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培养的“第二课堂”设计方案

点赞:33935 浏览:1574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第二课堂”是高校“第一课堂”活动的重要补充,也是大学环境育人的重要内容.“第二课堂”应当积极配合“第一课堂”的设计步骤,同时也可以成为“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从一定意义上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联动,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教学育人工作紧密联系、密不可分、互为补充、互相依存的一个有力证明.

一、师范生“第二课堂”设计原则

“第二课堂”的设计应围绕着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从三方面进行.首先,基础学科教学培养,即通过课外活动加强师范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升其对基础学科的兴趣,从而加强其对基础学科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教育方法的培养,即培养师范生具备较为先进的教学和教育理念,使其具备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最后是专业兴趣和特长培养.

“第二课堂”的设计应围绕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三方面展开.第一,师范性和综合性并重,专业知识培养与职业技能培养并举,针对“第二课堂”区别于“第一课堂”的特性展开研究;第二,紧紧围绕将师范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教育家这一目标展开,通过事前情况摸底、中期实验研究、最后对比论证等考查“第二课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三,着眼于师范生现在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全局,既考虑师范生自身的情况,也考虑师范生周边的环境,既在专业知识培养上有所侧重,又在职业素质技能上有所涉猎.

二、师范生“第二课堂”成效研究

笔者在北京师范大学范围内对师范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得出《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第二课堂”成效性调查分析报告》.报告中,可以反映出“第二课堂”在口语表达与言语交际、教师心理素质、先进教育理念的提高方面有了很好的成效,在板书设计与练习、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提升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第二课堂”对师范生教师应用技能养成的影响

调查主要涉及口语表达与言语交际、多媒体技术应用、板书水平三方面内容.

关于口语表达与言语交际的“第二课堂”,其着眼点在于“教师口语”方面,这体现着“第二课堂”的师范生特色.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有86.73%的人持满意态度,48.11%的人满意度较高.这说明“第二课堂”在“口语表达与言语交际”方面具有较好的“成效性”.通过对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及访谈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口语表达与言语交际“成效性”的因素有:参与度、模拟情境和竞争压力.

关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第二课堂”,充足的多媒体设备和吸引人的活动形式,57.76%的参与者持满意态度,76.72%的参与者满意度较高.借鉴这一成功经验,“第二课堂”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这一板块可采取“小组—任务”模式来开展.院系为师范生班提供一定的设备支持,师范生班根据自身特点,将班级成员分组,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一项任务,如制作动画、影像片段,并集中检查或评比.

关于板书水平的“第二课堂”中,没有一门课程是专门讲授板书技巧的,只有在课程教学论的课程中,涉及板书的内容.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在C类(参加活动频率为“经常”)受调查者中,有25.64%的人满意度较高,66.67%的人持满意态度.在D类(参加活动频率为“每次都参加”)受调查者中,有22.22%的人满意度较高,44.44%的人持满意态度.对比发现,在“教师应用技能”的板块中“板书技能”满意度是最低的,说明这一能力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占的比重较小,或频率过低,知识成效性较差.被访谈者认为板书技能基本没有提升,而认为板书技能有提高的被访谈者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即板书技能的提高是自己练习的结果,而不是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得来的.

2.“第二课堂”对教师心理素质养成的影响

调查显示,在提升心理素质方面,有89%的受访者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提升了他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心理素质.访谈中,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师范生,对于师范生“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教师素质大赛”情有独钟.他们认为对心理素质提升影响最大的就是教师素质大赛.

3.“第二课堂”对教师教育理念养成的影响

调查显示,“第二课堂”中涉及的专家讲座(教育专家或者一线优秀教师的讲座)、实地参观(参观北京的教育研究所、有先进办学理念和特色的学校,观摩一线教师教学,与一线教师交流)等活动,赢得了88%的学生认可,他们认为活动给自己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在D类(每次活动都参加)受调查者中,认为师范生“第二课堂”给自己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比例是100%.因此,师范生“第二课堂”活动在带给师范生先进教育理念方面有着较好的成效性.

