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课程下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

点赞:31476 浏览:1446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大学生是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的场所,素质教育一直是普通高校教育的重心之一,音乐素质教育也是其中一员,本文从隐性课程研究入手,分析了隐性课程对于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和必要性,并提出实践中开展的建议与意见.

〔关 键 词〕隐性课程普通高校音乐素质

课程体系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也就是课表中有课程规定的一部分教学活动;隐性课程又称为隐蔽课程(hiddencurriculum)、潜在课程(latencurriculum)非正规课程(informalcurriculum)、未研究的课程(unstudiedcurriculum)、未预期的课程(unanticipatedcurriculum)等,是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我国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对其下的定义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

两种课程类型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与特点,其中隐性课程的特点主要有:第一,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布卢姆认为,隐性课程能很好地达到某些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品质、习惯、态度方面,并比显性课程的明确目标能保持得更久.第二,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第三,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第四,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第五,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第六,隐性课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

正是由于隐性课程的特点,要求在隐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注意几点:1、能够广泛的深入学生中间.2、控制一定要是积极向上的活动.3、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保持目标一致.4、具有优化育人环境及氛围.

音乐素质教育是大素质教育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类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通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作为一种特殊存在,对于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音乐学习的特性彰显隐性课程的需要,1、德育功能,德育自古以来是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早在孔子时期,就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把审美和道德联系在一起,百年来,德育一直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俗话说“爱音乐的小孩不会变坏”,由此可见一斑,音乐使人向往美好的事物,丰富美好的思想.古代哲学家认为音乐的陶冶对于提高人们标准有着重要意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因此,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孔子说过“移风易谷,莫过于善”.音乐正是借助有组织音响运动,表达思想感情,净化学生的心灵,于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例如慷慨激越、催人奋进的《义勇军进行曲》,鼓舞斗志,唤起民众,其铿锵有力的节奏,整齐有序的形成,激励一代代热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的品质优秀,精神崇高,从而陶冶学生的情绪,启迪心灵,塑造健全的人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发扬祖国优秀灿烂的文化.

2、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如今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课题,音乐是时空的艺术,想象的艺术,想象恰是创新思维的源泉.科学家贝弗里奇曾说,音乐有助于直觉等在感情上音乐带给的快感,近似于创造思维活动带给人的快感,而适当的音乐能帮助造成适合于创造性思维的情绪.爱因斯坦甚至也说,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音乐能激发人的无穷思维和丰富想象力.学习乐器对于人们的手、脑、眼、耳有并用的功能,能开发儿童的大脑,使头脑聪慧,形象思维的发展对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以及想象力,创造力明显提高.长期受到音乐启迪的同学,能在桎梏的思路中解脱出来,重新获得强大的创造力,从而思维敏捷,精力更集中.生理学家认为音乐对促进大脑左右半球均衡发育合理运用,有明显的协调作用.

隐性课程下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音乐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建立多元文化观,人类是个文化多样性的社会,了解多元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建立起国际文化交流的良好沟通,并且学会用多元化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问题.也就是说学生们不仅要了解中国文化传统,还要了解外国优秀的文化精髓,这样双向互动中促进学生们思想上和谐向上的成长.

由上可见,音乐教育的任务不是通过几节课堂教学能够达成的,是需要慢慢深入学生的生活,慢慢融合,进而形成学生品德和价值观的.因此关注隐性课程的开发,音乐素质教育尤其需要.如何从大学学校教育中开展起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重视:

1、首先校方应当提供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条件,硬件上主要是修建美术室、舞蹈室、钢琴室、音乐室等公共设施,为同学们提供开展的硬件场所.软件上主要是建立良好的音乐氛围,鼓励学生们创新和开展活动.

2、鼓励发展音乐社团活动.创办吉他协会,合唱团大学生管弦乐队等等.开办音乐小报.这些活动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学生也容易形成积极、乐观、活泼的性格,带着舒畅的心情投入学习,学习效果更为明显.

3、定期举办艺术节及大型节日活动.鼓励全体同学参加艺术节,尤其是自发排演的节目.且充分利用大型节日或纪念日,通过义演、大型舞蹈晚会以及比赛等方式,把自然的人文的理念和爱国热诚融入进去,加强道德实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4、举办音乐文化讲座.定期或不定期举办音乐素质文化讲座,尤其是名家的讲座.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与众多人文社科大师面对面的机会,聆听名家的声音,引发对社会的思考,感受学校浓厚而独特的“大学”气息.

5、提供多渠道的知识途径.其中包括两点:一是丰富的图书馆资料;面对新时代渴求知识和全面发展的校园学子,图书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资料的中心,在现代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图书馆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对于音乐素质教育业尤为重要.因此,图书馆应该保证音乐资料的相对充足,相对多样化,音乐教育,钢琴,吉他,唱歌,合唱,歌剧,流行音乐,音乐剧等等都是同学们可以自学了解的内容.二是校园网上资源;在现今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校园网页是获得知识的途径之一,保证学生通过查找搜索能查到所需的知识是校园知识系统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隐性课程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定义,学术界也对此有很多的歧义,根源主要是隐性课程的不确定性,不可计划性,沃伦斯(E.Vallance)将隐性课程的研究归纳为三个层次:1师生互动、教室结构、教育制度的组织模式等学校教育的结构.2价值的学习、社会化、阶级结构的维持等作用于学校的进程;3从课程实施的偶然的、无意识的副产品到包含在教育里的历史的社会的功能中的各种结果的种种“意图性”或“隐蔽性”.这意味着,隐性课程的研究从注重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变为强调有意图的安排.因此在实际教学实施中,要把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大方向衔接起来,进而组成协调的课程体系.

(责任编辑翁婷皓)