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改进建议

点赞:5050 浏览:130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从完善教材选编、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教学方法及更新评价方式方面,力求有针对性地、系统地提出人教版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改进建议,回归古代诗歌教学的初衷,实现古代诗歌教学的真正功能.

关 键 词:人教版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改进对策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古代诗歌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古代诗歌教学片面追求默写代替品味赏析,局部分析代替整体感悟,一元分析代替多元思考以及滥用多媒体手段等.看似热闹非凡的语文课堂却丧失了“诗教”的真正功能.笔者看来,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有四方面问题.

(一)古代诗歌选编的不足

首先,古代汉语知识和文史知识选编太少.

其次,纵观人教版初中《语文》,从所选的古代诗歌数量上来说,唐朝文人的作品占绝对优势,达到46%以上,宋代文人作品比例也达到了24%.虽然唐诗宋词的确是我国古代传统诗作的巅峰,但是,其他朝代也不乏精品佳作,因此对其他朝代作家和作品的忽视,会使学生以狭隘的眼光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他朝代的作家作品缺乏客观的认知和评价.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改进建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多媒体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此外,从内容上来说,89首古代诗歌无外乎书写友情,描写思想爱国之情,描绘美丽风景,寄托人生哲理等,很多诗歌并不能全面的展现诗人的精神世界.诗歌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缺少一些联系,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9首古代诗歌中收入诵读欣赏的有60首之多,但在实际教学中,只有26首在六册单元中选编并纳入新授课的教学计划,即一学期只学习5首,这样少的篇目对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略显不足.

(二)古代诗歌教学方法使用不当

当前,功利性教学在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中愈演愈烈:不少初中老师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只是要求学生背诵默写,甚至反复默写,以达到做试卷不错一字.布鲁纳认为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学习结果固然要重视,但更要重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里不是片面地认为背诵、默写可以“一刀切”,毕竟,语文素养的积累是建立在对一定知识识记的基础之上的.但是若简单地为了迎合考试,机械地背诵默写代替了学生对古代诗歌意境的体味及其情趣和韵味的赏析,那么学“诗”就不再是真正的学“诗”,诗歌被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符号,对诗歌审美因素的体验感悟自然无从说起.

(三)古代诗歌教学手段“泛多媒体”化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一方面,广泛地使用多媒体手段增加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一种“泛多媒体化”的现象日益显露.这种“泛多媒体化”即不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的需要,动辄使用多媒体手段;有的时候甚至为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使用多媒体,甚至达到了不使用多媒体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的尴尬境地.

(四)古代诗歌教学评价缺乏科学性

评价方式单一、忽略个性、轻视过程等问题存在于古代诗歌教学评价中.诗歌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具有重要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价值.但是,现在所有的评价方式都是以分数作为唯一的参照标准.所以,现在在古代诗歌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很明显.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导致了一卷定终身,导致了学生古代诗歌学习的临时抱佛脚.进行评价改革,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监控已势在必行.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诗歌学习的正常进行,从而让“人文精神”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有根本的依托.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对于人教版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改进对策建议如下.

完善课本古代诗歌选编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现有的人教版初中《语文》,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选编的古代诗歌加以重组和整合,增选适当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进一步扩大现有教材编选的特点,深化古代诗歌教学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增加生活化的选篇.选文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一套(本)教材的面貌和质量.文章能否选得好,关键取决于教材编选者‘衡文’的眼力和水平.可以说,只要文章选得好,教材编写就成功了一大半.”①能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不仅要“文质兼美”,而且还要看“可接受性”.所谓“可接受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材要考虑特定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深浅适度;二是选材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初中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心智发展的阶段,对于选文的生活化、趣味性就更加关注.

2.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实践.人教版初中《语文》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对社会、对他人富有爱心;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分析六册人教版初中《语文》古代诗歌的编排却呈现这样一种情况:《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中选编了四首古代诗歌:《观沧海》、《钱塘湖春行》、《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七年级下做为精读课文,仅选编了一首《木兰诗》.如果七年级上更加侧重于人与自然,让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但是七年级下侧重于人与自我,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价值,增强责任感,但是到了八年级上选编的《使至塞上》、《登岳阳楼》等又侧重关注自然,与七年级上的选编内容重复且缺乏层次.初二学生进入叛逆期,他们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开始关注自我的内心世界,此时语文教材的编排多设置一些关注自我,关注内心的诗歌,教师加以积极的引导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到了初三,学生除了迎接中考这一人生第一次转折之外,学生也开始逐渐关注社会,这一时期如果选择一些侧重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思考个体所承担的责任,理性地对待周围社会.3.科学整合选编诗歌.根据目前人教版初中《语文》古代诗歌的编排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灵活运用,扬长避短,例如进行比较探究.比较,既是阅读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灵活运用教材的较好方法之一.比如,可以将七年级上附录的古代诗歌《如梦令》和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武陵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作品进行对照阅读教学.