4.“第二课堂”对教师职业认同感养成的影响

调查显示,比较赞同“师范生第二课堂活动增强了我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使我更愿意从事教师这个职业”这一观点的学生,仅占被调查者的51%.由此可以看出,师范生“第二课堂”活动在培养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方面的成效性较差.而影响这一成效性的主要因素是:对职业魅力和职业价值认识的缺失.访谈显示,师范生认同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亲身去了解教师这一职业,从而感知这一职业的魅力;倾向于和著名教育家、名师或者同龄前辈沟通,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规划.

5.“第二课堂”对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

学生认同学校开展的三方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第一,从事暑期和周末支教实践,利用节检测日开展教育实习,从中发现问题,探索弥补方法;第二,进行暑期社会调查,针对地区教育的差异、当地实际的教育情况等展开调研;第三,开展当地文化的专项调研,师范生不仅承担着教师角色,还承担着建设新农村、乡村文化传播者的角色,针对当地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专项调研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地方归属感和文化传承意识①.

结合调研成果,本文试图从经验总结出发,提出师范生培养的“第二课堂”年级主要任务.大一,主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职业规划,引导其建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师范生认识教育工作的崇高意义,坚定其终生奉献教育的信念.大二,主要进行教师职业基础知识的传输和学习,结合学校的课程,帮助他们了解并掌握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职业的基础常识,并向师范生介绍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帮助他们扩充知识、改善理念.大三,着重进行教师技能和专项技能的培养.大四,配合学校的统一安排,组织师范生进行教学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三、师范生“第二课堂”设计方案的建议

1.“第二课堂”设计方案的目标

师范生培养的“第二课堂”设计方案的目标具体呈现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层面.

首先,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口语表达与交际(如朗诵、演讲)的基本技巧和关键点;掌握板书的书写规范和设计要求;了解多媒体技术的课堂实践环节的要点,掌握多媒体制作技术,掌握说课、教学基本环节及有效策略.其次,能力目标包括:能够合理设计教案,综合运用普通话、板书、多媒体等技术,完成教学过程;能够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够通过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对当下教育理念、教育现状形成自己的理解.最后,情感目标是指,培养学生对教育理论和现状的关注,通过参与实践,提升其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理解.

2.“第二课堂”设计方案的实施原则

(1)注重延伸性和拓展性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注重与“第一课堂”中“教师教育”板块的衔接,以实践活动为引导,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板书、多媒体技术、说课等技能培训,帮助师范生掌握基本教学技能,明确教学流程.同时,拓宽教育途径,整合优秀教育资源,通过讲座、网络、书籍、实践等多种途径,开阔学生视野,传播一线优秀教学理念.

师范生培养的“第二课堂”设计方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师范生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课堂”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参与的机会,弥补课堂教学的缺憾.从“第一课堂”理论出发,通过“第二课堂”比赛、调研、制作、案例等多种实践形式,提供全员参与和实践的机会;通过小组互评、教师反馈等有效形式,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注重固定化和长效性

“第二课堂”设计方案贯彻于整个大学期间.每学期以一个板块为主题,逐步由分散到综合,突出整个流程的长效性;针对每个板块,遵循“理论—实践—反馈—理论—再实践”的设计思路,保证活动的效果.方案要求培养对象组织的相对稳定性,尤其在教师技能培训方面,建议以班级或年级为组成单位.

总之,师范生“第二课堂”教育可以增强师范生的职业归属感,提高教师职业素质,从而增强他们怎么写作教育事业的能力,为未来教育家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课堂”的设计和开展要始终围绕对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展开,在目标统一的前提下,将师范生培养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形成合力,使“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

注:①以上文本数据都来自于本文的调查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第二课堂”成效性调查分析报告》.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怎么写作中心)

(责任编辑:马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