示.

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到,中国近五年在社会科学十个领域虽有一定发展.但与英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只在管理学领域的发文总量上超过英国,在其他各领域无论是发文量、总被引次数还是篇均被引均和英国有很大差距.

由表3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结论:

(1)在十个学科的发文量上,只有两个学科中国比较突出:中国在管理学的总发文量高于英国近2倍,主要是由于中国的论文数量快速增长造成的.2004年是管理学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中国的发文数量在该年份和英国基本持平,之后中国的发文量一直高于英国,2008年已达到英国的4.3倍,说明在管理学领域我国学者更具开阔的国际视野.另外,虽然经济学总体发文量中国依然落后于英国,但是在2007年以后中国发文量已经超过了英国,2008年超过的最多,当年比英国多发表2,831篇.其他8个学科的发文量中国均落后于英国,其中差距最大的是宗教学,英国是中国的50倍之多.社会学、人类学和法学三个领域英国发文量是中国的13倍左右.政治学和新闻与传播学英国是中国的8倍,教育学和图书情报学英国发文量多于中国2倍,值得说明的是在图书情报学领域中国2007年和2008年发文多于英国161篇和500篇,说明在这一新兴应用学科上中国具有与世界领先水平保持一致的意识.

(2)在十个学科的被引量上,中国均远远落后于英国.差别最为悬殊的是宗教学,英国是中国的近39倍,其次是法学,两国相差26倍.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和教育学四个领域英国是中国的10~16倍,新闻与传播学、图书情报学和经济学英国是中国的7倍左右.差距最小的是管理学,英国总数上约为中国的3.5倍.对比该学科的发文量情况,说明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更新速度较快,发表在周期较短、发表要求较低的会议论文较多,但英国学者在该领域研究质量更高,表现为发表论文数量虽然低于中国,但是却在学界的影响力更大.

(3)在十个学科的篇均被引上,差距最大的是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差5~6篇;教育学、图书情报学和法学相差在1~3篇;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新闻与传播学四个学科中英两国差距较小,不到1篇;而宗教学的篇均被引中国略高于英国.

综合上述情况,中英两国更需要在社会科学领域全面加强合作.一方面,利用中国在管理学和经济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可以加快英国的研究速度;另一方面,利用英国在社会科学领域整体的雄厚基础和广泛的世界影响力,中国学者应积极加强和英国的合作,提升论文质量和学科整体发展水平,进而提高中国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3.3中、英与国际间的合作发文量统计及被引分析

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已成为科学研究的必然趋势,国际合作研究也是取得原创性成果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9].表4为中英两国1999~2011年与国际间合作的发文量以及占对应年份论文数量的比例.

从表4中可以看出,虽然中英两国的合作发文量有所增加,但中国的国际合作度与英国相比明显存在不足.首先,中国的国际间合作论文仅占总发文量的9.4%,而英国的国际间合作论文数量占到了总发文量的21.57%.其次,中国的合作度并未因为发文量的增长而有所增加,在2007年之后中国发文量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中国合作论文比例反而出现了下降,近两年情况才有所好转,比例提升到近20%;而英国则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这说明中国在该学科的发展中过于注重本国的研究,亟待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合作交流.

表5统计了各子领域1999~2011年中英两国的国际合作情况.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和英国在经济学领域的国际合作发文量最高,分别达到3.89%和9.04%.其次是管理学领域.其他8个领域两国的国际合作度均较低,应当引起两国研究者的重视.为了观察国际间合作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我们特别对中英两国与国际间合作论文1999~2011年被引量做了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对应的两国合作论文被引量的年度变化如图3所示.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英两国与国际间合作论文的被引量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差距,并且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从2006年开始每年被引次数都相差4000次以上,2008年以后两者的被引次数差距扩大到了7000次,剪刀差已经形成.结合表4中的数据,中国与国际间合作论文的篇均被引量为8.73次/篇,英国与国际间合作论文的篇均被引量为14.82次/篇.为了减小这种差距,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中英两国需要在此领域加强合作.

3.4中英两国之间合作分析

根据项目任务的需要,我们将中英在社科领域的合作发文情况分别与中美、中德、中法、中日之间的合作逐一做横向的对比分析,以便对中英在该领域的合作现状和合作趋势能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为此,我们检索了1999~2011年中英、中美、中德、中法、中日在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合作发文量以及历年发文的被引量,通过对比的方式对中英合作的现状和趋势做一全面的了解.表7~表11分别为中国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五个国家1999~2011年在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合作发文量和被引量统计,图4为1999~2011年与中国存在合作关系的主要国家的合作发文数量及比例图.