4.增加辅助性知识提示.诗歌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传授一定的有关诗歌的常识.②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了解一些有关古代诗歌的基本常识,笔者以为,每册课本可以安排一两篇有关古诗文词法、句法、章法的辅导性文章,以便学生掌握解读古代诗歌的方法,提高阅读赏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一文说:“当改革研究进入到学校实践时,透过一节节课,我们看到的是在学科教学领域中,大部分教师对教育价值的选择还停留在‘传递知识’上,其中有一些教师虽己关注到学生技能、技巧,甚至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但大多仅为点缀,教学改革观念的转变,包括教学价值观的转变,不能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不能不关注他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内化的过程.只有教师的内在观念才具有真实的指导教师教学目标制定和实践行为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和素养,还要具备广博的其他知识,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

老师还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挑战.除了阅读相关的书籍提高自身素养之外,教师还可以多参加古代诗歌教学研讨,开展古代诗歌教学公开课等,激发语文教师阅读和学习古代诗歌的热情,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促进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如此由外而内,内外兼修,定能使教师的古诗词修养有所提高.

优化古代诗歌的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是通过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相结合,营造一种与文本相吻和、相协调的生活氛围,将生活中的典型场景作为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唤醒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激起学生的情趣,从而把学生的情感活动、认知活动与生活结合起来.

除了可以用合适的生活事例作为导语创设情境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到阅读中来,再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则抓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验,成功的抑或是失败的,让学生谈谈成功或是失败时的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树立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即吸取经验教训,着眼于创造美好的未来.让学生把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唤醒他们自身对生活的感受,使学生由被动的学,变为有主观情感的积极参与,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学习方式的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是课改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相比起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受动性、依赖性,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3.实践活动的指导.新课程倡导课堂走向开放、走向综合,因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构建诗歌综合素养.例如把古代诗歌学习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如果教师利用学生对流行歌曲兴趣浓厚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之相连,作为一个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水调歌头》、《蒹葭》等都曾被改编并演绎为歌曲,如果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将其引入课堂,可以增加诗歌意境的直观性,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在学习中,对资源的搜集、分析、整理与运用的过程和方法,也是古代诗歌学习的内容之一.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有选择的搜索和整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通俗易懂的诗歌,并在班上或学生自发组建的诗社组织中进行成果交流与展示.再如办手抄报、为课文绘插图、制作小书签等都可以“走进”古代诗歌课堂,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更好的学习诗歌.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其关键在于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做到恰当应用.所以,应用多媒体就不能生搬硬套某种模式,目前也没有一种万能的标准模式可行.必须依据语文学科古代诗歌教学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多媒体使用的图形图像要适合主题、吻合内容;使用的声音要真实生动、自然流畅;使用的视频要贴切主题、表达主题、深化主题.总之,使用多媒体要实事求是、为主题而使用,为教学内容而有针对性地使用,而不是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五)更新评价方式

当下,即使经过了二期课改,语文教学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还是很难能真正落到实处.过于功利的评价必然导致语文教学只偏重于工具性,而不是人文性.这种评价导致了重结果轻过程、重练习轻兴趣、重考试轻习惯等一系列问题.其实,笔试可以是测试的手段之一,但它不应代表学生的一切.单一的笔试评价方式甚至给笔者学校的教学管理也带来了困扰.因为,分数并不代表一切.在以上评价方式背景下,学生平时学习的自信心、上课纪律及参与的主动性、课后作业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面对现实,只有适当补充一些评价方式才能应对不容回避的现实学情.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评价方式:

1.多样评价.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虽然反对考试,但是考试能力也是一种素质.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什么地方能彻底废除考试?因此,还是不能完全否定考试的价值.布卢姆曾提出了学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阶段终结性评价理论.在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阶段终结性评价,能检测学生教学目标的掌握状况,及时帮助学生反馈、矫正、巩固知识,从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笔者学校,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也很必要.因为在纠正学生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同时,还需要保证学生学习古代诗歌有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学校和教师生存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因为面对具体的现实国情,完全脱离社会实际的评价方式最终还是要碰壁的.评价方式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现实性.这种评价方式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需要,在古代诗歌的教学评价中也适用.但是,适用并不代表方式唯一.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例如口头语言评价、评语评价、教师的身体语言评价(掌声、眼神、手势等)等.当然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充分利用差异性,进行“因材评价”.比如对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多提问识记型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多给予一些高水平的开放性问题,然后进行评价,让他们在这些问题和老师的鼓励中找到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2.多元评价.教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多元文化气息,那么,相应的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有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呢.这种滞后的评价方式势必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违背因材施教的原则.毕竟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评价方式也不应过于单一.即便都是以语言智能为其智能强项的学生,他们在表现上也是有所不同的,有些学生擅长阅读,有些学生可能擅长演讲,有些学生可能更擅长写作.因而语文教学应扬长避短,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协调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利用多元评价方式.

3.过程评价.在笔者学校,大多数学生一般只重视期中、期末考试,这给教学和管理都带来很大困扰.评价应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责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使教师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反思的指导者.比如,笔者鼓励学生关注期中、期末大考,但是也注意引导学生重视自己平时的综合表现.对此,笔者在开学之初就十分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平时的综合表现将记录在案.具体怎么操作?笔者将学生期末总评成绩分成三大块,期中、期末各占25%,而平时成绩占50%.平时成绩有哪些?即学生平时的各种表现,这些评价,平时笔者都有详细记录.如学生平时的作业完成质量、上课发言的主动性、学习态度,甚至课堂纪律的遵守等情况全部成为平时成绩的参照.如果平时综合表现不好,即使学生期中、期末大考分数很高,期末总评也将很难达到合格要求.

4.多方评价.除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评价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等.学生的自评能够使得学生理性反思自己,学生的互相评价也可以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取长补短.多方评价不仅能够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注释:

①顾之川.试论我国教材选文的优良传统.中小学教材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37.

②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