由图4可以看出,中国与美国国际间合作论文的数量遥遥领先,占到了国际间合作总量的55%,与英国合作论文的数量位居第二,占13%.中国与除美国之外的四国之间的合作发文量占国际间合作总量的20%,和其他国家合作占国际间合作总量的25%,说明中国和全球大多数国家进行着广泛的合作交流.虽然中美、英美合作论文的被引量遥遥领先,但对比中英两国论文的被引量可以看出,与合作论文发表情况对应,中英两国合作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也较高,达到6.77次/篇.再有,中国与日本的合作论文,以及英国和德国、法国的合作论文也均有较高的影响力.中国与日本合作论文被引量占中国与上述五国合作论文总被引量的3.2%,篇均被引次数6.96篇/次.英国与德国合作论文占五国合作论文总被引量的12%,篇均被引次数7.23篇/次.英国与法国合作论文虽然不到五国合作论文总被引量的10%,但是篇均被引次数却高于德国,达到7.53篇/次.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英国合作论文被引量占中国与上述五国合作论文总被引量的11.2%,与此相对应的是英国与中国合作论文占五国合作论文总被引量的2.8%,两项比例相差较大,这说明,英国应该加强与中国学术界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中英在社会科学领域已初显一定的合作基础和合作效果,两国合作论文的被引量在2011年达到了近2000篇.因此中英应继续保持这一优势,加大在该领域的合作力度,开拓研究新的生长点和研究深度,多发表社会科学各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努力提高两国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学术地位.从细节来看,中国与英国的1999~2011年合作发文情况在社会科学十个子领域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具体数值参见表12.


从表12可以看出,中英两国在经济学领域合作的论文绝对数量最高,其次是管理学和政治学科.从相对比例来看,在宗教学领域,虽然合作发文篇数最低,但占中国国际合作发文比例最高,法学领域其次,占16.06%.图书情报学领域这一比例最低,仅为6.84%.同时,管理学和新闻与传播学是占英国国际合作发文比例最高的两个科学,所占比例均超过4%.合作比例最低是社会学和人类学,均不到2%.这一现象说明,社会科学十个领域的合作论文占中英两国的国际合作发文比例相差悬殊,占中国的比例为12.99%,而占英国的仅为3.14%,这多少说明,英国对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关注度过低,还没有形成较为丰富的研究主题.为了更好的促进两国合作,需要两国特别是英国在社会科学的各学科上加强两国交流与合作,使得两国在社会科学上的研究水平近一步提升.

4结论与建议

针对上述数据与分析,在总结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和英国的学科发展情况后,我们给出如下关于中国和英国合作的建议:

(1)中国在社会科学领域近五年来快速发展,自2007年以后,中国发文量有高于英国的年份,但总发文量仍低于英国,同时由于引文的时间滞后性,中国论文的被引量仅为英国的15%左右.不同子领域的研究发展也不均衡:管理学是近些年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在总量上已经超过英国近2倍,经济学和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中国的年发文量在近五年均有超过英国的年份,但是总量却低于英国.而宗教学、法学、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中国的发文量不足英国的8%,被引量不到英国的8%,远远落后于英国和国际正常水平.这一现象说明,中国在社会科学各子领域发展极度不均衡,研究的整体深度和水平离国际领先水平仍有一定距离.因此,中英两国在此机遇下需要加强彼此的合作,一方面,利用英国在该领域发表的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论文,提高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学术视野.同时,利用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兴起作为英国研究新的增长点,为英国的研究带来新的研究动力.(2)在国际合作方面,中英两国都非常重视与国际间的合作,但合作发文比例有一定差距,中国更依赖于与美国的合作,同时从合作论文占对应年份发文比例来看,中国的合作论文所占比例远不如英国的合作论文比例,因此,中国在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上都不及英国.在国际合作论文的被引量上,中英两国更是有4倍多的差距.被引是一个时间累积量,随着中国在社会科学各领域多元化研究的开展与重视,其研究成果也将会不断涌现,影响力也会不断加强.

(3)在中英合作方面,中英两国均有一定的合作基础,两国合作的论文数量也均高于和法国、德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合作,这些都说明了中英两国在这一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英国能继续注重与中国的合作,充分利用中国丰富多元的研究领域和众多的人才优势,不断扩大英国在社会科学的学术影响力.同时,中英两国合作论文在最近两年被引量持续上升,可见两国间的合作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两国需进一步加强在该领域的学术合作,保持良好的合作趋势,这样才能共同提升两国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